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国际演出导演工作岗位职责
国际演出导演工作岗位职责
国际演出导演是舞台艺术领域中非常重要的角色之一。他们承担着导演整个演出的责任,协调演员、舞台设计师、灯光师、音响师等相关人员的工作,确保演出的顺利进行。
作为国际演出导演,他们需要具备丰富的舞台表演经验和扎实的导演技巧。他们需要了解不同类型的表演艺术形式,包括戏剧、舞蹈、音乐会等,以便能够运用适当的导演方法和语言指导演员的表演。
以下是一些国际演出导演的主要工作职责:
- 创作和策划演出概念:国际演出导演负责创作和策划演出的整体概念,包括剧本的选择、舞台布景、音乐选择等。他们需要从整体上把握演出的风格和主题,并与相关人员沟通合作,确保演出的艺术效果和整体呈现符合预期。
- 指导演员和艺术团队:导演需要与演员和艺术团队紧密合作,指导他们的表演和动作。他们需要对演员进行角色解读,帮助他们理解剧本中的情感和意图,并通过排练来提高表演的品质。同时,导演还需要与舞台设计师、灯光师、音响师等协调工作,确保舞台效果的完美呈现。
- 组织排练和指导演出:导演需要制定排练计划,安排演员的排练时间和内容。他们需要引导演员进行表演演绎和情感传达等方面的训练,确保演员在演出中能够真实地表达角色的形象和情感。导演还需要参与演出现场的调度和指挥,确保演出流程的顺畅。
- 执导演出舞台监督:导演在演出期间需要对舞台进行监督和调整。他们需要关注演出中的细节,确保舞台效果、舞美布景、灯光和音响效果能够恰到好处地体现剧情的发展和氛围的营造。
- 与艺术机构协商合作:国际演出导演可能需要与艺术机构进行协商和合作,包括制定演出计划、预算安排、艺术方向等。他们需要具备艺术策划和商务洽谈的能力,以便能够与艺术机构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合作。
- 研究和学习:作为舞台艺术的从业者,国际演出导演需要不断研究和学习新的艺术潮流和表演技巧。他们需要关注国际舞台艺术的发展动态,了解不同文化和艺术形式的差异,以便能够在演出中融入更多新颖的元素和创意。
总之,国际演出导演在舞台艺术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们不仅是演出的创作者和策划者,更是演出的指导者和组织者。他们通过精细的导演技巧和丰富的舞台经验,将演员的表演和舞台效果完美地结合起来,打造出一台令人难忘的国际演出作品。
二、演唱会导演的工作职责?
灯光布景音响效界和演出的整体质量
三、导演的职责?
1、导演与主要创作人员研究和分析剧本,为剧本找到恰当的表达形式,负责整部剧的艺术准则;
2、与制片人联合提名和推荐演员角色人选;
3、根据剧本和拍摄要求选择外景或指导搭建室内景;
4、指导道具组完成道具的准备和布置工作;
5、指导现场拍摄工作;
6、与出片方商讨作品的宣传计划;
7、指导拍摄现场的灯光、 剧务、 演员、 摄像、 录音、 美术、 化妆、 服装等各部门工作。
导演就好比军队的最高指挥者,一部影视作品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导演的素质与修养;一部影视作品的风格,也往往体现导演的艺术风格和性格,更能体现出导演看待事物的价值观。
四、再见敦煌演出的导演?
《又见敦煌》周年庆典上,导演王潮歌被授予“敦煌荣誉市民”的称号。
五、长恨歌演出导演?
长恨歌 (1952年吴回执导电影) 《长恨歌》是由吴回执导的剧情片,芳艳芬,张活游参加演出。《长恨歌》讲述教员任重与叶青于往广州的火车上邂逅,复在酒店内重逢,互相倾慕,回到香港,叶青更前来投靠任重,与熊武夫妇和章子仪等同住。
六、前期导演的职责?
