一、有哪些成功转型为导演的演员?
演而优则导,在娱乐圈似乎并不鲜见。
娱乐圈有不少导演都是演员出身,有了自己的成名作品之后,尝试跨足导演行业,拍摄自己的影视剧,今天就来盘点几个演而优则导的“导演们”。
周星驰
香港喜剧天王周星驰,算是演员转行导演的成功案例之一了。因《喜剧之王》,《大话西游》,《唐伯虎点秋香》等经典电影的出演,让周星驰进入香港喜剧演员的一线行列。这些片子至今仍活跃在荧幕前,受到观众们的喜爱。
其实《喜剧之王》就是他自导自演的作品,这部影片还成为了香港电影年度票房冠军 。之后又执导了《少林足球》,《功夫》,《长江七号》等作品。在2013年,他执导的古装喜剧片《西游·降魔篇》以2.18亿美元的票房成绩打破华语电影在全球的票房纪录。2016年的《美人鱼》又以超过33亿元的票房创下中国内地电影票房纪录,也是相当成功了。
徐峥
《春光灿烂猪八戒》里面的猪八戒,徐峥绝对是大器晚成的演员,形象上并不高大帅气的他却是喜剧片的一把老手,单看长相就取胜三分,而他的演技也可以被称为教科书般,堪称喜剧片的扛把子之一。
之后的徐峥当起了导演,代表作就是《人在囧途之泰囧》,这部影片刚上映5天的时候,票房就突破了3亿,最后总票房达到了12.69亿,拿下了亚洲电影大奖“亚洲最高票房”的奖项。
今年他也有一部电影《囧妈》上映,因为疫情导致电影都被搁置,不能公映在电影院时,他选择与字节跳动合作在网络上上映,也是极有想法。
赵薇
女演员中首当其中的应该就是赵薇了,当年凭借琼瑶剧《还珠格格》中活泼可爱的小燕子而成名,剧中她的表演真实丝毫不矫揉造作,塑造了一个难以复制的经典形象,而该剧的平均收视率也超过了47%,也是打破了多项收视纪录。
随后她又接了琼瑶剧《情深深雨濛濛》,在里面扮演了被大户人家赶出来的女儿依萍,这个角色实现了一个跨越,从活泼可爱到自傲独立,受到了不少好评。之后,又出演了民国爱情剧《京华烟云》中外柔内刚的姚木兰。
电视剧演了不少后,赵薇又开始尝试电影。电影《天地英雄》里的将军之女文珠,《玉观音》电影版里面的缉毒女警安心,《赤壁》中骄妄豪强的孙尚香,《画皮》里的佩蓉。演技上还没有被质疑过,之后赵薇选择去北京电影学院进修导演专业,并执导了《致青春》,这部片取得了7.26亿元人民币的票房,而她也成为了首位导演处女作过亿的华人女导演和票房过1亿美元的华人女导演。
之后又执导了爱情电影《没有别的爱》和主题纪录电影《星光》,今年也有一部她监制的偶像剧《谁都渴望遇见你》上演,不过因为剧情太水,情节老旧翻车了。
陈思诚
另外一个不得不提的就是陈思诚了。他在2006年因出演电视剧《士兵突击》中的“成才”而被大众熟知,同年又拍摄了电影《春风沉醉的夜晚》,并凭借此片获得了第62届戛纳电影节最佳男演员奖提名。
2012年,他正式步入导演行列,自编自导自演了电视剧《北京爱情故事》,这部剧邀请到了张译,佟丽娅,杨幂等多位明星。陈思诚还将它改编成了电影,取得了4.05亿的票房。之后他又监制了电视剧《远大前程》,并以每年一部的速度导演了《唐人街探案》系列,作为贺岁档电影,口碑和票房均不俗。不过他导演的一个明显特点就是自己导演的影片总会在其中扮演一个角色。
徐静蕾
徐静蕾虽然近几年没有活跃在影视圈,但是她也是由演员转身导演的一个典范明星了。1998年的《将爱情进行到底》,她和李亚鹏成为了经典荧幕情侣之一,前几年又合拍了电影版《将爱》,收获了不少回忆粉。
2003年,她第一次执导的电影《我和爸爸》,就获得了第23届中国电影金鸡奖导演处女作奖。2004年自导自演的电影《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获得了第52届圣塞巴斯蒂安电影节最佳导演奖。2005年,美国《时代周刊》中,徐静蕾成为中国唯一一位入选的导演及演员,并被称为“中国电影界有革命性的代表人物”。
以上知名“导演”们,你更喜欢哪个呢~
二、怎么看待中国演员转型做导演?
