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部都是本命。两部番都有优秀的美术、细腻的情感刻画、措辞优美的大段心理独白、相似的校园题材。尤其是椿在公生背上哭的那一段,应该不止我一人想到了山田与真山。但这两部番在精神内核、人物关系、故事结构与拍摄技巧上又是完全不同的,这导致情感体验上,四月给人带来更多的感动,而普通人可能会在蜂四中找到更多共鸣。下面逐一分析。
立意
《四月》的内核其实更接近《棋魂》、《灌篮高手》之类的热血番,小薰与佐为在故事中的角色定位也是类似的: 都是在主角成长中起到关键作用的注定要消逝的人。作为印证,各位可以去油管古典乐视频下逛逛,尤其是在克莱采奏鸣曲、肖邦etude op.25 no.5等曲目下,会有大片关于《四月》的留言。可以说很多人就是因为看了《四月》才喜欢上古典乐的,就像很多人正是因为《棋魂》或《灌篮高手》喜欢上围棋或篮球一样,这正是成功的热血漫吸聚效应的体现,人们总是不自主地会去追随那些熠熠生辉的背影,去做与他们相似或有关联的事。只是与大部分热血番比,《四月》的情感刻画要细腻得多,主角的性格也更为内向柔弱,大概也因此,《四月》里的热血要素更为隐秘绵长但更能鼓动人心。因为大部分人的内心不似樱木鸣人般皮糙肉厚,而是与公生一样柔软胆怯,不借助外力不为了某个私人的理由便很难成长。甚至小薰也不似佐为一般的完全的引领者,她与公生母亲宿命的雷同是一个精巧的设计,自然地,与母亲的离开一样,她的消逝必然会给公生带来无法单靠自身力量克服的最终试炼(PS:佐为的消逝也超虐的!)。
反过来,没有人会因为《蜂蜜与四叶草》去考美院或者哪怕多了解一些艺术家与他们的作品的叭,因为在《蜂四》那里,美院生活只是一个观察人生的窗口。滨美这座舞台上,无论是普通人(竹本)还是天才(阿久),他们的人生都没有一根类似于“成为演奏家”那样清晰的主轴。是否要出国进修还是任性地回家乡发展、选择做什么样的作品、自己为何选择了这个专业、出了社会后能做什么、想做什么等等等等,主角们与我们一样,在这些问题间兜兜转转,一转眼就到了不得不抉择的时候。这也是为何我觉得《蜂四》特别适合毕业季的孩子看,因为那时的我们与番里的主角们一样,在内心模糊的指引下,跌跌撞撞地向着自己认为重要的方向前行。《蜂四》展现的正是平凡日常中的不舍、焦虑、迷茫与感悟,其中不乏金句,诸如“并不是缺少地图,我缺少的……是目的地”“不明白的时候无论怎么想都是不明白的,但不可思议的是,一旦开始动手,答案可能就在第一百个碟子中”“答案什么的不去管他,也许根本就不存在,只是想看看自己能拼尽全力到什么程度而已”等等。因为展现的内容细小而平凡,《蜂四》的情绪表达一直很克制,俗称“感动不过三秒”,三秒后一定会用一些喜剧情节对冲之前的情绪。作为对比,《四月》的情绪表达则酣畅淋漓。
最后偏题说一下羽海野老师的另一部作品《三月的狮子》,这部披着《棋魂》皮的《蜂四》。动画制作组应该是受到了将棋协会的资助,还特意制作了一段将棋宣传MV,不过我觉得最终效果会很可疑23333。因为与《蜂四》类似,在《三月》里将棋只是一个展现形形色色人生的窗口。更重要的是,主角桐山零他喜欢将棋吗?当然,兴趣肯定是有的。但让他走向职业道路的,是在无人收留走投无路时,按他自己的说法,撒的一个谎。所以当棋路走向瓶颈时,他很务实地翻起了求职广告盘算转行2333。这与《蜂四》里的竹本类似。竹本喜欢建筑吗?他是不知道的。他只知道自己是喜欢动手做东西的,仅凭这一点便来了美大。