莒南县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实现快速发展,GDP连续4年年均递增17%,先后荣获全国果品和肉类生产百强县、全国科技先进县、全省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县、全省生态建设示范县等荣誉称号。但是,人们对发展的理解、幸福的感受往往是千差万别的。如今,莒南拿出了全前燃让新的尺度:群众认同、全民共享、百姓满意,提出了建设“幸福莒南”的奋斗目标。
近年来,莒南始终坚持跨越发展不动摇,突出工业第一方略、城建第一抓手、招商第一要务,全力抢抓机遇,奋力争先创优,全县经济慧局与社会发展全面提速,县域经济综合实力迅速壮大。但莒南在思考“幸福”的新定义是什么,莒南县委书记丁善余说,“幸福莒南”的指标体系更加突出“民生指标”,将科学发展观具体化。“幸福莒南”的蓝图是让每一个勤劳淳朴的莒南人个个都有好工作、家家都有好收入、天天都有好心情、人人都有好身体,让莒南人民群众感到实实在在的幸福。
为拉动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让70万农民受惠现代物流,莒南县发挥商业龙头企业在资金、技术和管理上的优势,把大中型超市的经营触角伸向农村,全县759个村,村村有超市连锁店,构建起“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的双向流通平台,让超市成为农民购段链销的好去处。
莒南县积极构建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形成了以生活低保、就医优惠、扶持就业、教育救助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共服务保障网”。今年以来,全县共落实城市低保对象1700余户、4000余人,发放低保资金200多万元;对家庭年人均收入低于700元的3000余户农民实施了生活救助,先后发放救助金80多万元。同时,该县还开展了“爱心助残”专项救助活动,全县15处福利企业安置残疾人400多名,使他们人均月收入达到700多元。为提高“五保”老人的生活质量,该县投入近千万元新建了11处敬老院,并投资10万元为全县农村“五保”老人办理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莒南县以落实就业再就业优惠政策为抓手,积极帮助困难群体再就业,开展“再就业援助月活动”和“春风行动”。今年该县共安置“4050”人员100多名,发放《再就业优惠证》300多个;为80名“4050”人员养老保险补贴20多万元,为70多名“4757”人员发放了社会保险补贴;帮助600多名失业工人实现了再就业,帮助150多户“零就业家庭”实现了至少1人就业。莒南县认真落实“两免一补”政策,今年共兑现资金200多万元,救助贫困生近万人;为2007年考入大学本科的70多名贫困大学生发放助学款20多万元。“希望工程”、“春蕾计划”等社会公益活动成绩斐然,今年共有20多家单位、企业出资400多万元对贫困学生进行了捐助,在全社会营造了关注贫困学生、支持教育事业发展的浓厚氛围
如今,“莒隐清南经验”已成为越来越多人熟知的专有名词。一提起它,人们会想到供销社,想到供销灶颂前社着手推动的农村现代流通服务网络、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等方面的创新性发展。
有专家指出,在建立农村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有两块“最低的木板”:一是供销社,一是缺乏组织的农民。从莒南县供销社的探索和经验来看,他们贯彻合作制理念,以“流通现代化+农业产业化”方式,最大程度地将这两块“最低的木板”结合起来,塑造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新型供销社,加快了农村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