国内演员当导演拍的烂片,真的有比那些非演员出身的导演拍的烂片差哪儿去吗?真的没有
如果按照影视发达国家的标准,中国的好导演就那么些,不讨论审查制度,在“情有可原”的前提下,以“(我们目所能及的)好电影”的标准去衡量,能看的也就那么些,导演到底是什么出身说实话都无所谓,因为达到“优秀”都是小概率事件,剩下的平庸到烂的那一批,其实本质上没什么区别,太多导演系出身的在拍烂片了。
所以别扯什么电影语言这种很多外行都不懂装懂以为个个都能说几句的名词了,国内的片子整体而言不重视角色的合理性、层次和丰富的可诠释性,不重视表演,不重视表演和剪辑的结合,文本和表演的结合,文本和剪辑的结合,所以看起来那些好像很花哨的视听语言,真的从专业的角度去评价也就那样(我真不好意思直说普通观众甚至很多从业者根本分不清好坏),如果不算一些有特殊要求的片子(特效为主硬技术要求很高的,大场面复杂调度的,极度讲究镜头美学创作的等等),就普通的能把故事说清楚角色诠释清楚而且剪辑上能够和文本、表演结合好的片子(这类片子应该占了电影总数量的极大比例),经验丰富的演员处理起来真的很可能比很多半瓶子醋的导演强。
而能够当上导演的演员,多少都会具备一些导演的专业素质,说不好听的别人片场混十几二十年了,见过的导演比你多,处理起没那么高要求的分镜头和剪辑的能力分分钟吊打那些满腹经纶但初出茅庐的导演……和一些多演过几部戏的武打演员接触一下,就知道他们多少都懂一些武打镜头的设计,单就打戏的分镜设计来说,比没拍过几部打戏,空有想法的小导演强不少……如果说指导演员的能力,那演员出身的导演自然具备一些这方面的优势,而对角色的处理本来就是导演工作中极其重要的部分,也是普通观众最容易忽略的部分。
至于剧本,不好意思,国内演员出身和导演出身的,真能把剧本写好(“好”的标准是和影视发达国家横向对比得出来的)的也不多……30分和50分真的有本质区别吗……
如果说国外,以美国为例吧,除了某些硬技术(特效要求特别高的、场面特别大特别复杂的,或者美学风格方面要求特别高的)电影以外,如果以占了大比例的普通剧情片论,演员出身的导演拍的片子还真不差,演员大部分对角色都会更重视,对“戏”理解得透,只要在导演这个岗位上具备一些基本素质,往往对普通剧情片的处理会比非演员出身的更细腻。拿剪辑为例,很多编剧出身的导演,在头几部片子里剪辑都会很保守;反而演员出身的导演哪怕剪辑上有瑕疵,也会有明显的亮点;《黑道家族》观众打分最高的那集就是龅牙叔史蒂夫.布希米自己导演的,他导的4集都不错,文戏、群戏尤其出色;而拍的集数最多,而且文武戏全能的Timothy Van Patten 就是演员出身,他还拍过HBO众多高分美剧,包括《罗马》、《权力的游戏》等等。
大名鼎鼎的伊斯特伍德就不用说了,如果说对角色的理解,对表演细节的处理,对角色层次和丰富性的塑造(也就是俗称的“文戏”),他绝对能达到美国电影中最高一档的水平。
包括什么tim robins之类的,不算什么名导演了吧,拍的片子也都非常有特点,往往有非演员出身的导演所没有的,对角色本身以及互动的细腻处理。而且你们以为那些演员真的就是纯演员吗,磨练演技期间很多人都参与过戏剧的训练,演员多少都尝试过导演的角色,别把演员当个纯被动的螺丝钉去理解好吗?(有天赋且敬业的)演员的创作过程一样很复杂,要写人物小传,要自己构思角色的命运走向,大把(好)演员本身对台词的创作能力,比一般的编剧和导演强多了好不好……有一些好莱坞的新导演拍的片子,经常有大牌演员一出场,整体台词就好一点,演员不在台词水平就下降的情况,很明显就是好演员现场创作的功劳。哪怕科波拉那么牛的导演,《现代启示录》时还不是让马龙白兰度把角色属性和台词都全改了(当然也有白兰度任性难搞的原因),出来的效果你服不服?