但是之后学业上并不亮眼,求职又屡遭挫折,最后能机缘巧合地找到古建筑修复师的工作而不得不在阿久最需要人陪伴时离开东京说到底也是因为羽海野老师的温柔呢。主角本身这种“半桶水”的心态是不可能向大众展现一个行业的魅力的。但说到底,普通人不就是这么回事么。有谁能斩钉截铁地说喜欢自己的专业/工作呢?所以我不是很喜欢前不久一个询问物理系出路的问题下,一些认为既然有困惑没兴趣就不该读物理的说法。这个世界并没有抽象的“演奏家”“科学家”“棋手”,所有的职业/专业行为说到底是一项社会行为。既然是社会行为,就会有社会一般的成功准则。当内心意愿与社会一般准则冲突的时候,萌生“合不合适”的想法进而怀疑是否“真正喜欢”那再正常不过了。只不过对于不同的人,“冲突”的时间不一样罢了。有的人发生在大学本科成绩接连不理想的时候,有的人发生在研究生课题迟迟未有突破的时候,有的人发生在博士后多年而没有产出的时候,有的人发生在寻找教职而屡屡碰壁的时候,有的人发生在从事了几十年研究回头看发现自己的工作都很平庸的时候。能像张益唐那样以纯粹的内心意愿为唯一行动准则的人是非常少的(PS:张老的人生轨迹很适合拍成一部中年热血2333)。月初的时候与以前在Austin的朋友通了视频。他是做自旋电子学的,我所有关于Berry curvature的知识全都来自于他。他研究生与博士后的工作都不错,所以在UCR拿到了AP。视频里他提到这几年自己工作风格的变化,以及现在的心态就是“混口饭吃”,很明显地与少年时不一样了。但是聊到具体的物理问题时神采又回来了。所以人的心态是复杂的。你问他现在还喜不喜欢物理,答案估计是“谁知道呢”。至于我自己,在18年6-10月这段时间里认真地考虑过转行的事宜,但是因为懒散、任性还有一些运气,目前暂时还是留下来了。今后的人生大概率会和下图中《三月》里的配角老头一样吧,赖在天才主导的世界里一事无成。
小薰是我心里永远的光,但我知道自己只是竹本。
故事结构
《四月》的故事结构简洁明晰,全篇22集由一共六场演奏会串起来,每一场演奏会都是公生成长的一个印记:
- 《克莱采奏鸣曲》,小薰的开场作,一切的起始,让公生重新有了对音乐的憧憬。
- 《圣桑:序曲与轮旋随想曲》,公生的第一场演出,公生与小薰的唯一一次合奏,第一次失败后从头开始的体验。在这之后公生有了对舞台的憧憬,以及“音乐是自由的”的想法。
- 《Chopin Etude Op.25 No.5》,公生的第一次独奏,再一次失败后从头开始的体验。最重要的是,在这之后公生萌生了“为了薰而演奏”的想法。这个理由在之后一年不到的时间里支撑了公生所有的舞台活动,让他结交了同道诤友,这些友情最终成为他跨过注定的最后一坎的心理资源。
- 《爱的忧伤》,这场演奏中公生与心中母亲的“怨灵”和解,解开了两年以来的心结,并解锁了“心象风景or固有结界”技能2333,至此,作为钢琴家的公生基本成形了。
- 《睡美人》。演奏开头的那句“Eloim Essam Eloim Essam”表明公生已经“薰化”。小薰真的已经住进了他心里成为了他内心力量中最重要的一部分。
- 《Chopin Ballade No. 1 in G minor》公生的最终试炼。以前所有的演奏都是为了传达对小薰的思绪,现在小薰已经不在了,公生必须找到新的支撑他演奏生涯的理由。
而《蜂四》的故事结构就要模糊松散得多,这是由两部作品的时间跨度不同所致的。《四月》的时间跨度为一年,故事相对紧凑。而《蜂四》的时间跨度有五年,加上人物众多,结构上的散是无可避免的。由于《蜂四》的主题是众人的成长以及人物关系的变化,个人认为划分《蜂四》结构的一个合适方法是按照人物的登场离场划分。
