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经验是,选择好一珠造型好鲜艳的花后,再选择一个衬托背景和光线,找好成像角度然后拍摄,这样拍出的相片,重点突出,型色美观养眼。
首先是构图。一草一木皆风景,要选准一个拍摄主体,集中力量突出主体,围绕主体进行构图。拍摄主体焦点要稍稍离开画面中心,使画面清晰自然。二是角度。由于野外环境树木和花草灌木相互掩映,选准拍摄角度很重要。要做到即能突出主体,又巧妙的互相映衬。三是光线。最好是选择侧光或逆光,阴雨天气为主。四是化繁为简,画面要干净,力求简洁明快,巧妙留白。五是选景。远景选择远山和蓝天;中景主体占据全部画面;近景拍花草特写。
作为摄影爱好者,如何看待“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这句话?
“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这句话对旅游的人来说是对的,但对摄影人来说,是错的。
相反,恰恰是在熟悉的地方才能拍出好风景。
可能大家会听到这么一句话,风光摄影,外地的摄影师是拍不过本地摄影师的。举个简单的例子,比如拍长城,住在云贵川的摄影师你拿什么和住在北京的摄影师比,天时地利你都没有。虽然说,从心理感受来说,陌生的地方对每个人都是一道美丽的风景线,但美丽的风景线要用影像体现出来,你拍一次,未必就能拍出来的。
风光摄影就像谈恋爱的一个过程。刚开始处对像时,一切都陌生,一切都好奇,所以你什么都想展现出来。但这种时候彼此并不真正了解,也并没有发现对方真正的美。风光摄影亦如是,当你刚到某一个地方,好奇促使你不停的按快门,然而拍的那些照片只是片面的。
只有在某一个地方呆一段时间,慢慢熟悉了,从一个恰当的角度去欣赏,表现一个特殊时段的光影,才获得所谓的“决定性瞬间”。
下面这三张照片是我在最熟悉的地方拍出的最美的风景,这些地方,基本上一个星期光顾好几次的地方,不同时段都想去看看。如果是一个外地摄影师来,走马观花般走一圈下来,不要指望出多的照片。
您好,关于“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这句话也对,但不是绝对的。可能是一个地方呆的久了,或者是在家乡住久了,一切事物都千篇一律,烂熟于心,甚至有点麻木了,就觉得没有什么好看的,在眼里不是风景了。
我自己待的城市济南,有很多风景名胜,,七十二名泉,齐烟九点,大明湖,趵突泉,千佛山等等。在没有喜欢摄影之前,以上说的景点,有很多自己十几年二十几年都没去过,可能大家都不信,却是真的。
后来喜欢上了摄影,觉得自己眼光好像不一样了,再去附近的景点的时候,发现一切都变得漂亮了,拍照的时候,观察美景的角度不一样了。当然,在一些大师的眼里,肯定比我观察的更仔细,发现的‘美’更多。
为什么现在很多风光大片都是拍的外国风景?
外国是哪个国家呢?是除了中国以外的国家吧,你用一个中国和整个世界国家来比,见到的肯定是国外的多,所以我觉得并不是国内的风景大片少
首先国内的风光大片儿也不少啊,只不过国内的地方太多了,拍摄的大片也太多了,拍摄的人和机构也太多了,比起来就似乎被淹没了一样。!还有一点儿不可讳言,大片儿意味着景观的壮观和自然生态。根据国内很多自然单穿人类活动干预过多,嗯,其他大洲其他国家因为地广人稀,留下了一些比较震撼的景观,这也是适合拍风光大片的原因之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