如果说国内这些演员出身的导演拍的片子烂,顶多也就是行业水准的整体低下(当然也包括某些人为了赚钱不重视创作)造成的,但和他们是否演员出身真没什么必然联系,因为也有很多烂片是其他出身的人拍出来的啊……
再说了,别人本职工作是演员不假,背后也会在编剧、电影语言方面努力,大部分人也都看不到吧,刘伟强还是片场打杂干出来的呢,用片场打杂出身的人都忙着做导演做标题也不妥吧……终究还是英雄莫问出处的行业。
至于他们对中国电影工业有什么用……没什么用不用的,导演这个岗位本来就是看结果,有能者居之的,不能胜任者自然也会被市场淘汰。如果有一些人是因为权力、资本等原因占着茅坑不拉屎……说实话TA们当导演算好了,如果当制片人,岂不是更遗害无穷……
而且不管是哪个国家,纯演员出身的导演始终都是少数,要说他们把整个市场的整体导演水平拉低……用范志毅老师那句话说,没那个能力你知道吗。
又是一个得罪人的答案……
三、如何看待中国有些演员选择转型成为导演?
对于普通观众来说,演员转导演这个过程,看着好像就跟屎壳郎推大便,顺势而为一样。但其实,实操难度还是贼拉大的。
那些能够演而优还去导的人,多半都是影视圈混了小半辈子,在各种潜规则明暗示种,经历和成长的差不多了,才会可能也许大概能有一个小小的机会去尝试当导演,而这其实所要面对的挑战,远比自己去拍一部青春偶像肥皂泡剧要大得多。
而市面上也极少有刚出道当演员,立马就成功转型成导演的成功案例。那些成功的人,与其说是头脑灵活转型成功,不如说他们生来就有着当导演的创作天分(拍戏的时候获得的大部分只是经验,而天分,是天注定滴)。
严格意义上的电影工业里面,导演跟演员的区别就好想跟公交车司机和公交车售票员一样,虽然都做在破车里颠啊颠,但做的事儿,有的手艺可完全不一样。
当然手艺不分高低,不是说导演做的事儿就比演员牛很多,只是在职能范围内,导演所要顾及的方方面面是演员很难触及到的。
比如说剧本创作,成本预算,cast选择,想要呈现的画面是啥 要找哪些灯光摄影化妆道具 等等等等等。听过演员带资进组,有听过演员带摄像灯光服化道进组的吗?没听过把,这其实侧面也反映出导演所要负责的项目的繁多。
而演员呢?用希区柯克的话来说,演员都是畜生(当然现在这话说出来就会被喷死,不对,应该被喷死),用现代的语境和环境来解释这句话就是,演员是导演在讲述故事的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in short,大部分场景下,演员就是工具,实用功能永远都是大于创作功能的。
所以我个人觉得,这些能够能自己从演员生涯里拿来投资冒险去导演的人,都是狠人。
毕竟,一部片子演砸了换个剧组照样能拿工资,
投资人那拿来的钱弄没了...我想写个很惨的后果...但是不敢想...
四、演员转型当导演的人最成功的是谁?