近三四年来,相继有各级官员、学者、其他地区有关人员一万多人到莒南参观、考察、学习;中央主要媒体对此也进行过多次报道。他们对“莒南经验”可能有不同角度、不同层面的解读和分析,但都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和一致赞誉。
2006年,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专家在对山东省莒南县等地进行考察后,于12月连续推出《加快建设农村现代流通服务网络》、《山东省供销社建设农村社区服务中心的调查与建议》、《发挥供销社推动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作用》等数份调研报告,对山东省供销社发展农村现代流通服务网络的做法进行总结分析,并给予充分的认可。
同年12月,“供销合作社与新农村建设暨莒南经验高层论坛”在山东省临沂市举行。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理事会主任白立忱出席论坛,来自全国政协、中央政策研究室、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社科院、中央党校等部门的官员、专家、学者在聚集一堂,热议莒南经验,畅谈供销合作社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
我们可以看到,在建设新农村的背景下,“莒南经验”已经从其独特价值指向一定范围的普适意义;从供销社系统走向更纵深的领域;从莒南县走向山东全省,乃至更广阔的空间;从实践探索走向经验总结、理论提炼,进而指导下一步的复制推广。因此,对“莒南经验”,需要进行再思考、再发现、再探讨。
“莒南经验”的“三结合”
最近几年,相继有各级官员、学者、其他地区有关人员一万多人到莒南参观、考察、学习。许多专家、官员对莒南县建设农村现代流通体系的做法进行了不同角度的解读和分析,有人将莒南的做法称之为“莒南经验”。多方意见认为,莒南的做法具有其独特性,但在建设新农村的背景下,完全可以在其他地区推广甚至是复制。
本刊记者两次前往莒南,综合多方意见、资料认为,“莒南经验”中有三个方面的结合值得总结提炼。
结合一:商业+供销
了解“莒南经验”的人都知道,这一经验产生的重要背景就是该县商业局与供销社两个系统的合并。
从全国来看,这种“二合一”的做法并不鲜见。很多地方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两个部门均是问题多、包袱重,合并起来有利于问题的归拢和“捆绑”解决。莒南县的“二合一”,则同时面临挑战和机遇。
第一,莒南县两个系统合并后,算上离退休人员,员工近一万人,加上两个部门近年来在流通领域处境艰难,逐渐累积诸多错综复杂的问题。能否妥善解决一系列复杂的问题,这是合并后的当务之急。
第二,莒南县县长丁善余表示,商业系统在县城具有网络优势,供销系统在乡村也具有“点多面广”的优势,两大系统进行合并,其实就是把两种优势整合起来。合并后能够把遍布城乡的网络资源重新改造、整合起来,形成县、乡、村统一市场,构建起一个现代化的经营网络,加快推进农村流通现代化。
值得注意的是,合并并不必然带来优势整合,也未必能顺利形成统一市场。这不仅有赖于解决既有的历史问题和包袱,也有赖于真正发挥两个系统资源的优势互补,更重要的是,要在新的市场经济条件下,选准“抓手”,把流通网络搞上去。
考察莒南的“二合一”,其实质不仅仅是商业和供销系统的合并,关键是实现了“龙头企业+基层社网络”的结合。
一方面,合并时商业系统还有几个经过改革重组的企业。比如开元百货,前身是莒南县的百货公司,经过破产重组而成,率先办起莒南县第一家商业超市。天添乐公司,则由原来濒临破产的县糖酒副食品公司改制而来。这些企业均引进了诸如江苏苏果超市、上海联华等国内大型商贸企业新的现代化流通方式,在城区范围内占有一定的市场。
另一方面,供销社经过多年的减人、减债、减负后,许多农村网点实际上已变成“夫妻店”,基本由个人经营,没有实质意义上的网络,而且运行成本高,商品价格难以下来,假冒伪劣问题也难以解决,农樱空民需要的服务跟不上。同时,一些基层社想把闲置的房屋和土地等资产利用起来,搞一些前景看好的项目,但苦于没有资金,缺乏经验和能力。
经过调研,莒南供销社认为:城乡二元结构不仅表现在生产生活领域,更表现在流通领域。由于商业成本大,外资和城市大型商业无意或者无力将触角延伸到村,而供销合作社的主要阵地在农村,以现代流通方式对现有组织体系加以改造,供销社就可以全面提升农村流通水平。
