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才失业,要口才没口才,要能力没能力干什么好呢?

泛旅传媒 2023-03-27 00:45 编辑:admin 274阅读

首先,对于你这个问题我先放一放,先不说你要做什么好。我们先来说说心态这个问题。因为我从你的提问中感觉到,你可能相比之下,最大的问题反而是自身认知的问题。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我觉得,一个人不管做什么事情,首先得有一个良好的认知。虽说自知之明很重要,可是过分的自我否定和消极却只会阻碍你的发展,消磨你的信心。

那么我们来说说自信这个问题吧。

拥有自信心让人事半功倍

自信心很重要,自信心也是一种心态,是对自己个人对自身力量的认识和充分估计,是一种良好的心理品质,也是一个人克服困难、自强不息、取得成功的内在动力。一位哲人曾经说过:“谁拥有了自信谁就成功了一半。我们都是知道拿破仑,这位曾经风靡一时的法兰西第一帝国皇帝,出生在法国科西嘉岛,是一位卓越的军事天才。我们都无法想象一个身高5尺2寸,换算成米的话大约是1米68的欧洲小个子竟有如此的魄力,这和他超乎寻常的自信有莫大的关系。

大思想家爱默生曾说过:“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在我们的印象里,自信的人就好像自带一种光环,不但能吸引到周围人的目光,还能得到上天的眷顾。

生活中,自信也是我们大多数人都渴求的珍贵品质:坠入爱河的人会希望能在心上人面前表现得自信而潇洒;为人父母者会希望自己的孩子自信又乐观;职场上,每个人都会羡慕那个永远自信满满地把难题处理好的同事……

而在心理学上,自信其实可以分为大小不同的种类。

大的自信指的是人格上的自信,也就是一个人对自己很满意,不会妄自菲薄;小的自信则特指一个人对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多少信心,它被称为“自我效能”。

自我效能越高的人,在某方面表现出的自信就越强。高度的自我效能,就是我们常说的“在某件事情上信心爆棚”。

但如果细究起来,问一问高度自我效能的人到底有哪些特点,或者它的来源是什么,却少有人能够说清楚。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下。

一、有缺陷的人也可以有高度的自我效能

生活中我们常会见到一些自卑和自信同时攀缠在一起的人。比如有些人不擅社交,甚至有社交恐惧症,但却能在感兴趣的领域出类拔萃。

周星驰就是个很好的例子。他接受采访时,从来都不能像其他明星那样做到侃侃而谈,言语表情里总有一种小心翼翼的感觉。他本人也承认社交是他的软肋,和人打交道的时候总会有一种不适感。

但一回到拍电影这件事上,他就像立马换了个人似的,很多和他合作过的演员都说,周星驰在片场有一种王者霸气,拍电影的时候没有任何困难能挡住他。

此外,还有些天生就有生理缺陷的人,做起事来也会展现出惊人的自我效能。

比如大发明家爱迪生,由于左耳天生耳聋,和别人交谈的时候常常听不清楚对方讲的话,所以总因为这个缺陷而疏离他人。但是一涉及到发明创造,他的自我效能就被彻底激活了。对他来说,重复上千次做同一个实验,是家常便饭。我们都知道,他为了找到一种合适的材料作灯丝,就前后做了三千多次的实验。

再比如著名的盲人歌手杨光,他在八个月大的时候就因为生病而导致眼盲。他也一度消沉过。他说上学的时候,天天摸着盲文读书,又累又无聊。后来当他发现自己能模仿别人声音的时候,忽然就升起了巨大的自信。

那时候,杨光每天除了吃饭睡觉,心里都在琢磨怎么模仿得更像。功夫不负有心人,杨光对模仿的努力和自信,也最终给他带来了名气和利益上的回报,还帮他结识了一帮志同道合的朋友。

如果把人比喻成弓,那虽然每张弓的材质、做工都不同,质量有高下之别,但弓弦圆满时的状态都是一样的,这种状态就是高度的自我效能,就是自信心。所以,我们身上的缺陷从来都不应该成为阻止我们自信的理由。

二、高度自我效能的3个特点

心理学家通过研究发现,高度的自我效能具有3个特点。

第一是高度的自我效能可以协调想法和行动之间的关系。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有一种自己都意识不到的错误认知,就是把不擅长的事情误以为是不喜欢的事情。

比如有些人以为自己不喜欢体育锻炼,其实是因为他的动作协调性不够好,总觉得去锻炼、健身会被取笑。再比如有些人特别抵触去KTV唱歌,当被同事、朋友邀请去唱歌的时候,就会推辞掉,回家后用“喜欢安静不喜欢吵闹”来安慰自己。但实际情况却往往是他们对自己的嗓音没有信心。

也就是说,他们首先是因为不擅长,然后才产生了抵触的情绪,而并不是因为他们真的缺少做好那件事的能力。但他们的潜意识又不想承认这种不擅长,所以才有了“不喜欢”的这种借口。而反观那些喜欢跑去KTV唱歌的人,就算唱得跑调,他们也通常对自己的嗓音感觉良好。

换句话说,当我们有信心的时候,就更愿意把想法付诸实践。

第二是高度的自我效能会让人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待挫折。

自我效能不足的人遇到困难,常常会选择放弃、半途而废。但对那些有高度自我效能的人来说,在他们的字典里,“半途而废”是不存在的。

发明了世界上第一枚可回收火箭的发明家埃隆·马斯克就是个很好的例子。他曾跑到俄罗斯去买航天火箭。得到的回答却是:“想用800万美金买一枚航天火箭,是绝对不可能的事。”自我效能超高的埃隆·马斯克不但没有放弃,反而提出一个让所有人都意想不到的方案:既然800万美金不够买一枚火箭,那够不够造一枚火箭呢?