题目要求的是演员转型导演,实际上真正成功的并不多,因为演员训练的是演技和外貌,导演训练的是编剧能力、叙事性以及美术风格,区别很大,只有非常用心的演员经过非常系统的学习才能当导演。下面简单列举几个
1、克林特伊斯特伍德
伊斯特伍德合作的导演很多,但是最有影响的一个是镖客三部曲、往事三部曲的导演,瑟吉欧莱昂内,另外一个是六七十年代警匪片导演唐西格尔(辣手神探夺命枪等一系列的导演)。此后伊斯特伍德才开始了自己的导演生涯,可以看出来,伊斯特伍德从莱昂内那里学到了对演员的控制和富有精神内涵的编剧手法,从唐西格尔那里学到了真实但是有点粗粝的美学风格和朴实、如同纪录片一般的剪辑风格。
从《不可饶恕》开始,我们就可以看到伊斯特伍德运用从两位导演之中学到的各式技巧和知识,也夹带了自己的一些观点等等。
2、凯文科斯特纳
凯文斯科特纳是《铁面无私》《刺杀肯尼迪》《完美的世界》的主演,先后和布劳恩的帕尔玛、奥利弗斯通等人合作,后来自己导演+饰演了《与狼共舞》《未来水世界》《邮差》等电影,最近还有个电视剧《黄石》。
有意思的是,凯文斯科特纳在电影中他往往扮演比较有智慧的、不屈不挠硬汉的形象,算是美国拓荒精神的代表。但是电影选材却钟爱荒野和后启示录电影。就能给观众不同的视野。
3、梅尔吉布森
澳大利亚特技演员出身(疯狂的麦克斯系列1-3),参演很多电影之后,从《勇敢的心》《耶稣受难记》等电影开始执导。
梅尔吉布森基本上被认为代表了保守主义的价值观,但是并不狭隘。对于不同的观点也持开放态度。比如《我们曾是战士》虽然歪曲了越战的本质,但是更加强调战士的英勇,并没有过度丑化越军;《勇敢的心》对英军的描述也比较公允,就是残暴但是善战,但斯特林桥战役没见到桥,只有大草原,有点捉急。
另外说一下饱受争议的《耶稣受难记》,电影严厉地批判了文士和法利赛人,隐含着少许反犹主义倾向,认为比起罗马人他们才是耶稣受难的罪魁祸首。整部电影因为耶稣受到过度的暴力而显得血腥且狂乱,但观众却不解其味。圣经中“愿他的血洒在我们的孩子身上吉布森从他的字幕中切掉了这句(但没有从亚拉姆语的对话中切掉)。比起1965年帕索里尼版本的《马太福音》来讲,吉布森的电影中把耶稣之死描述成为了赎去人的原罪。而《马太福音》中基督之死是因为他感觉到我们的痛苦,并且他爱我们。所以总体说来,梅尔吉布森导演功力中规中矩,有感染力但是并没有特别的深度与内涵。
有意思的是,有一集《辛普森一家》,爸爸荷马想出了一个歪点子,重拍《史密斯先生去华盛顿》,但是把最后的演讲部分换成了机关枪大扫射。大家都比较反对这个点子,但是梅尔吉布森欣然接受。就可以看出,在大部分业内人士看来,梅尔吉布森的价值观是偏保守但是又不拘一格的。
-----------------------下面是比较勉强的--------------------
4、北野武
北野武最早是日本说相声的,在参演大岛渚的《圣诞快乐劳伦斯先生》之后开始导演黑帮片《凶暴的男人》《奏鸣曲》《花火》等等。
关于北野武的评论很多,在此恕不赘述,但是在天津这个导演风格叫做:狗食、大耍与玩闹……
5、巨蟒小组与特里吉列姆
巨蟒小组在推出《飞翔的马戏团》《巨蟒与圣杯》《布莱恩的一生》《人生七部曲》之后就算解散了,特里吉列姆脱颖而出,先后导演了《巴西》《赌城风情画》《鱼王》《十二只猴子》《格林兄弟》等等。
特里吉列姆是当代导演中最具有童心,最爱幻想的人的人,可惜最近作品不多,也是受到市场影响。他的自创幻想题材基本和漫改作品有所重合,所以受众逐渐变小了。
五、时下很多老演员转型做导演或者自导自演,有哪些演员转导演是比较成功的?
克林特伊斯特伍德-老牛仔
演员时期-镖客三部曲 肮脏哈里系列 不可饶恕 廊桥遗梦 百万宝贝 老爷车
导演时期-成事在人 神秘河 老爷车 胡佛 换子疑云 硫磺岛的家书 父辈的旗帜
老牛仔不单是演员、导演,同时也是政治活跃的共和党人
本 阿佛莱克
成名作-心灵捕手,和马特达蒙搭档。 珍珠港 城中大盗(自导自演)
今年携奥斯卡热门《逃离德黑兰》强势归来
乔治克鲁尼
自编自演-夺金三王
自演自导-晚安好运 总统杀局 爱情达阵
代表作-在云端 十一罗汉系列 辛那提 以眼杀人
六、为什么现在的很多演员都开始转型做导演?
谢邀
先回答为什么想做导演,因为想从幕前退到幕后,最终目的是从戏子变成商人,从演员变成制片人,出品人,投资人!