合并后的第一步就是对供销社系统进行改制,使之成为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发展的“龙头”和“龙身”。他们便将原先商业系统的开元、天添乐等公司培育成连锁经营龙头企业,在对原有供销社社属企业进行产权制度改革的基础上,带动广大城乡供销社网点发展连锁经营网络。积极发展城乡日用消费品、农业生产资料等的连锁经营。2003年以来,全县供销社投资流通网络建设5000多万元,改造2万多平方米的超市和各类经营场所。
结合二:农村+现代流通
山东省供销社与大城市超市公司一度合作,最终宣告破裂。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专家分析认为,双方的分歧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按照这些超市公司的观点,乡村超市的规模不能大,一个乡镇超市的经营面积不应超过150平方米,加上农村购买力有限,运输成本高,还要经营地域特色明显的产品,乡村超市无法实现投资效益。二是按照当时供销社的观点,作为农村网络,不同于一般城市商业网络,涉及的点多、面广,对象以中低消费群体为主,单靠超市公司配送无法管理。
莒南县恰恰规避了这样的合作风险和境遇。大型商贸企业不进入农村市场,他们可以通过供销社的力量,将这些企业的现代流通经营理念、经营方式、经营手段“嫁接”到农村地区,发展成具有自身特色的农村现代流通服务网络。
农村消费市场与现代流通方式的结合,实质是现代流通方式在农村中的“本土化”,也是龙头企业带动基层社网络的重要过程,关键是实现了“连锁经营+电子信息化”。
第一,龙头企业与基层社联手构建新的合作机制。一类是股份合作制。龙头企业和基层社共同出资,将供销社闲置资产进行开发盘活,建成日用品超市,商业龙头企业实行连锁经营,每年向基层社交纳租赁金,经营期满后,资产归基层社所有;二类是供销社职工独立投资。职工筹集资金对基层社设施进行改造,商业龙头企业进入经营,每年向基层社交纳租赁金;三类是基层社独资、独营。基层社改造后,让职工经营,并加盟到商业龙头企业中;四类是社会化投资。由社会上有一定实力的人投资改造,超市租赁经营,超市每年向投资人支付场地租金,投资人向基层社交付资产占用费。
上述四类合作机制中,莒南县大多数乡镇基层社采取了第一类做法。这样做有三个好处:一是商业龙头企业减少了布点经营的投资费用;二是让龙头企业而不是各基层社自己经营,既能真正整合全县市场,又能让现代理念和经营方式带动落后的乡镇基层社网点改造;三是盘活了基层社闲置资产,创造了效益又安置了下岗职工。
第二,以物流配送建设和电子信息化为核心,构建连锁经营。开元公司一期配送中心工程,于2005年建成运营,占地30亩,现有80多个工作人员,经营商品5万多种,负责配送30个直营店和317个村的加盟店。这个中心各种商品编码齐全,装卸车和运输车运转繁忙有序。中心投资100多万元,配备了微机联网的现代化信息管理系统,从中可以实时反映全县每一个直营店的销售动态,包括品种、数量和金额以及相关的进货价格、销售价格、库存、配送情况,还能按照商业分析的需要随时进行分类汇总和统计,进行农村消费情况的分析。莒南供销社下属的连锁超市直营店已100%实现连锁配送,加盟店连锁配送在30%-50%以上。
同时,莒南农村流通网络还推行电子信息化。开元超市全面实行微机化管理,成立信息中心,实现了总部、配送中心、连锁超市微机管理网络化。实现收银、订货、配送、调拨、商品盘点、查询微机化。天添乐超市引进先进的电脑网络管理系统,通过微机联网,打破了传统零售行业的存销方式,实行了统一定货、统一分配、统一运送,辅之以电子数据交换技术,随时全面掌握销售情况。
第三,连锁经营实现规范化标准化。莒南县供销社对日用品、农资连锁超市的建设、运营和管理,实行“统一规划、统一合作方式、统一标识、统一经营形式、统一管理、统一服务承诺”的“六统一”管理模式,制订了连锁加盟等各种管理办法,实施规范管理运作。
第四,以综合效益为准绳考量、发展连锁经营。对莒南县供销社来说,发展农村流通网络,效益是第一位。他们至少要考虑两个问题:一是什么样的地方可以开怎样规模的超市,什么样的超市应有、能有什么样的效益?二是在保证超市的现代经营和服务质量的前提下,如何结合实际情况,降低成本?