在请教了诸多专业人士、搜集了许多专业资料后,他发现自己的提议是可行的!800万美金不但可以造出航天火箭,甚至还可以造出两枚!几个月后,他组建的团队就把这两枚火箭造了出来。

埃隆·马斯克

第三是高度的自我效能还具有自我强化的功能,能构建出一个良性循环。

周星驰当年和刘德华、梁朝伟一起上的艺人培训班,后来刘、梁二人都大红大紫了,周星驰还是个路人甲。他说自己之所以在娱乐圈坚持了下来,是因为他当年虽然没有电影可以演,却成功地主持了一档儿童节目。这给生性自卑的周星驰带了很大的鼓舞。

正是这种鼓舞让他在娱乐圈坚持了下来。而每一次坚持所取得的进展又带给了他新的鼓舞。这种从鼓舞到一个小成功,再从一个小成功到下一次鼓舞、自信的良性循环,不断推动着他往前走,最终成就了一代喜剧之王。

三、高度自我效能的3个原因

在了解了高度自我效能的特点后,我们很自然地就想知道造就它的原因。心理学家给了我们3个答案。

第一是主观上的个人经验。

很多有高度自我效能的名人都有这种经历和体验。

比如居里夫人在5岁时展现出的阅读能力就令他的父母感到震惊,居里夫人后来说:“从看到爸爸妈妈难以置信的表情那一刻,我就知道自己与众不同,这个经历让我相信自己能做好我感兴趣的任何事。”

你也可以回想一下过去你做过的让你成就感最高的那件事。比如刚学会游泳的兴奋感,或者第一次靠自己的努力赚到一笔钱时的感受。这些事带来的满足感会深深印刻在你的记忆中,永不磨灭。当你在遇到困难或者挫折的时候,它们就会变成一盏灯亮在那里,提醒你:“我也行!”

第二是替代性经验。

也就是你看到别人做成了一件事,然而你觉得这个人还不如你优秀呢,很自然地就会觉得“我也行”。

乔布斯有一段很著名的话可以解释这一点。他说:“你所谓的生活,是由那些根本不如你聪明的人构建起来的。当你认识到这一点之后,就会意识到,原来你可以改变它,可以影响它,你甚至可以创造你自己的东西,让别人使用它。这时候,有些东西就会从自动蹦出来,推动你去换一种活法。”

乔布斯所说的那些能推动你换一种活法的东西,其实就是高度的自我效能。

第三是言语劝说和赞扬,也就是他人的鼓励和夸奖。

有证据表明,一个儿童如果有足够的安全感,常常受到家人的鼓励,那他就更容易获得高度的自我效能。

比如我们前面说到的埃隆·马斯克,他在童年时,爷爷就一再告诉他“世上没有什么事情是你干不了的”。

再比如影星章子怡,从小就喜欢唱歌跳舞,而她的家人则大力鼓励她去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她的自信和自尊从小就得到了很好的保护。

后来当李安要拍摄《卧虎藏龙》的时候,她听到张艺谋亲自给李安打电话说“章子怡是个很有灵气的演员”,这让她觉得受到了非常大的鼓励,一下子就充满了“要拿到玉娇龙这个角色的信心”。

四、带给我们的启示

在了解了高度自我效能的来龙去脉后,我们能得到哪些启示呢?

首先,高度的自我效能和我们自身的缺点、缺陷可以完全兼容。

如果爱迪生作为一个听力残障的人都可以爆发出惊人的自我效能,那我们这些生理健全的人自然也行。另外,假使你在人格上感到自卑,也不会妨碍你在工作、兴趣上展现出超出常人的自信心。重点是你要先明确能让你真正感兴趣的事情。

其次,高度的自我效能由于有自我强化的属性,所以它可以成为一个人全面提升自己的突破口。

几乎每个人都有对自己不满意的地方,而那些地方也都在我们的心理舒适区之外。但如果你从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开始,一点一点不断提升你的技能水平,那你的自我效能就会随之提升。渐渐地你会找到一种“走出舒适区也很舒服”的感觉。当你带着这种感觉去挑战自己的软肋时,常常会事半功倍。

最后,为人父母者,要多给孩子鼓励。

成年人的思维定势和心理习惯一旦养成之后,再想改变就要付出很大的努力,但孩子却还是一张白纸,把好的观念变成他们的习惯相对来说要容易很多。

把困难如实地描述给孩子,然后鼓励他们去战胜困难,有助于养成孩子各方面的信心,自我效能自然会不断提高。

人生宛如逆浪行舟,不进则退。

无论是整个人格上的自信心,还是针对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自我效能,都是推动小舟不断向前的珍贵动力。

希望每个看到这篇文章的朋友,都能得到一些启发,在自我效能得到提升的同时,随着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增长,整个人格上的自信心也越来越强,最终找到来这人世里走一遭的属于你自己的使命。

相信自己行,才会我能行;

别人说我行,努力才能行;

今天若不行,明天争取行;

能正视不行,也是我能行;

不但自己行,帮助他人行;

相互支持行,合作大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