遏制明星

泛旅传媒 2023-08-04 19:22 编辑:admin 78阅读

这次由视频平台方和影视投资商发起的联合声明,在潜在意识上,可以当做是利益相关方在风险事件下的投诚和甩锅,也可以当做是监管方和产业参与者相互配合,让一些容易浑水摸鱼的环节更加难以操作。当然最直接的目的是资方以舆论和道德为掩护,向劳方的一次强硬施压。

如果说初衷是为了影视行业更健康,我是不太信的。


明星对票房的助推价值是早已经在影视行业反复验证过的。消费者和荧幕的接口以及所有衍生价值都集中在主演的那张帅脸上。在好莱坞明星不只要拿片酬,还要拿票房分成,早就是常识了。

不过先不说这个——我们姑且先认为明星对影视行业可能重要,也可能不重要。可能明星就是该死,把所有明星挨排枪毙,中国影视业就立时健康了,就大国崛起了。我们也可以认为这次被打击到的都是有名无实的流量明星,联合声明是对实力影人的集体申冤。

但想一想它会带来什么。

倘若流量明星拿了更少的薪水,在同等薪金结构下,流量明星的薪酬就会更具有性价比,更超值,更受人青睐。相对而言,我们所认为更值得被大家看到的实力明星,他们的生存空间也就会愈发狭窄,留给他们的机会就会更少。如果我们认为「有演技的演员」能让电影品质更高,单纯强制规定薪金上限其实就是一次反向助攻。

一种合理化解释:流量明星节省下的成本可以流向其他环节,让其他演职人员的生存环境更好。但是其他演职人员的人力成本相对整个影视剧的花销是微不足道的。如果他们能给编剧或者群众演员分更多点钱,他们早就可以给了。在可见的未来,这部分压缩下来的薪酬,要么一毛不剩全部揣进资方的腰包,要么拿这些钱来请更多明星撑阵容。


长期以来,「明星」在国内影视行业中,是作为一种共识机制出现的,你可以把它当成一瓶茅台酒,或是一条中华烟。人们认为明星等于流量,流量等于票房(事实上曾经也的确如此)。如果有明星,观众就会注意到这个剧集;如果有明星,平台方就会买这个剧集;如果有明星,广告商就会为这个剧集投放广告;明星等于一切,所以明星这么值钱。

想解决这个问题,不是粗暴的限制片酬,而是让这个行业意识到,「明星」需要被重新定义,尊重影视艺术,遵循影视规律的产品同样能够带来好的收益。最有效的方式不是行业相关方拿着棒子纷纷跳出来指挥交通,而是把它交给市场,让市场好好教育一下觉得流量明星万能的人们。

其实最近几年,情况已经在向好的方向发展了。去年电影行业哀鸿遍野,拯救广电KPI的是《战狼2》,成绩最好的电视剧是正剧《人民的名义》。让「真正好」的电影(虽然我不太确定是否存在「真正好」的电影)卖得好,让迷信的人多摔几跤,该老实的就都老实了。

没人和钱过不去。

退一步讲,如果明星真有那么大用处,他们就该拿这么多钱,老家伙们也不用上窜下跳,他们的存在,也是在给这个行业的从业者们一口饭吃。哪个戏班子不是名角养着的。


这件事可能的结果有两种。

一种是行业严格执行规则,明星收益更少,被挤到更有钱赚的行业,更少的人被带进影院和视频平台。

一种是大家发现明星确实好用,开始用广告收益之类的方式吸引明星加入,早就更多的阴阳合同,最终有人开始明目张胆的犯规,然后所有人翻脸撕掉协议,明星回归正常价值。


是的这就是中国房价控不住的原因。

的确房地产商赚了不少钱,但说穿了地产公司不过也就是个跑腿的。又想调控,又不想自己吃亏。又想在市场上靠卖地提款,又不想承担后果。卖多少钱我来定,怎么卖我来定,卖给谁我来定。根被问题装看不见。结果限令雪片般洒下来,民众一片叫好,还真以为是替天行道,为万民造福,背锅的人自叹倒霉。

最后的结果就是要么跑腿的都跑光了,市场残废了;要么没人再把调控当回事。

但也见怪不怪了,中国的这些事,看起来都差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