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黄渤?

泛旅传媒 2023-09-08 19:22 编辑:admin 166阅读

最近,黄渤也开启了直播旅程,开播仅仅一分钟,观看人数轻松突破了10万。

像黄渤这种国民级的演员,人气高也无可厚非。

真正为他赢得一致好评的,是他在直播间表现出来的“清醒”。

直播时,黄渤发现有人刷礼物,他赶紧嘱咐助理,把打赏功能关掉。

而且,他把话说得很实在:

“大家赚钱都不容易,还是把钱留着给父母买东西吧!我还没有沦落到要收你们礼物的地步。”



开直播就是来带货赚钱的,有些明星在直播间里,哭爹喊娘的求礼物、求打赏。

更有甚者,大肆赚着昧良心的钱。

他却嘱咐工作人员关掉打赏功能。

俗话说,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黄渤选择堂堂正正、光明正大地“站着挣钱”。

他表现出来的“清醒”,该让多少不择手段、疯狂敛财的明星无地自容。



清醒之一:记住来时的路,知世故而不世故

“赚钱不容易”、“留着钱给父母买礼物”、“我还没有沦落到要收礼物的地步”。

黄渤这一番婉拒打赏的话,让大家对他的好感度再上一个台阶。

很大程度在于,这一番话语中,作为观众的我们可以清楚地感知到其中的换位思考与尊重。



收入差距就摆在这里,他也不否认自己是高收入群体中的一员,直言自己并不需要靠收礼物维持生计。

不像一些明星,拿着千万片酬,假惺惺地喊穷,还要向生活质量远不如他们的普罗大众乞求同情,那叫“跪着赚钱”。

黄渤体贴别人赚钱不易,呼吁把钱用在该用的地方,这便区别于一些主播不考虑观众的购买力,一律一句:“买他!”



其实说出这一番话,黄渤只用了三成的功力。

他是出了名的高情商、会说话。

知道什么话该说,什么话不该说,知道说什么话伤人,什么话能够说到大家心里去。

黄渤的高情商案例,少不了金马奖上的名场面。



颁奖礼现场,郑裕玲奚落黄渤的发型好似被风吹过,不修边幅。

黄渤则机智回答,这是激动心情外化的表现。

郑裕玲调侃他着装随意,好似穿了睡衣来如此隆重的场合。

黄渤则回答:自己已把金马奖当成了家,不用穿得太隆重。

不卑不亢、落落大方,对待圈中同行如此,对待记者们也是如此。



有一回贺岁档,他有多部电影上映,一个月之内,在一座影城里接受了三轮访问,一批记者,他见了三次。

记者已经问无可问,绞尽脑汁也想不出新话题。

作为被访问者,有没有问题,问题好不好,原本与黄渤并无关系。

但面对记者的难堪,黄渤没有坐视不理。

“自己主动聊一些,没东西聊也要硬聊,好让人家有素材可以写。”



会来事,但不让人感到不适,从不让人感到尴尬,懂得照顾别人的情绪,也不被察觉出恭维感。

如此高情商怎么来的,是过往的心酸换来的。

他曾经的一番话,道出了人情冷暖:

“以前没成名的时候,可以碰到各式各样的人,各种小心机,现在出名了,身边都是体贴备至的好人”