而导演,只是不得不经历的一步。
演员风光无限,粉丝成群,挥金如土。这都是我们普通百姓的视角看到的,从上流社会看到无非还是一名戏子,老戏子,年轻的戏子,能帮我赚钱的戏子……
演员这份工作可以想象成全年无休的高薪白领,工作强度大,所以必备经纪人和助理等团队来协助。从实际情况来说,你年少成名,赚了很多钱,但是你很累很累,你想财务和时间自由,于是跳出公司成立个人工作室,以为自己做老板能轻松点,却发现你要养一个团队好些张嘴,然后演员明星这个职业也不是你说啥时候开机啥时候开,你能定的就是接还是不接,自己越火越忙,越停不下来……
你看到投资人投一个亿能翻倍赚,你算算自己的家底,发现自己也能做投资人了,做演员又累又没人家赚钱多,于是打算合伙做投资人,那些投资人都是人精呀,好项目人人想插手赚一笔,你不干活凭什么分你一杯羹,然后你又做演员又做导演,好歹算是向幕后走了一步,并且可以分杯羹了!
以上都是实在话,下面说说虚的,旅游景点经常看到耍猴的卖艺的,博人一笑,串场子混口饭吃。其实与演员明星无异,只不过平台不一样,观众不一样,你如果非常有权有钱你会让自己儿女搔首弄姿,挤眉弄眼,上串下跳去赚钱吗?而演员又是非常年轻时就频繁接触上流社会精英群体,看别人赚钱那么轻松那么体面能不动心吗?
以上绝无贬低任何人之意,也没有对演员这份工作有贬低之意,大家凭本事吃饭,我要是能长得帅演的好有机会出道也愿意上串下跳博人一乐,毕竟钱不够花!
而且真正追求表演艺术,坚持创造的工作者也有,只是不多。
不论哪个行业,大家都是被欲望牵着走,都想爬到上一个阶层。
而演员通往幕后的途径除了导演这个岗位,其他的岗位技术含量太高,也不赚钱……
导演的工作很多时候是指导演员的表演,演员做导演有天生的优势,加上明星效应,在电影宣传方面非常加分!
关于题主的问题我想说,不是演员总想做导演,而是你说的那些演员总想退休!一年退休金几千万,把时间用在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上,比如陪陪家人,出去旅行,写一本书,或者就算喜欢做明星,那就多弄几个粉丝见面会,和喜欢自己的人在一起,和自己喜欢的人在一起。
就算喜欢做演员,也可以去接自己喜欢的戏,不被世俗,不被商业需求牵着走!
最后,极少数演员是想留下自己的作品,想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对这个世界的想法,做演员不能完全左右一部电影,于是他就苦哈哈的,又极其幸福的做上了导演。
七、演员转型是什么意思?
就是演员改变在观众心中的形象,撕掉标签,走适合年龄的路线。
或者是演员本身就是拍电影或电视剧,突然间转行下海经商,在娱乐圈消失了,如像周杰演员现在转行做农民,种植绿色粮食,蔬菜,瓜果等等,而且他的身价很不错亿以上。
八、导演如何赞美演员?
一般说你演的真好,很入戏,或者说你很好看
九、这就是演员导演?
我就是演员的导演是吴彤,也是王牌对王牌,青春环游记的导演
十、演员统筹和演员副导演区别?
演员副导演是隶属导演组,主要负责筹备期间的演员初步甄选,按照角色当中的具体要求把符合条件的演员推荐给导演进行挑选。相对于特约和群众演员这部分可以参照制片组给出的价格以及导演的要求订人(并不是所有的组都是这样),所以,对于一些特约和混群众的人而言,副导演是“掌握实权”的,而作为统筹而言,在最初的剧组当中统筹这个职务是隶属于导演组,后来由于职能的变更以及工作对接等情况划归为制片组。
演员统筹主要做的就是,管理艺人的以及艺人的活动安排,更多的重点是在活动安排和艺人的推广方面。推广方面的内容有网络媒体、电台媒体、电视媒体、平面媒体等。
在推广的过程中或初期推广完成后,对艺人和音乐进行的深度市场研究。对推广中获得的各种数据进行分析;试听会获得的数据分析;问卷调查;深度访谈调查。扩展资料
统筹职责
统筹在浏览剧本或熟读剧本的同时,要随时随地带着笔和稿纸,将错误的地方记录下来或直接进行修改,对于那些难以把握的地方则要请示导演,编剧进一步处理,统筹工作的辛苦和劳累就体现在这些零零闪闪,点点滴滴,又必须特别关注的地方。
统筹在剧组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职位,需要做的事很多也很繁杂,统筹工作的好坏对一个剧组的整体运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