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照片的后期调色思路是怎样的?

泛旅传媒 2022-09-15 18:37 编辑:崔绿 182阅读

风景照片的后期思路

先说下你这张照片的问题。照片色彩可以,曝光也很好。但你不应该加个暗角!如果画面中心有个人的话,加暗角是为了突出重点,但仅仅是一张风景,加暗角是没有意义的。画面地平线有点歪,旋转一下就好,裁剪一下,地面和天空1:2。可以适当加点对比,会更通透一些。

风景照片需要的是还原原本环境的色彩,这时肯定有人要说了:那就是直出嘛,要什么后期……

提个题外话,后期是什么?相机里设置参数算不算后期?根据环境色温去设置相机色温算不算后期?没有照片不需要后期,不要一提到后期好像跟造价一样。图片存在就是为了让人感受到它,不管是纪实,还是合成图,都有其的魅力所在,用在合理的地方就是正确的。切勿拿摄影比赛选手后期造假事件来喷摄影后期,不能正确认识‘度’的把握只会让人笑话。

偏了偏了,言归正传。自然界很美,大多数照片并不需要PS合成,调色到符合自然就好了。

拍照时很多重要的参数如果我们不去精确设置,相机默认的属性就不能和环境很好的匹配,比如色温、曝光。很多人拍照片时没有注意这些,选一个好看的角度,啪,一张。

选好角度后,在相机里设置色温、差值、平衡偏移、曝光、快门、光圈、感光……经过不断的拍照,调整参数,拍照,调整参数后,可能拍出一张再不需要修整的照片,这才是直出。

当然我们一般也不需要太过设置这些,一个合理的曝光和对焦就为我们后期软件的处理铺垫了基础,相机内能设置的诸如色温这些,后期软件Lr都能完成,也更为方便,所以拍照时设置一个大体范围就好了,不用太过折腾。

风景后期调色主要是还原原本的色彩,可以针对单个颜色的色相、饱和、明度来调整。再就是风景照很多都不通透,不管是操作原因还是天气不好,除非是故意表现的,其他的我们都需要调整回来,风景照一旦通透,看着就会舒服很多。通透感需要结合去调,就不多说了,如有需要可以看下其他分享。

最近看了很多关于“直出”和“后期造假”的概念,颇有一种恨铁不成钢的感觉,今天借此说一说,有点偏题,抱歉抱歉。虽然我不是大师,但还是希望让大家都懂一点。

摄影后期最流行的款式是哪几种?

全能型:就是对摄影有深刻的认识,各种技巧都很熟练。曲线型:以曲线调色为最大亮点,对曲线有一定的了解,并能娴熟运用。滤镜型:直接为图片或视频添加滤镜效果,提高审美度。趣味型:拍出的照片和视频,有一定的趣味型,让看到的人心情愉悦,博人一笑。美颜型:让主人公拍出来更漂亮,主人公高兴,看到的人也想看。

摄影师最不耻的人像后期效果,往往也就是大多数人钟爱的所谓唯美效果。哈哈!

手机摄影,后期怎样做?

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

你下载snapseed手机软件,我把我学习的课件推荐给你,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打开后,有详细讲解。

谢谢邀请。自己常用手机摄影,也常用手机后期修图,说说自己的做法。

一,手机自带的修图功能。

现在的手机拍照里,都能实现“照片编辑”,而且功能齐全:“剪切”、“旋转”、“水印”“马赛克”、“亮度、对比度、饱和度调整”等,因有尽有,其中滤镜就达20几种。简单的“后期”照片,完全够用,且效果不错。

二,后期修图软件。

因自己接触了手机修图软件snapseed和picsart,故很少用手机自带的“照片编辑”功能后期,主要使用snapseed。这个软件,除具备手机里的修图功能外,还有精修功能,切操作简单,不影响照片的主要指标。

以下介绍的实例,都是用snapseed修图软件。

三,后期修图范围。

1,调整水平线、剪切照片和翻转照片。因个人视力不好,拍摄时很难看清细节。难免出现照片的水平问题,后期时,在snapseed的工具里找到“旋转”,重新调整水平线。难免出现照片的构图问题,自己对构图非常注意,一般不会出现构图不合理的照片,但拍摄时有不可预知的情况发生,这就需要利用后期软件对照片重新构图,既利用工具里的“剪切”功能。难免出现“一边倒”问题,发布图集照片排序时,为了符合排序规律,有的照片需要翻转180度,利用工具里的“翻转”功能来实现;但请切记,只有方位、轴线等不因翻转而造成混乱的照片才能翻转。

2,调整照片主体的明暗程度。例如,逆光人像的脸部、逆光花卉的花朵等,因拍摄时光比大,致使脸部、花朵较暗,这时,利用工具里的“局部”,专门对人像的脸部、对花卉的花朵调整明暗,直至合适。

3,调整照片的色彩。拍摄日出日落、朝霞晚霞时,虽然选择了手机自带的滤镜,但照片效果不一定张张理想,这时,可以利用工具里的“曲线”,对色彩进行后期调整。还有以天空为背景的照片,通过曲线调整,可以让蓝天更蓝。

4,调整整幅照片的明暗和色调。整幅照片出现亮度和颜色偏差问题,一般都发生在光线较暗时的拍摄或夜间舞台拍摄,后期矫正办法与“3”相同。

5,最后说说后期修图解决不了的问题。那就是拍摄时因过曝所丢失的细节,后期无法恢复!因此,要谨防拍摄时的“过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