他们通过考察分析,有了明确的开店规划,面积在1000平方米的乡镇超市,龙头企业年销售计划应在350万元左右,纯利润大约在2%-3%;比较大的村级店,销售计划应在150万左右。预计能够实现销售目标的地区,这些龙头企业才敢开店布网。
为了将投资成本降低到最低,莒南县供销社四处参观学习,取回来的“真经”给他们带来了巨大的效益。比如,在去浙江供销超市参观学习时,他们发现人家建设超市采用的是钢架结构,投资仅在30—40万之间,操作简单省力,并节约了近一半费用。回来后,他们立刻推广这种做法,大大解决了超市建设的节支问题。
结合三:商业+服务
有学者指出,农村消费市场具有如下特点:农民购物偏好低价;消费讲究实用;消费多有不同;日常消费比较分散,重点消费颇多集中;消费预期稳定,市场增长平稳;血缘地缘关系密切。
为此,在许多农村,集市仍然很受欢迎,因为其兼具专业化和综合性的特点,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农民的生产生活需求。现在莒南县开办的社区服务中心,其实就是形成了一种新的集市社区,开创了商业发展推动,与服务紧密结合起来,带动新农村建设的新模式。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专家指出,供销社是新农村的“利益相关者”,从这个层面来看,社区服务中心不仅初步解决了新农村建设中农民的消费安全、消费方便、消费经济等问题,还力图解决农村公共服务等问题。
记者前往莒南采访时发现,这个山区县许多村民居住分散,交通不便,村民购物往往习惯一揽子购买,忙完农活就赊复合肥,再捎带上农药或地膜。同样,农民买食品、日用品,习惯同时把化肥、农药买回家。有分析认为,在农村兴办社区服务中心,正好吻合村民的这种消费习惯。
当然,社区服务中心的意义远不仅于此。一方面,它解决了农村消费的诸多问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专家经过调研认为:一,它较好解决了农民消费不方便的问题;二,解决了消费不经济的问题,各地超市统一价格,童叟无欺,消费价格比以前更优惠;三,解决了消费不安全问题,超市对商品质量有严格把关,可以全程追溯;四,解决了消费不健全问题;五,解决了消费不配套问题,从生产资料采购,到生产中介服务,到日用品采购和生活性服务等,都能在社区服务中心实现;六,引入了新的消费方式和环境。
除此之外,结合农村血缘地缘关系密切的特点,供销社超市也推出了不同于城市超市的一些服务。比如,在文疃供销社魏家潘店超市,农民不仅可以赊销日用百货,也可以赊销化肥、农药等生产资料,每笔赊销数额从几元、几十元到上百元不等。
另一方面,社区服务中心在供销社牵头下,试图承担一定农村公共服务等方面的职能。
从供销社自身来看,它采取自营或合作的方式,提供日用消费品、农资等基础性经营服务,还涵盖理发、餐饮、洗浴和农机具维修、信息咨询、婚庆等方面的服务。值得注意的是,供销社在社区服务中心的组织中,更多发挥设计、规划、统筹的作用。换句话说,它往往是服务中心的“设计师”。
供销社组织的社区服务中心,成为有关部门参与新农村建设的良好平台。比如,文体部门参与,设置老年人休闲娱乐、年轻人阅读、儿童游戏锻炼的场所,并能宣传党的政策、致富信息、环境保护等知识;农业、司法部门提供农技咨询、法律咨询巡回式服务;银行、信用社等金融部门提供信贷服务;民政、卫生部门提供医疗保健和农村新型合作医疗等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