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电影《碟中谍 7:致命清算(上)》?

泛旅传媒 2023-08-08 04:00 编辑:admin 286阅读

先上结论:抛开情怀不谈,我只能给个及格分,而且还是看在阿汤哥一把年纪了还在拼命实拍各种动作戏的面子上。如果一个路人知道之前1-6的全部剧情的文字版,但是完全不知道演员长啥样,然后就单看这一部碟7,我估计他会觉得这是烂片。

14日的夜场,看完都到15日凌晨了,刚看完给我的最大感触就是两个字:惋惜。

这么大的投资(2.9亿美元?),找了这么多不错的演员(埃尔莎、白寡妇、班吉、卢瑟、螳螂女、碟1的老组长……),这么长的制作周期(当然有疫情影响的因素),阿汤哥确实也非常敬业和搏命的在挑战不可能的动作戏,然而缺因为剧本和剪辑,毁了。就好像《食神》里开头的豆腐雕刻,手艺精湛巧夺天工,然而做出来都馊了。

如果有玩过《最后生还者2》的,那么应该格外懂这种感觉,《最2》的画面至今我都认为是业界标杆(尤其是在PS5上打了补丁之后),游戏机制和玩法也打磨得相当成熟,有些技术力的展现(开场艾莉穿衣服、在西雅图探索时绳索电缆的物理效果……)迄今为止没有在其他任何游戏上看到过,更别说场景之丰富广阔、整体体量之大、AI设计之巧妙……同类型无出其右,但是因为剧情拉跨,整个游戏毁了。因为这种剧情驱动类游戏,剧情是基石,由于制作人不停的在情节上给玩家喂屎,玩家根本没有代入感和玩下去的动力,那些精心设计打磨的画面和场景根本提不起玩家的兴趣,能够捏着鼻子匆匆通关已经是最大的善意了。就好比吃饭,心情不好的时候,满汉全席也没啥味道,心情好的时候,沙县小吃也能吃的有滋有味。

扯远了,打住。碟7既然是电影,那么核心是讲故事,碟7的故事跟系列剧情最佳的碟1差了好几个等级,哪怕是跟公认的系列低谷碟3相比,碟7的剧本都是不够看的,硬伤太多,非常出戏,严重影响观影体验

(1)开头的苏联潜艇场景那一段,除了一堆俄罗斯人说英语,而且潜艇被鱼雷击沉后船员们还一个个能有全尸从几百米的海底浮上水面有点儿违反物理学之外,还是很有紧张感的。也引出了核心道具“钥匙”,但这个玩意儿实在是经不起推敲,现实世界中的任何关键设备的物理启动密钥,咋可能做成这个样子,就跟正常家用门锁钥匙差不多大小的两片小金属,不怕丢么?其他影视剧、游戏中的类似场景大家也都见过吧(比如使命召唤8中的突入俄国潜艇发射核弹的场景),哪怕这些场景不是真实的,但是无一例外都突出了“重要设备的开启‘钥匙’是很复杂、厚重的“的那种感觉。

而且潜艇沉了之后,这两个小金属片居然还都能被找到,就真nm离大谱。现实世界中的潜艇沉没事故的新闻大家都听说过吧,哪次有“在海面发现潜艇人员的尸体”的报道?这TMD是大海,不是游泳池啊。退一步说,都把船员尸体找到了,找到潜艇也不难吧。当然有可能是漂远了才被找到了,那么就又回到了“如何在茫茫大海中找到沉没潜艇上的人员的尸体”这个问题,还得找到特定的两个?总之这段剧情单论潜艇相关部分是没啥问题的,一旦扯到钥匙相关的部分,就会觉得逻辑上的硬伤实在太多,对于一部谍战片来说实在是不行。

可能有些人觉得我吹毛求疵跟这两个小铁片过不去是强迫症发作什么的,但是我必须指出,之前碟中谍系列中不是没有出现过牛逼技术,比如碟4里的磁吸手套,但是不会让人有“这玩意儿是在不对劲”的感觉,因为就是单独拿出来解决个问题而已,跟前后剧情关系不大。而碟7里,钥匙是贯穿始终的核心道具,因此这个道具如何引出、如何被获得等等细节都是整个电影能够立得住的“根”。

我不是影视编剧只能抛砖引玉一下,如果这么写:苏联潜艇因为AI入侵导致的事故沉没在无人知晓的海底,船员们都困死在潜艇内部,然后某日某深海探险家发现了这艘潜艇,深入内部后从船员尸体上找到了一个貌似是设备锁的东西,他也不知这玩意儿有啥用就当作收藏品带上了岸。随后在某次跟大佬的闲谈中提到了这个事情,大佬知道这玩意儿的牛逼之处,起了杀心,就或巧取或豪夺,随后准备统治世界……这个开头虽然俗套,但是逻辑上没啥硬伤吧?

