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一名全媒体记者

217 2024-09-01 13:21

肩上扛着摄像机、胸前挂着照相机、口袋里装着手机、背包里是无线上网本……他们既是记者、编辑,也是播音员、主持人。这可能就是媒体融合后新闻人的真实写照。

作为媒体融合的产物,这部分从业人员被称之为全媒体记者。他们需要对报纸、杂志、广播、电视、音像等载体样样能玩得起来,还需操弄3G、4G等流媒体技术。我们不知道下一站会到哪里。所以,最好样样功夫都尝试着练一练。在这里,笔者想问一下媒体同行:面对媒体融合大潮,你准备好了吗?

全媒体,就在我们身边

2008年7月,烟台日报传媒集团传搭建全媒体平台,所有稿件都署名“YMG记者×××”(YMG为烟台日报传媒集团的英文缩写)。YMG记者不再局限于向哪家媒体供稿,而是由集团统一调配。YMG记者的稿件也向多个全媒体终端发布——纸质报、手机报、多媒体数字报、电子移动报、户外视屏等。这就意味着报社将逐步从“报纸社”转型为“报道社”。

2010年1月13目,宁波日报报业集团成立全媒体新闻部,首批15名记者每人配备摄像机、数码相机、录音笔和笔记本电脑,实行“24×7”的多媒体信息发布模式。5月初,新设立基于手机报纸、手机电视的3G事业部,实现多媒体、即时和互动的移动新闻播报。该集团运用报纸、广播、电视与网络等媒体手段和全媒体数字平台来试水全媒体新闻内容生产体系,进行从单终端、单形态、单走向的传播转到多终端、多形态、多走向的传播模式的尝试。

国内其他媒体也尝试在部分领域内资源整合,比如浙江嘉兴日报及其子报南湖晚报,成立统一的视觉新闻中心;文汇新民联合报业集团建立集团层面的视觉中心,向集团内各媒体提供图片;滨州日报社目前也正在进行全媒体的尝试。国内的一些大学其实早就敏锐地嗅到了媒体融合这一趋势,并采取了培养全媒体记者的措施。汕头大学长江新闻与传播学院便与美国的密苏里大学Convergence学院合作,于2007年3月19日成立了我国高校首家融合媒体实验室。此实验室引进了30台苹果电脑,利用数码平台兼容图文、音频、视频等不同手段进行传播,目的就是培养未来的全媒体记者。

成熟也罢,稚嫩也罢,乃至于有些媒体换汤不换药也罢,全媒体已经实实在在地出现在我们身边,不远的将来,会有越来越多的全媒体记者奔走四方,活跃在公众的视野之中。

时代呼唤全媒体记者

随着数字技术,尤其是3G时代的到来,信息定制、手机报、手机上网、手机电视等无线业务在报业方兴未艾,无线接收终端逐步拓展到MP4、掌上电脑、笔记本电脑、车载和户外无线屏幕等领域。互联网和移动通信改变了人民的生活,也改变了传媒生态。

不论是什么样的传媒集团,因为赶上了数字时代,因此必须使用全媒体记者应对多元互动传播秩序,掌控3G产业链中信息生产和流通环节,推动全媒体的采编方式,并充分利用“我媒体”和“自媒体”,推动媒体的信息生产和传播。因此,全媒体记者成为新传播生态下的大势所“需”,必然是下一步的“香饽饽”。

做个全媒体记者不容易

面对媒体融合的大趋势,学会“一鱼多吃”无疑是全媒体记者的努力方向。全媒体记者应是一个多功能的记者,需要有多种采访技能。进行采访时,记者不可能只简单地拿笔去记,至少要会使用录音笔等设备。如果不再单独派摄影记者跟随,文字记者还要现场拍照。为适应网络传播,记者还应学会制作DV、动画等。掌握了这些采访技能,就初步实现了向全媒体记者身份的转变。

全媒体记者必须是深度记者。记者不仅仅是时代的记录者,还要对时代进行分析,对社会进行解读。虽然记者不需要成为哲学家、科学家、政治家、企业家、未来学家和公关专家,但的确需要从中汲取养料来武装自己。一是要多学一些哲学、逻辑学、数学以及经济学,因为这些才是新闻工作者竞争力的关键所在,而不仅仅是遣词造句。二是要培育政治家意识,如果不懂“政治家办报”,很快就会被淘汰出局。要牢记媒体的第一守则便是肩负社会责任。三是要提升企业家意识,那种只知埋头编稿写稿的编辑记者,那种不懂市场、不问广告和发行的编辑记者,已经落伍了。四是应该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尚未发生的东西。那种只知道“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却不能预知未来将发生什么的编辑记者是不合格的。

全媒体记者要学会在全媒体新闻生产中“用脑”、“用眼”和“用手”。用脑,即全媒体记者要有新闻聚合的头脑,适合各媒体的特点,发挥不同载体的不同组合产生的效应。用眼,即做全媒体记者要充分利用网络、手机等互动传播的“新闻眼”,挖掘受众的新闻资源,善于与受众互动。用手,即全媒体记者要会文章、能拍摄、擅互动,熟练进行电脑、手机制作发布。

(作者:李景中 为济宁日报社副总编辑)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