1、导演与主要创作人员研究和分析剧本,为剧本找到恰当的表达形式,负责整部剧的艺术准则;
2、与制片人联合提名和推荐演员角色人选;
3、根据剧本和拍摄要求选择外景或指导搭建室内景;
4、指导道具组完成道具的准备和布置工作;
5、指导现场拍摄工作;
6、与出片方商讨作品的宣传计划;
7、指导拍摄现场的灯光、 剧务、 演员、 摄像、 录音、 美术、 化妆、 服装等各部门工作。
导演就好比军队的最高指挥者,一部影视作品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导演的素质与修养;一部影视作品的风格,也往往体现导演的艺术风格和性格,更能体现出导演看待事物的价值观
七、晚会总导演职责?
1、大型综艺节目总导演、能独立带领团队,研发、制作优秀综艺节目;
2、根据节目定位要求,挖掘选题,完成节目前期策划;
3、收集整理节目素材,把握节目风格,带领编剧团队撰写脚本;
4、组织拍摄与录制,负责现场的调度与控制;
5、跟进后期制作,督促及配合后期工作;
6、监控制作全过程,保证节目质量;
7、协助制片人进行成本控制;
8、协调与沟通制作过程中的相关各环节。
八、桃花源实景演出 导演?
严文龙
《桃花源记》由中国山水实景演出创始人、山水盛典董事长梅帅元担任艺术总监,著名实景演出导演、山水盛典艺术总监师严文龙任总导演,山水盛典音乐总监、青年作曲家张骁领衔音乐创作,资深实景演出舞美设计师毛砚担纲舞美总设计。
九、执行导演和演员副导演在剧组的工作职责和内容是什么?
“执行导演”和“副导演”是不同的工作。
按理说,做事应该是一个萝卜一个坑,专人专职,规规矩矩的来。但是因为中国剧组内管理水平有限和人员身份混乱等原因,本该各司其职的工作,也有混着来的趋势。这里面有很多特征。
一、
电影和电视剧,对导演的要求不同,电影导演要求高,电视剧导演要求相对低。所谓“导戏”,其实最关键的工作环节是完成对各部门的统筹,指挥各部门按导演的意图执行工作。但是在拍摄片场,从开机前的准备开始,演员、化妆、布景、灯摄录道等等各部门,总导演不可能亲自挨个去说。那么就需要有具体的执行者,经过导演的授意之后,代替他去执行,向相关部分传达导演的意志。这就是执行导演。
我是做执行出身的,做这个工作,自己戏称自己是“碎催”,要受夹板气,因为总导演就相当于总指挥,他基本只动口不动手的,拍戏时只坐在监视器前面看。而每组镜头中演员的调动与其他各部门的合作,都要由执行导演去做具体的指挥。特别是一些需要复杂调度的场景,需要多次试拍,反复磨合排演之后才能正式开拍,当这场戏不能顺利拍,一个镜头总不能过时,两边都埋怨你。
二、
当您决定要做执行导演时,请先建立第一类觉悟:您没有“总导演”的身份、派头和在拍摄时抖威风的权利,但您却要懂得导演这个工作的几乎所有具体操作;走红毯、接受记者采访、在签名版前摆POSE并被记者的闪光灯噼噼啪啪晃的睁不开眼、拿大奖(包括“潜规则睡女演员,勾搭外围、在片场说一不二耍臭脾气”等等很多人内心特别向往的龌龊内容)……这些看似最风光和在外界流传最广的关于影视圈的“诱人现象”,就算有,也基本与您无缘。
为什么执行导演会有这种境况呢?我尽量长话短说,大致如此——
如今做导演的门槛越来越低了,但是执行导演可不是随便谁就能做的。原因是“执行导演”是个特别考验能力水平的技术工种,而“导演”在现阶段,是可以沽名钓誉,徒有其表的。