(2)迪拜机场那段,感觉在模仿 谍影重重3 里在火车站那段,各种镜头之间来回切换,但是阿汤哥那边却没啥紧张感(紧张感全在班吉那边),而且跟美队老婆饰演的格蕾丝的对手戏,感觉空有长度和台词量,但是两个角色之间没有火花,来回小偷小摸就完事儿了,这也导致后来的剧情上的转变显得很突兀。至于作为对手的美帝特工们,突出一个蠢,甚至还有几处笑点提供。

但问题是,这对剧情和人物塑造是起负面作用的,跟抗日神剧不好看是一个道理:单纯贬低对手是凸显不出我方的厉害之处的,菜鸡互啄只会显得双方都是低水平。只有把对手也按照正常方式(讲逻辑有脑子做事有方法)来塑造,才能突出一个险象环生,才能突出我方的技高一筹。这是IMF,不是憨豆特工啊。这也导致后续剧情只要一看到这帮人出场,我就知道主角稳了,而不是这帮人出场了,我替主角担心了

碟1-6不是没有幽默情节,但是绝大多数都发生在主角团这边,比如碟4潜入克里姆林宫里的那场戏中,班吉各种大头贴出镜,这种做法就觉得主角团也是人也会难免犯小错误,而不是让人觉得他们水平低是因为敌人蠢才赢的。

(3)罗马追车戏,拍的不错,但是相比碟6没有啥本质上的提升,就是换时间地点演员再飙一次,还有就是太长了,显得在刻意给男女主的感情加深提供氛围。还有个问题就是反派的白发女杀手没有塑造好,除了摆出好多次貌似凌厉实则中二的眼神之外,没有任何的性格塑造,使得后续的剧情显得很突兀(后面会提到)

(4)罗马的夜间的戏份,是整部电影最拉跨的部分,尬出天际都是委婉的说法。

系列喜欢在派对上搞事情是传统艺能了,但是在白寡妇的组织下,各方齐聚一堂,这就很考验编剧的水平了,如何让各方都能说上话、都能表达各自的观点和诉求、都能针对反方做出针对性的回应……是很麻烦的,做得好了很加分,做的不好只会让人觉得这帮人都在尬聊自说自话(我个人观影不算多,个人认为这方面做的最好的是复联1里所有英雄在空天母舰里初次碰头的那场戏)。而碟7嘛完全不及格,反派就在那里放狠话,白寡妇和IMF这边就不停的纠结钥匙方面的问题,埃尔莎完全就是打酱油可以不用出场的。

其次就是反派塑造,大boss智体(the entity)毕竟是软件,再牛逼也得在现实世界中找个肉喇叭组织做实事儿,这没问题,而且在之前的罗马警察局内部的戏份中,突出了这个肉喇叭头子——盖布瑞尔——是个狠人,几句话把对方的小秘密揭露出来让对方就不战而退。而在这场戏中就真是个肉喇叭,由于之前的铺垫,我之前还很期待他能在言语中透露出掌握了阿汤哥的不能让人知道的秘密从而让阿汤哥左右为难呢,结果除了放狠话就是放狠话,一下子就逼格降低了。

然后,话不投机开始打吧,哎这个打戏……又长又尬,除了美国特工组,就没人想着用枪,就算是提前卡点等对方都不用枪,就冷兵器尬打。狭窄通道阿汤哥被前后夹击,白发女杀手出场的那一刹神似小丑女还让我激动了一下,然后打起来后要不是靠剪辑,真就不如初中混混打架的水平。

最后为了让格蕾丝入伙,强行献祭了埃尔莎,我不是不能接受要把埃尔莎写死,毕竟碟中谍系列换女主太正常了,但是我不能接受的是死的过程。碟5、6中塑造的埃尔莎又帅又能打,不比阿汤哥弱多少,本片中在沙漠那段虽然拍的中规中矩但是体现出埃尔莎也是很能打的,结果就跟在跟肉喇叭头子的小刀肉搏中被捅死了,红花会总舵主陈近南直呼内行……而格蕾丝的转变吧,有点儿过于突兀了,因为之前的各种剧情中没有一丝一毫的体现出这个角色有什么高尚情怀,也没有陷入什么特别危险的境地(就一个偷东西的工具人而已,而且现在东西也不在她手上,杀了她有啥用呢?),跟阿汤哥的化学反应也不明显,就是个技术高超的窃贼而已。用了很长的戏份体现了IMF组员对她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她入伙,但是在我看来,理由都站不住脚,所以编剧就只能用埃尔莎的死来当筹码,但问题是,两位女角色之前完全没啥互动,姐妹情没建立起来啊,格蕾丝没理由因为一个没啥交情的人的死就动摇吧?

(5)火车戏,动作部分不错,但是逻辑部分充满硬伤。

(背景吐槽,3202年,在发达的欧洲还存在车头完全是由手动控制的全模拟仪表的烧煤还得靠人力往炉子里铲的火车么? 反正我是觉得挺反智的)

中情局头子、部门主管、特工组(就三四个人,之前在机场好歹还有几十个人呢)在相互不知情的情况下,上了同一辆火车。前者是要跟肉喇叭头子做交易,后者是要跟白寡妇做交易,最后者是要来抓阿汤哥,情报部门没有信息共享吗?

