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谁得到过奥斯卡金像奖

203 2023-12-14 04:18

一、中国谁得到过奥斯卡金像奖

1988年,苏聪凭电影《末代皇帝》获第60届奥斯卡最佳音乐奖,他是第一个获得奥斯卡奖的中国人。

还有李安啊

二、黑白电影和彩色电影

事先声明,我并不是什么“专业人士”,我只是“FAN”

我个人认为,无论是拍黑白的还是彩色的,都要取决于电影要表达的内涵。

当然在彩色电影没诞生之前我们暂且不提,因为那时想拍彩色的也拍不了。但当电影技术发展到可以让小蜘蛛满天飞去拯救世界、可以让大猩猩爬高楼去勇斗飞机的今天,已经不存在“可不可以拍”,关键转到了“愿不愿意拍”。所以黑白和彩色不再是时代的划分代表,而俨然成了一种表达电影的更直观的工具。

比如说2005年的《好运,晚安》,就是典型的模仿老胶片式的黑白电影。那么导演为什么不拍成彩色的呢?他没有那个能力吗?不是。拍成黑白片,一来是因为故事发生的年代比较早,所以黑白片更有味道,更真实;二来,故事讲述的是一场政治阴谋,用黑白可以更好的衬托出政坛的尔虞我诈的氛围和当时黑白颠倒的恐怖,让电影更具感染力。所以导演乔治·克鲁尼用了黑白的表现手法。这无疑也是成功的,片子获得了78届奥斯卡最佳影片的提名。

其实我认为把黑白和彩色用的最好的要数《这里的黎明静悄悄》。影片所有的写实部分都是用黑白表现,这很饱满的表现出战争的残酷和战士的恐惧。而五位女战士的回忆则都是用彩色表现,这体现出了战士回忆的美好以及战争前的和谐,也更衬托了战争的破坏性和战争给人带来的灾难。所以后来当怀着自己纯真“彩色”回忆的女战士一个接一个的倒在冰冷“黑白”的战场上时,观众才不由得潸然泪下。影片就是用黑白和彩色的对比来突出了电影的内涵,使影片更具感染力并依然感动着、震撼着一代又一代的人。

所以,所谓黑白、彩色哪个好,并没有什么定论。依然要根据影片去裁定。因为这一切只是突出电影内涵的道具。一位好导演不会在使用黑白还是使用彩色上费脑筋,只会在如何才能更突出电影的精髓上花心思。

三、为什么拍成黑白片?导演的用意是什么?

当时的年代 科技没那么发达 就限制于黑白片吧

四、美剧名字叫什么假日

《罗马假日》(英语:Roman Holiday)是1953年由派拉蒙公司拍摄的浪漫爱情片,由道尔顿·庄柏编剧,威廉·惠勒导演。故事讲述了一位欧洲某公国的公主与一个美国记者之间在意大利罗马一天之内发生的浪漫故事。罗马的特莱维喷泉(Fontana di Trevi)、西班牙广场(Piazza di Spagna)、真理之口与台伯河等著名景点均有在影片中出现。

本片获得了当年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奥黛丽·赫本)、最佳服装设计奖(黑白片)(伊蒂丝·海德, Edith Head)、最佳剧本奖(故事片)奖项。同时也获得了最佳男配角奖(艾迪·亚伯特,Eddie Albert)、最佳艺术指导奖——布景装置(黑白片)、最佳摄影奖(黑白片)、最佳导演奖、最佳剪接奖与最佳影片奖的提名。

五、南特的雅克德米好看吗?

影片其实是半纪录片性质的,讲述了著名导演,也是瓦尔达的丈夫——雅克的童年。影片穿插了雅克后来的很多名作画面,同他的童年记忆场景一一对应,这样叙述的手法令人新奇,感怀,甚至忍俊不禁。很棒的影片~~

六、为什么冒牌上尉、南京南京、辛德勒的名单、无耻混蛋这些二战电影要用拍成黑白的?

黑白电影最重要的可能就是,让观众把精力集中在被摄物体的轮廓上。所以,你会格外注意人物的表情,看到原本看不见的东西。而且,黑白也会无形中,让所有拍摄内容显得严肃。

《冒牌上尉》借鉴了《愤怒的公牛》,想拍一部既不血腥,又能直面恐怖的电影。导演表示怕拿捏不好尺度。血腥镜头太多,怕影响观感,把话题往错误的方向引导;血腥镜头太少,感觉对不起那些死去的受害者。所以,才拍成了黑白的颜色。

南京南京和辛德勒的名单用黑白拍摄是为了更还原那时的记录方式,更具真实感,同时也有对时代黑暗的暗示。

无耻混蛋好像是彩色的。。。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