电影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产物,是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人类科学对电、磁、光三大领域取得突破性研究成果后的结晶。这个特征就决定电影在文化娱乐产业中,从一诞生就是科技含量最高,对操作者技术等级要求最苛刻的。
因此,纯粹的电影工作者,第一身份并不是娱乐圈的“艺人”,而是一个技术工程师,用现在比较流行的话说,应该本着“工匠精神”存在的。
这个特征的,在早期英、法国的电影纪录探索阶段,美国的大工业电影时代和苏联20~30年代“理性电影”体系当中,都得到充分承认,即电影从业者的基础,首先是工程技术人员、产业熟练工人,然后再是艺术创作者。
简而言之,技术是电影从业者的基本功;基本功不扎实,就是不合格。
我国的专业电影系统教育,在80年代之前一直受苏联的深刻影响,同时,因为新中国电影很重要的物质与人才财富是在1945~1949年期间,接收了长春的日本“满映”、国民党“中电”,以及49年到50年代公私合营中整合的上海一批民间私营电影厂(长春电影制片厂是在“满映”基础上创立的;北京电影制片厂是国民党中央电影制片厂北平电影制片三厂,上海电影制片长是整合民资)再加上结合自身情况摸索出来的经验。
我国的专业电影高等教育,同样强调技术基本功。
众所周知,1978年恢复高考,北京电影学院招收的这一届大学生,就是中国电影史上重要的“第五代”,里面的一些人物直到今天依然是行业中坚(为了便于叙述,笔者以字母A代表他们)。同时,为了快速弥补“十年浩劫”造成的人才断档,从那年开始,学院还开办了一个工人职业进修班,开设导演、灯光、美术、化妆等对技术要求高的专业,学制2年,最开始的两届主要招收当时北影厂、新闻厂和其他省份电影厂老职工的子弟——当时是考虑这些相关职工子弟,子承父业的几率大、意愿高,而且在成长环境中受家庭影响多,对电影更了解,易教易懂。
从此,学院在国家教委承认的正规高等教育之外,还有一个针对相关从业者的进修补习班(为了便于叙述,笔者以字母B代表他们)。
在那个时代,大学生好找工作,在计划经济主导下,国家包分配,所以包括张艺谋在内的A们一毕业,就分配到各省的国营电影厂,张艺谋是分到广西南宁的广西电影制片厂(他的户口、档案等人事关系至今在那里)。而这个工人职业进修班B,属于在上级领导支持下的学院自办,没有国家承认的高等教育文凭,但是因为那时空档太大,人才稀缺,他们依然不愁没好工作,而且其中也涌现了一批代表人物,比如原中影集团董事长韩三平。
A和B,是为中国电影在80年代~90年代初,取得一系列成就的核心力量。同时,他们自己也在实践中不断积累,提高自己的操作水平,从最初级的电影技术工人,锻炼成大导演,大艺术家。还是说张艺谋,他的原专业是摄影,这既是个技术工种,也是个苦差事,甚至还有一定危险性。1984~85年陈凯歌指导的《黄土地》的摄影师,就是他,并凭此拿到85年金鸡奖最佳摄影奖。
总之,从那个时代过来的人,都要从最底层的基础工作做起。想当摄影指导,您先从跟胶员开始;想当大导演,您先从场记、执行做起;想当大灯光师,搭架子爬到最上面烤着灯去……这么一路锻炼出来的人,只要坚持下来了,笔者用前文中已经说过的一句话,就是扎实。
执行导演,就是励志做总导演、制片人的电影从业者,为自己打下基本功的中间状态。
三、
到了2000年后的新世纪,随着电影产业市场化的泛滥,有一些好的事物出现了,还有一些不见得好,值得商榷的事情也出现了。