肉喇叭头子就带了不超过两个小弟来赴鸿门宴,而且又不带枪,白发女杀手继续cos小丑女(就差嚼个口香糖+带个棒球棒了)一路硬刚……有个电击器、麻醉枪什么的也行啊,这又回到了之前的问题,反派太降智显得主角都弱了。

格蕾丝,一个毫无经验的新成员,在没有作任何功课的情况下(起码剧中没有任何体现),戴上头套就混过了所有人,还顺利完成了跟买家的交易。更离谱的是,上亿刀的生意,交易的时候就是手机上输个账号+密码完事儿了,堪比菜市场跟大妈买菜,咋不扫个码啊?这就是(剧中的)世界头号黑市军火商白寡妇,就这,就这?谈条件的时候把其他人支走没问题,谈好了做交易收付款那就按照商业流程来啊,想想碟1里她母亲是怎么做交易的,各种来回验证+安保措施,那才有个做生意的样子啊。电影当然不是真实世界一比一还原,但是它呈现出来的东西,起码要让观众觉得是符合角色身份和周围环境的设置才对吧。

火车动作戏,坠桥那段不错,非游戏玩家估计会获得更多乐趣,而我这种老玩家的乐趣在于“寻找跟神秘海域2中类似的场景”,新鲜感没那么强了,内心波澜不大。但是必须吐槽,车顶上的打斗太长了,而且肉喇叭又又又不带枪……

最后被男女主被白发女杀手救了,她临终前还透露了关键信息,从而引出了下一部。然而作为观众,我心里就觉得很不是滋味,因为这是整个系列中,这是第一次,第一次出现“如果这个人不开口,那么直接任务失败”的情况。之前的作品中,为了获得关键信息,要么是阿汤哥自己琢磨出来(例如碟1中对圣经一番思索得到电子邮件地址)、要么由班吉/卢瑟破解对方系统得到、要么是想方设法智取(各种演戏举不胜举),从没有过“某个角色在我方不知其掌握某些信息的情况下,主动透露关键线索”的场景。试想下,如果白发女杀手救人之后直接圆寂,或者决定隐而不说(毕竟之前虽然跟阿汤哥有对手戏但是情感完全没建立起来,你打架放我一马我火车上就你一次,扯平了),那么就直接gg了。这是完完全全的机械降神,是编剧的大忌

接下来说说剪辑方面的问题

1、文戏琐碎冗长,台词信息量偏低,就几个关键词来回扯(我现在一听到“key”就头皮发麻了),不然我觉得这电影两小时以内绝对能演完。而且在多人说话的时候,特别喜欢炫技似的“某个角色刚说一句,就切换到另一个角色再说一句,然后如此循环”的拍摄方式,感觉一点儿不像真实世界中的多人对话场景,像群口相声。

2、打戏,尤其是肉搏戏又臭又长,估计是没请什么厉害的武术指导,各种王八拳,近景也许可以靠多镜头多机位剪辑糊弄过去,结果本片里还好几次出现了远景,暴露演员的真实水平,实在是不忍直视,尤其是格蕾丝,体现的特别明显。你说碟2港片风格太重吧,但是打起来很有板有眼的起码很酷炫,碟6厕所打戏那更是系列巅峰。

3、留白有问题,在不该留白的地方留白了,在该留白的地方又没有。

好的留白,让人久久回味:比如阿凡达1里主角捕获飞龙王的那一场,纵身一跃之后,下一个镜头就是骑着飞龙王出场了,让人不禁遐想其中的过程。看的时候觉得有点儿惋惜咋没拍出来,但是马上就是跌宕起伏的结尾大战让人的注意力马上转移了。后续回想的时候觉得导演这一步棋下的很高明,因为这场戏如果拍出来,就是个影片中段捕获小飞龙那场戏的高配版,浪费资源和影片长度不值得,留白后,反而激发了观众的想象力。

比如说阿汤哥悬崖跳伞之后是如何控制滑翔方向,然后如何精密计算+胆大妄为,针对高速行驶的火车来个破窗而入的?这段戏想想都觉得刺激,但是完全没拍,直接就破窗而入了。

还有格蕾丝是如何混入白寡妇的火车包厢的?她是如何摆平从安检到保镖的一系列障碍的?是从车厢顶部潜入的吗?……这些拍出来也应该很精彩啊。

至于该留白却又拍出来的部分嘛,比较典型的就是阿汤哥在罗马审讯格蕾丝的时候,猜测她把钥匙藏在别的乘客身上那段,拍出来干啥?关键是拍的又不好,白白拖时长。

其他方面:

1、还是忍不住的搞了政治正确,除了主角团对外,三观最正的是个黑人小哥

2、几次闪回,闪回了个寂寞,剧中不断地用台词去cue,但是又不透露任何信息,很烦

3、卢瑟退环境的理由是“我要找个与世隔绝的地方专心研究代码”,这理由实在是太扯淡了,无法接受


总结:有若干亮点,但是完全被剧本毁掉了的一部烧钱大制作,系列的第二次低谷+严重瓶颈,建议换个导演,麦导已经江郎才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