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片一般,清晰度不错。问题一,靠色。色彩变化不大,主题不突出。问题二,压抑。背景大而实,主题与背景比例不协调,图2稍好些,突出人物,背景少有虚化。问题三,人物和背景太近,尤其是全身像,没有调整景深虚化背景的余地。一句话就是人物与背景关系没处理好。
旅行中你拍的那些异域风情,可以分享一下吗?
访寻被遗忘的物种命名地——它极少被外界所关注的地方,广东粤北边远地区乐昌的两江镇上茶坪村。“乐昌含笑”话说:约一个世纪前的1929年,一位叫恩第的英国植物学家,翻山越岭到了广东乐昌市两江镇上茶坪村,他在这发现一株未被记录的植物——含笑,于是,以发现地的名称命名该植物,名为“乐昌含笑“。
上茶坪村离开两江镇约十多公里,经过当地人指点了解大概位置后,立即开始这次探索之旅。从手机的导航看,前往上茶坪村的路非常曲折,宛如一条打卷了的蛇状。
进入上坪村需爬过几座海拔1000左右的山头,狭窄的山路只可以容许单部汽车通行。此时也正直是广东的雨水天,不时见有少量山泥倾泻在道路中。
山路虽然险窄,景色倒还不错,空气也特别的清新,汽车经过时不时有被吓跑的鸟飞走,走走停停随手拍下了几张图片。车行至山顶时,陀螺仪显示的海拔高度为950米。山上,联通的手机没有信号,移动的信号还不至于消失,导航才得以继续使用,幸而去上茶评村也没有什么岔路,哪怕没有亦不必担心迷路。
远望对面山坡,出现了一小村庄,猜想也就是我们要去的上茶坪村了(白色的房屋)。
这十来公里的山路,汽车足足行走一个小时,导航报说已到达设定的目的地,刚才半山看到的村子果然就是上茶坪村。村中的房屋分成几排建在开垦的半山坡上,在这里居住的估计也只有十来二十户人家。与外界几近隔绝了的村庄非常僻静,我们等候了二十分钟看不到有一个人影,也就没法打听到我们要找的含笑所处何方。不如先在村里随处走走再说吧,下图这是村里的宗祠,也是村中最气派、划一的建筑。
寂静的村庄不见一人,沿弯弯的小路向村里走近时,狗闻脚步声立即发出叫声。
好不容易等到一个村民出现了,忙上前跟他打听那棵含笑位于何方,但村民回答却令我们失望!说是没听过有含笑这棵树?不可能吧!于是我们从头开始将“乐昌含笑”之事跟他详述,热情的村民也耐着性子予以对答。最终疑团解开,原来他们称那棵”乐昌含笑“为”猴子树“,因为含笑的果实外形酷似一只猴子,故当地人都称它为”猴子树.。
这个热心村民把我们带到位于宗祠下方一处开阔地,“乐昌含笑”就隐藏在稻田则面的竹林里,假如没有熟人带着路,外人根本无法找得到,红圈圈着那棵就是。
这棵乐昌含笑的躯干直径约25CM,树高度只有6—7米。并非网上言传这棵“乐昌含笑”高有十多米,树是生长在池塘边之说。
原来村里人称这棵“乐昌含笑“为“猴子树“,因为含笑的果实外形酷似一只猴子,故称”猴子树。
村民跟我们描述:这棵含笑的开花期在春节前后的一个星期,果实约有半斤,口径像碗口般大小,颜色是蓝白双色。但他们口中所描述的这棵“乐昌含笑”好像跟常见的有异?
隐没在竹林的这棵含笑,阳光照射受到遮挡,更由于长期缺乏管理,长势并不茂盛,显得像营养不良。树的实际高度只有6、7米,树径不到25CM。一位80多岁的老人跟我们说:小时候这棵树的大小就是如此,一直以来没人打探过这棵“乐昌含笑”,只几年前有几个香港同胞专程为这棵树而来。当地对这棵被英国人命名的“乐昌含笑”没作任何措施进行保护。
旅行重要的并不是单一看景色,更多时候是对某些事物产生了兴趣与好奇而去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