想必大家都看到了,最近几年,涌现出大量没有接受过专业电影教育的外来户,有韩寒、郭敬明这样的小说作家,也有著名电视综艺节目主持人,影视明星,摇滚歌手崔健,曾担任微软中国公司总裁的唐骏、在被方舟子揭批留学学历造假前,也曾高调表示要拍电影……很短时间内,很多和电影行业不相干的人,都纷纷扎到这个行业里,宣称自己也当导演拍电影了,其中有些票房还不错(尽管影片的社会评价参差不齐)。
在这些人里,很显然,绝大部分的专业电影技术能力都不高,更严重缺少实际操作能力,连基本的故事版都没法做。那么,这些本来不合格做导演的人,也强拧给自己扣个“导演”的高帽并宣布拍戏时,他们就需要聘请专业导演技术人才,去填补自身在这方面的明显缺陷。
这种缺陷,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1、专业技术领域:比如故事板分镜头,拍摄现场的调度,对各部门的协同掌控,拍摄进程的统筹等;
2、可操作性:这点在许多作家出身、转投当“电影导演”的人身上特别明显。您在书里可以轻轻松松写“小明从这座楼20层的窗户,蹦到对面楼19层的阳台”,“……张警官拉开车门,瞅准时机纵身跃起,跳到了那辆以120迈飞驰的跑车上。”但是对于电影来说,这就是一个高成本、高危险的特技动作,不一定能拍出来。您在书里,可以肆无忌惮地写千军万马云腾雾起,魔族PK人族,巨舰大炮海上对轰,但现在咱们手头就这几千万的投资,真没钱拍这些大场面。
还有3\4\5更多条,就不一一列举了。这种情况下,就需要专业导演人才代替这个不合格的挂名总导演,去完成具体的细节落实。
这就是执行导演的工作。
四、
在现阶段,类似我上文提到的执行导演,在工作中有若干特征,简单列举如下:
1、单纯的工匠精神。都说电影是“梦工厂”,电影从业者是“造梦人”,但对于执行导演来说,您是替别人造梦的,是聘用您的那位有梦想但没动手能力制造出来,所以他才来麻烦您。既然如此,您和他就是被聘用和聘用的关系,按照“做事不由东,做了也无功”的原则,您要听他的,按照雇主的意志完成工作。
2、梦想家很多,都想过一把当导演的瘾,由此导致挂着“导演”名头的人,水品参差不齐,名副其实的不多。这些人做梦,只有极少部分是踏踏实实的梦,绝大部分是白日梦,臆梦。这种梦是空中楼阁,在现实中极难实现,甚至完全不能实现。换句话说,就是聘用您的那位挂名导演,给您看过剧本或大纲之后,您发现这剧本里存在大量的BUG,不具有可操作性。
这时,您就要考虑是直接拒绝,还是据理力争,还是委曲求全。当您接下来这个工作之后,通常而言,在随后的拍摄过程中,将与您的雇主沿着一条“先和睦,再紧张,不断冲突,摩擦,最后还有可能彻底翻脸”的共处经历。经历过这么几次之后,您能培养出一个荣辱不惊,对一切笑骂泰然处之,对一切翻脸不认人还翻脸不认账的言行早有心理准备的好脾气,并且在以后的职业生涯里,坚持之,贯彻之。
没有这种心态,做不了执行导演。
谁有兴趣的话,您可以看下我以前写过的一个答案(
编剧、导演和演员在拍「烂片」的时候是什么心情? - 秋原的回答)。
3、要钱不要名。
聘用您的这位挂名导演,是很在乎“导演”这个牌子的,要不然他也不会干没有金刚钻硬揽瓷器活的这种事。
既然如此,就注定了您“光练不说”的特征。包括您和他在内,剧组内所有人都清楚,其实那些重要的具体工作都是您完成的,但当这部电影最终上映时,您的名字只出现在最后字幕表里“执行导演”这块,散场的观众们才没兴趣看呢,甚至连这个都没有;