- 最先离场的是理花,一是为了拉开自己这个盘算着自杀的人与真山的距离,另一方面也是在回避快乐。
- 跟着离场的是花本老师。花本离场前后是刻画阿久,这枚一直跟在花本身边的女孩,成长的关键阶段。
- 再下来是花本的返回与忍的离场,这里是刻画阿久对忍的情感,以及竹本感受到的与两位天才间的距离感的关键点。
- 之后是宫野组登场。与宫野组的相遇会是山田后来继续陶艺制作的重要契机,更别提宫野本人未来与山田间的情感升温。故事到这里聚光灯给了真山-山田组。
- 再之后是理花返场。这是真山成长的关键节点,突破了真山长久以来一直在意他人目光,做事沉稳中规中矩的形象。
- 最后是忍的返回与竹本的离场。这是竹本彷徨与成长的重要段落。
以上姑且算第一季的结构。至于第二季,在用4集篇幅给理花-真山,宫野-山田的故事收尾后,主要就围绕着阿久的事故展开的。
拍摄技巧
简而言之,《四月》运用了大量影视作品的通用技巧,而《蜂四》的技巧更多在画面表现与转场上,有鲜明的“漫画特色”。
在《四月》中,我们经常能看到影像叙事与音轨叙事的分离。举例来说在第13话的终末,音频在叙述落合老师与纮子的对话,而影像的叙事内容是公生被告知小薰病倒后去医院探病。这么叙事的好处是:
- 节约时间。因为影像叙事内容的音频部分很容易脑补,无非大概是:
椿:公生,不好了,渡说小薰病倒了
(合上琴盖声、挪动椅子声、脚步声……)
椿:公生等一下
(拉门声)
薰:唷,欢迎过来。
把这部分显而易见的冗余音频信息省略,将影像部分与无需影像信息补全的对话音频融合在一起,可以提高信息/情绪密度。 - 由于音频信息的缺失,观众的注意力更容易被集中到画面中的人物表情上,这才是动画想着重传达的信息:公生的错愕、望着飞奔的公生的背影的椿的复杂神情、以及小薰的强颜欢笑。
- 这里音频与影像的叙事虽然不同,却也是关联的。对话里两位老师谈到早希的亡故对公生的影响。“悲伤使人成长,公生如果想要前进的话,或许要在失去中继续前进吧”,这段话与画面信息结合,是对“公生将会像失去母亲一样失去小薰”的一个强烈暗示。
这种有意设计的音频与影像的叙事分离却又关联的片断,在《四月》中比比皆是。我在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7778854/answer/834359449 的末尾也举了个例子。
另一个时不时被使用的技巧是画面的虚化与重叠,我不造这算不算蒙太奇。一个非常出色的例子是第14话末尾,椿在得知公生决定升学去音乐学校后,意识到长久以来最重要的内心依凭——与公生几无间隙的地理间隔——被动摇,情绪崩溃,跑出一段距离后站定,此时近景或特写镜头从脚开始缓慢上摇,每过一秒叠上一张两人的回忆,配合优秀的BGM给人一种回忆如潮水般涌来的体验。效果见下图。
类似的技巧在《四月》各个角落都有点缀,反倒是平铺直叙的片断比较少。你可能不会刻意去注意这些技巧,但它们的影响是真实存在的。前面说《四月》的情绪表达是酣畅淋漓的,这种浓郁的情绪正是通过这些技巧传达到观众心里的。
《蜂四》的拍摄技巧我注意的不多,只留意到一些反剪影的手法与精妙的转场。下面这个回答里有一些例子
日本动画有什么常见而且有特色的演出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