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进化史上有没有单靠强大的繁殖能力占据一席之地的生物?

泛旅传媒 2023-06-12 19:22 编辑:admin 89阅读

这货在非洲是顶级食材,被美军当作军粮,到了中国吃货们却纷纷表示不敢下嘴,它就是雌雄同体、单只年产千余后代的“最强生物”



它就是非洲大蜗牛,200年前它们只“蜗居”在东非地区,但从19世纪中叶开始,在人类带路党帮助下,它们来到世界各地,并凭着超强的繁殖能力和适应能力,很快就在世界各国落地生根,成为让人痛恨不已的入侵物种,想将它彻底消灭却又无能为力。



遍布世界的非洲大蜗牛

之所以被称为非洲大蜗牛,是因为它作为一只蜗牛而言,确实大得过分。其一般成体大约七八厘米长,最长的超过20厘米,而在1978年12月,吉尼斯世界纪录认证过一个非洲大蜗牛,长达39.3厘米,重约900克



公开资料显示,200年前,这种可怕的大蜗牛还只在东非海岸老家,但后来在人类吃货和古怪宠物爱好者的帮助下,得到机会“偷渡”到很多地方。

如1966年,一个美国小男孩出于好奇,把三只非洲大蜗牛当作宠物带回美国佛罗里达,后来养够了就随手放在祖母的花园里。7年之后,3只蜗牛发展到18000多只,佛罗里达州耗时10年斥资上百万美元,依然未能将其斩草除根,2011年某个下过雨的午后,非洲大蜗牛再一次重新出现在人们视野中,之前的一切努力全部白费。



目前,非洲大蜗牛已遍布全球,亚洲、太平洋、印度洋和美洲等地,都有大蜗牛出没,因为泛滥成灾严重影响当地生态,它被多国列入“入侵物种黑名单”

入侵物种的自我修养

非洲大蜗牛在出发前往世界各地之前,显然仔细研读过“入侵物种自我修养”,凭着独门绝技,它们到达世界各国后都能很快适应,堪称打不死的小强



第一,生命力顽强。作为蜗牛它们也喜欢温暖湿润的环境,但是当湿度降低到一定程度,如土壤湿度降低到45%以下时,其他蜗牛很难存活了,它们照样能活下去。再就是万一遇到干旱天气,它们就会分泌一种蜡状物质封住壳口,然后把自己密封在壳内过起休眠生活,直到外界环境再次湿润,它们才重新开始活动,就如动物冬眠一样。



第二,从来不挑食。它们的食谱上列着500多种植物,无论是野生的树木杂草,还是人类种植的农作物等,只要有叶子,就没有它们吃不进去的。甚至就连油漆、石膏和灰泥等,饿极了也是照吃不误。还有生物学家发现,其他品种蜗牛、地衣以及真菌等,非洲大蜗牛也不放过,它们总是这样随遇而安,遇到什么吃什么。



第三,特别能生。非洲大蜗牛4个月就能长大成“牛”,在适宜环境中一年能繁殖五六次,每次产卵大约200枚,孵化率高达90%。如此算下来,一只蜗牛一年就能产下1000个左右后代,而且这些后代4个月后就能加入繁衍大军,整个族群呈几何倍数增长,妥妥的“早生优生多生”典范。

非洲大蜗牛寿命一般在五六年左右,最长寿的甚至能超过10年,如此这般生下去,简直就是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这也是为什么当年只有3只蜗牛,就能成功入侵美国了。



第四,超级会生。大蜗牛雌雄同体异体交配,它们年轻时基本全是雄性,只能产生精子,而上了年纪之后,就会变成雌雄同体,同时具备两套生殖系统,遇到年轻蜗牛,它们就直接化身雌性与之交配。遇到同龄蜗牛就互射一番,然后各自开始繁殖后代。



两只大蜗牛相遇后,它们可以在一起纠缠24小时,这期间可不是你侬我侬的表达爱意,而是在真刀真枪地“互相伤害”。它们会朝对方发射“爱之箭”(一种由碳酸钙形成的箭状刺),两只蜗牛互相插来插去,从来不管刺到对方脑袋还是身体,一通乱箭射完之后,精子开始转移到对方体内,产卵孵化工作就开始了。

更重要的是,这些精子还不会一次用完,可以在2年时间内持续使用,大量节省了再次出门找对象的时间,毕竟大蜗牛的爬行速度,实在不敢恭维。



中国吃货甘拜下风

在非洲,当地人很喜欢吃这种大蜗牛,尤其是加纳一年能吃掉1000吨以上,差点把当地的大蜗牛吃到灭绝,在很多平台上,也有非洲人烹饪食用大蜗牛的教学视频;在美国,它们被当作活体军粮,没东西吃时就以大蜗牛补充能量。



按理来说,大蜗牛在中国也难逃被吃的命运,就如入侵物种界的耻辱小龙虾,野生的已经不够吃,还得靠养殖才行。但我们显然高估了中国吃货的能力,在大蜗牛面前,吃货们乖乖认怂表示下不去口。



因为大蜗牛自带多种寄生虫和病菌,没有哪个吃货头铁到敢以身试毒。据科研人员介绍,大蜗牛携带着西伯利亚原线虫、广州管圆虫等十几种寄生虫,尤其是管圆虫进入人体后,会入侵人类脑部、脊髓和神经系统,引起脑膜炎等疾病甚至直接导致死亡



1985年,中国台湾地区就发生过金兰酱油灭门惨案,原因就是生吃大蜗牛。金兰酱油董事长去了一趟日本,被所谓的日本专家忽悠瘸了,竟然坚信“吃非洲蜗牛大补并能预防疾病”,回到台湾后就自己养了一些,每天精心照料就等着养肥吃肉。

后来蜗牛终于长大,董事长亲自操刀切成生蜗牛片,全家人一起分享,后来无一例外都出现发热、头痛等症状,抢救无效最终死亡,一家人真就这样整整齐齐地去了。



能被多国列入“入侵黑名单”,想尽各种办法消灭却依然能横行无阻,非洲大蜗牛自有其生存之道,再加上怀揣众多寄生虫的“狠劲”,我们只能秉承“惹不起躲得起”的态度,平时遇到只可远观不可亵玩,一定“莫伸手”,伸手可能就会被感染,而且无论煮没煮熟都不要“下口”,毕竟大蜗牛体内有很多寄生虫,谁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死透了,千万莫要“以身试毒”

作者:芒果很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