既然您牺牲了名,那就不能再牺牲利了。无论这片子最终是赚钱还是赔钱,是能上院线公映还是无人问津,执行导演的合同中,必须强调是拿现钱的片酬,您的工作完成了,您的工资就必须结清。如果合同里规定拍摄周期是3个月、90天,到了第91天,即便戏因为进度滞后没拍完,您也有资格向制片人提出个人利益方面的合理要求(通常情况下,若是短期拖延,您可以在几天内不提出要求,算是给对方一些礼让、面子)。
请注意,如果对方在合同中有对您相关利益的负面条款;或对方花言巧语,声称不给您现金片酬,让您白干,声称把您的片酬计入本片总成本,然后“在上映后票房大赚,给您发更多的分红”时,请坚持您的原则,因为中国电影至少70%是票房赔钱的,剩下30%也不是赚钱的,而是还有一部分连上映的机会都没有的。这种如同水中捞月般的承诺,特别不靠谱。
任劳任怨,好好拍戏,拍完了拿钱走人,再也不管不问,这是一个执行导演在现阶段中国电影大环境下必须具备的职业素养。
4、外行领导内行
这第4条,是对第三部分和第四部分第2条的补充,也是今天早上的补充内容。所以,俺用了加粗字体,放在这里标出。如我上文所述,当越来越多的外来户也来当拍电影、电影导演时,自身专业基础严重不足的他们,聘用执行导演来“协助”他们拍戏时,就免不了遇到一个尴尬——外行领导内行。
由此会导致各种矛盾,各种扯皮,各种事倍功半(档期拖延;戏拍不下去了,中间临时改剧本;甚至拍到一半剧组解散,干脆不拍了;勉强拍完,凑合宣布杀青之后,再也没消息,永远不会上映了……诸如此类,俺都经历过)。
举个例子:
假设张艺谋导演拍摄一部反应1920年代军阀混战的战争电影,他是文艺片导演出身,对比较火爆的战场场景不太擅长,也需要物色精通这一领域的执行导演或特效团队,去为他设计出精彩的烟火、爆炸、大场景人员调度,长镜头机位移动设计等等环节。
当执行导演(或特效团队负责人)拿出一个完整的拍摄方案,供总导演张艺谋参考选择:拍电影没钱不行,钱少了也不行,现在拍剧本里这段戏,用斯坦尼康最便宜,2块5就够了,拍出来的效果也最差;上吊臂4块;走飞猫或无人机8块;干脆直接现场做预设合成数字特技,直接30块起价,后期国内还做不了,还得去美国做去……
总之,一分钱一分货,这道理到哪行都一样,您想拍出好镜头,那都是钱堆出来的。现在我们的设计方案出来了,从最便宜(也是效果最差的)到最贵的(也是效果最好的)都列出来,您看看用那个,确定之后,咱们就开工。
张艺谋可能对最具体的专业技术,也不是特别懂,但是职业素养和对整体运作的把握能力是完全具备的,特别是多年的丰富从业经验与成熟思考方式。我把这个方案跟他说,他立即能明白,也知道这个价格是合理的。双方很快就能在大局面上达成共识,之后在细节上再商量一下,价格上再给点折扣,就都不算啥事了。
但是,如果对方是个外行,那就麻烦大了。
你解释,他听不懂;你解释的越是专业,他越是不明白。尤其烦人的是,他不懂是因为他没有专业素质,说的再直白点就是无知,但他死活不承认自己无知。
这个时候,这类人最常见的思考方式,是怀疑你在蒙他,在黑他的钱。此时,他们头脑里基本被这么三句话占据着——
①、”分明5毛钱就能办的事,这帮人张嘴就管我要5块!”
②、“一群饭桶!整天就惦记坑我的钱;还说自己专业的呢,我看还不如我呢,我要是干他这行,保证比他干的好!”
③、“我不管,我不听你们解释,我说这么拍就这么拍,拍不出来你们是干什么吃的?我就给你们2块钱的预算,再拍不出来,统统给我滚*!”
在这种出现挂名导演,外行领导内行的剧组里,一旦在拍摄现场出现了类似的争议时,这个挂名导演就经常会出现类似的反应,这个时候,他什么都不管,只强调(在乎)两件事:他的电影、他的钱。其他的他(她)一律不听,只要求你按照他规定的可怜预算,拍出他希望的宏大高质量画面。
每当出现这种情况,双方就讲陷入冲突、扯皮、抱怨、火气上升乃至恶语相加、一刀两断……
5、承认不懂的、不懂装懂的、觉得自己很懂的……
这第5条呢,其实是第4条的延续、扩展、补充说明。
“不懂的、不懂装懂的、觉得自己很懂的”,指的是挂名的外行总导演里,最常见的三种类型,也是我作为执行导演十余年生涯里,所遇见过的最集中的三类外行。
①、“不懂的”,这种外行挂名导演呢,首先佩服他有坦诚的态度,不懂就是不懂,人家承认,这就算不错了,遗憾的是这样的太少了;
②、“不懂装懂的”,很遗憾,这一类才是占据最大比例的主流,当你指出他剧本里的BUG,在现场工作时指出若干隐患,指出造成工作无法进行下去问题时,这种人永远是一副洞察一切的自信神态,同时表示“你们不要蒙我(或干脆表示你们就是在蒙我)”。
这个时候,有的执行导演脾气不好,会反驳“你懂是吧,那你懂你自己来啊!”
这家伙立即恼羞“我来?那我还找你干嘛啊?”
接下来有些嘴贫的执行导演会继续反问:“那你到底懂不懂?”
一般而言,对话到这里就基本结束了,如果不出意外的话,对话双方在他们的余生中,老死不相往来……
③、“觉得自己很懂的”
这是最近几年涌现出来的新类型,属于一瓶子不满半瓶子咣当的。
笔者在前文中,提到了电影学院的短期进修班。这个进修班是针对影视相关行业人员的在职再培训教育。同样比较遗憾,在1999年“扩招”之后,进修班虽然不属于大学高等教育体系,但也是四处开花,遍地结果,同时,学制和内容却受到了压缩,已经变成了一年制的短期培训。
对于电影导演这个行业来说,需要长期的理论学习和实践学习。一年制的短期培训,只能是接受了导演专业的粗略大框架,根本算不上深入系统学习。对于短期培训性质的进修班而言,其目的是让学员培养出一个整体的思考认知体系,然后他们需要继续在课外下功夫花时间,通过自学去补充,通过尽量多的实践去体会。
但是,最近十多年,进修班不仅办的越来越水,且学员里也没有多少还能在课外花功夫自己充电的。很多人上进修班的态度就不对,就是为了到北京电影学院混个短期进修的结业证,然后到外面四处吹嘘“我是北电毕业的”~~
这种心思根本不再专业技术学习的“进修班学员”,在最近数年呈逐步上升趋势。这些人拍戏的一个特点,就是一贯以学院派自居,张口闭口什么都懂。
而实际上他们的真实水平,和那些挂名导演不相上下。
五、职业责任与收入
作为执行导演,您的收入水平,取决于两点:技术能力、人品(脾气)。二者的权重,大概是4:1。
作为一个技术产业,电影的科技层次在21世纪继续深化,同时内部分工愈加细化,由此导致“导演”、“摄影”等职业也出现分枝,比如有的摄影师专长拍动作戏里的追车,如果某个电影里有高速公路上警匪追逐、飞车爆炸,多辆汽车追尾翻滚等火爆场面。这个总导演或制片人并不擅长这种追车戏,他们就会专门聘请擅长这个领域的动作导演来设计指导;同理,诸如香港的功夫片、美国的科幻片等,也都有专业的武术动作指导和特效团队。
这种专业精通一门的电影人才,叫“武术指导”、“动作指导”、“特效处理团队”,都属于执行导演的不同称呼和不同类型。
比如说冯小刚在05拍摄的《夜宴》和06年拍摄的《集结号》,作为一个搞京味耍贫嘴喜剧出身的导演,这是他首次尝试古装动作电影和战争电影。完全没经验,所以制作方华谊兄弟专门聘请了香港的袁和平导演来主持设计《夜宴》里的对打戏部分;而《集结号》更是依靠韩国《太极旗飘扬》姜帝圭导演团队的鼎立支持。
我以我自己十多年的从业经历,简单总结下中国电影执行导演主要的工作形式:
1、担任a、b分场拍摄的责任制导演。
有些制作比较精良,工作量超级多的大戏,是在多个片场同时工作的,比如说当年央视拍《三国演义》,这边在无锡的三国城拍室内的内景戏,同时还要在西川、甘肃的野外拍外景戏,总导演没有分身术,他只能在a场盯着,这时就是需要执行导演,代替他到b分场去导戏;
2、负责专业领域拍摄。
3、剧组日常工作的实际操作执行者;
2、3两点这个俺前面已经说过了——2就是需要某个具体技术领域的专家导演;3就是遇到一个技术水准欠缺的挂名总导演,需要有个有实地经验的真导演为他工作。
大致按照从1、3、2的顺序,趋势是对执行导演技术要求越来越高,执行导演的收入越来越高,同时脾气也可以越来越火爆。原因很简单:越是技术难度高的工作,能胜任的人也就越少,也就越发呈现卖方主导市场的趋势。中国这么大,天天有剧组拍电影,但是能设计并做出这个顶级特效画面、能完成这个高难镜头的,就我这一家,那自然就是我说多少钱就多少钱。您别嫌贵,还不打折。
凭手艺吃饭的人,有心理优势;手艺越是高超精湛,自信心就越大。当我凭借技术优势处在垄断地位,那我价格高不打折,脾气还不太好就是自然的;嫌我态度不好,您连另请高明的退路都没有;去美国可以啊,好莱坞的开价更高,脾气更恶劣呢~~
我目前从事的电脑特效拍摄,有点技术层次的,都是按秒计费,6秒起价。
如果某个国内电影需要某种特效,不能再象以前那样拍到一半再找特效公司,也不能强行拍完再让特效公司给你“修饰”,而是在拍摄之前,就找特效团队,一起设计镜头调度等细节,特效团队与出片方的制片人、总导演协商达成一致后,把所有需要高级特效处理的镜头集中到一个时间段内(特效对棚内布景要求更复杂),特效团队的执行导演和团队成员再入组,布景,调试现场设备,试戏,拍摄……特效团队所有人员,包括执行导演在内,在工作阶段,按每小时或每15分钟收费。
这种专业性极强,或危险系数高,同时特别强调技术,自然花费最著,收入颇丰。做这种执行导演,可能外界不知道你,导致你看似没什么名气,但您的实际收入相当高,强过那些挂名导演。
十、导演和副导演具体职责的区别?
导演和副导演都是电影、电视剧等影视作品的创作团队中的关键角色,他们在影视作品的制作过程中担任不同的职责。
一般来说,导演是电影、电视剧等影视作品的最高负责人,他们负责整个影视作品的创意、策划、编导、拍摄、后期制作等环节。导演需要对剧本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制定出合理的拍摄计划和方案,并负责指导演员表演、布置场景、安排镜头等工作。导演还需要与制片人、编剧、摄影师、美术设计师、音乐制作人等其他创作人员密切合作,协调各个环节,确保整个影视作品的质量和效果。
而副导演则是导演的助手,主要负责协助导演完成一些具体的工作,如现场监督、演员指导、场景搭建、灯光音响调试等。副导演需要在导演的指导下,协助完成影视作品的拍摄工作,保证拍摄进度和质量。在拍摄过程中,副导演还需要与演员、摄影师、场记、道具组等其他工作人员密切配合,确保拍摄进度和效果。
总的来说,导演和副导演在影视作品的制作过程中,分别承担着不同的职责和任务。导演是整个制作团队的核心人物,负责影视作品的创意和整体策划;而副导演则是导演的助手,负责具体的拍摄工作和现场管理。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