黄渤的家境并不差,父母都是体面的知识分子。

全家人都期望着他考上清华北大,可他背道而驰,成绩稀烂,初中开始便去舞厅跳舞。

因与父亲聊不来,他索性离家出走,在全国各地的夜场跳舞、驻唱、陪酒。

江湖并不好混,最潦倒的时候,带班的跑了。

全身上下所剩无几的黄渤,买了一袋面粉,烙了一个月的饼,就着豆腐乳吃。



江湖混不下去了,他只能灰溜溜回到青岛,向父亲缴械投降。

在家人的资助下,他与人合伙开了一家公司,做钢材生意。

生意出奇顺利,钱袋很快便充盈起来。

但代价是每天都要和各色的人物应酬,晚晚都醉卧于酒绿灯红,黄渤不喜欢如此。



26岁那一年,不安于现状的黄渤孤身闯荡演艺圈, 命运此时赏赐了一个小小恩惠。

这一年他出演管虎的《上车,走吧》,此片获得华表奖和金鸡奖的最佳影片。

尝到了这样一个小小甜头,黄渤动了报考专业院校的念头。



28岁这一年,他考上北影配音专业的高职班。

作为班里年纪最大、样貌最朴实的学生,他没少焦虑。

初入剧组,黄渤获赐冷板凳,还被羞辱长相。

而立之年,一事无成。

2006年,那时还是新人导演的宁浩请他拍《疯狂的石头》,令他成名。



次年,他再度与管虎合作,在电影《斗牛》中挑起大梁。

这部佳片让他一举获得金马奖最佳男主角,由此一飞冲天,片约不断。



一部一部口碑佳作,一部一部卖座好片,黄渤得到了尊重,成为了圈中的香饽饽。

虽然大器晚成,但是多年跑江湖积攒的生活经历于演员而言,无疑是一笔宝贵财富。



他晋升的一路,就是凡人打怪,没有买装备,路上的每一道关卡都历历在目,每一处刀光剑影都清晰可见。

所以在把角色塑造得鲜活自然这一件事上,他无师自通。

被生活步步紧逼,学会了察言观色,他步步小心翼翼、战战兢兢,尝遍了人情冷暖。

也因此他能够与观众共情,换位思考、与人方便的习惯刻在了他的骨子里。

人人都夸黄渤的情商高,可他表现出来的清醒,是知世故而不世故。



清醒之二:守住底线,赢得口碑

明星带货,早就不是什么新鲜话题。

这个行当崛起之初,亟需有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名人,还能带来高额回报收益,于是大批艺人争先恐后抵达岗位。



直播间里充斥着两类艺人:

一种是糊的,比如过气有些时日的港台艺人,再比如三线开外,原本就无戏可拍的明星。

他们当中,有好些人都长期驻扎在直播间,有专业团队操盘,还有数不尽的剧本和套路。

其实是可以理解的,毕竟娱乐圈大浪淘沙,一轮又一轮,他们早已被挤兑到边缘。

倒不如放弃挣扎,把直播间当作新赛道,在此讨生计,还能保住“高收入”。



还有一类,是正当红的,或者是有一定话语权的。

他们无需像前者一样把直播带货当成副业。

但也难免哭嚷一句,“他们给的实在是太多了”,然后到直播间周游一圈,捞一把快钱就走。

他们深谙此地不宜久留,待久了,小心被戳章盖上“糊咖”、“low”、“浮躁”等标签。

刘涛就是典型的案例。

江湖人称“刘一刀”,初来乍到便上道,轻而易举突破两千万销售额,俨然就是销售女王。



直播带货之前,她绝不属于糊咖,有好戏拍,有大台综艺上,“中年危机”和她没几毛钱的关系。

直播带货之后,她的老本行险些不保,主演的中年玛丽苏剧《星辰大海》遭群嘲,《开端》里露脸几次,被观众赐名“唯一败笔”。



刘涛本人或许乐在其中,但观众着实替她可惜,要知道几年前她还是正午阳光的宠儿,“霓凰郡主”、“安迪”这样可圈可点的角色让她出尽了风头。

你看,涉足一步,日进斗金,接踵而至的却是口碑崩塌、资源掉档,不可谓不糊涂。



而那些有话语权,又稍有信念感的演员,哪一个会效仿她呢?

傲娇如章子怡,不希望爱豆们分演戏的一杯羹,她也不进直播间分一杯羹。



爱惜羽毛如葛优,别说直播带货了,上综艺他都不肯。



问题来了,直播间里新生报到的黄渤属于哪一种?

黄渤并不排斥这类“赚快钱”活动的,毕竟此前他还通过《极限挑战》找到了新消遣,混得风生水起。

可在此之前,他定然做了一番清醒的考量。

蹚浑水前温馨提示:保住傲娇,保住警觉。



参加综艺可以,谨记只是拍戏之余的消遣,本职还是演员,要和观众保持距离感。

直播带货可以,但要加倍小心,不光别踩陷阱、还得别昧良心。



2014年前后,黄渤一口气拍了许多电影,各个发布会连轴转。

终于等到有机会喘息一口了,他即刻宣布暂且先不接戏。

正是在这个缝隙,他接到了《极限挑战》的邀请。

“上综艺就是来玩的,来赚快钱的。”

大部分艺人都是这样想的。

但黄渤不是,拍戏的时候钻研剧本有多辛苦,投观众所好就有多刻苦。



录制《极限挑战》之前,黄渤把同类型的综艺都翻出来研究了一遍。

男人帮有六人小群,每次录制开始之前,他们会讨论设置什么环节,抛什么梗会让节目看起来更有趣。

录制完了,他们还会关心如何剪辑。



背后不为人知的严肃,造就荧屏上的趣味。

不难理解,这六个当初平均年龄已过40岁的男人,为何会俘获大批量观众的芳心。



隔壁“跑男”就不同了。

运气好就该拿遍“大满贯”的Angelababy;

靠着情景剧续航十年的陈赫;

每过一个情关,送出一颗心型石的李晨;

绞尽脑汁,想不出他一部代表作的郑恺;

加上把综艺当事业、卖力搞笑的邓超。

他们的原始身份,多是演员,可哪一位还愿意把心思放在演戏上?



对待演戏尚且不走心,如何奢求他们深入研究观众的笑点。

很少有人会像黄渤等人一样,为了节目的趣味性,对台本修修补补,只为优化观众的观看体验感。

他们多半是拿钱办事,负责贩卖知名度和人气。

所以“跑男”的真实寿命不过三季,越往后,观众越觉得无趣。



《极限挑战》获得了意料之外的成功,获得了一大批忠实观众,黄渤一直拍到了第四季。

到了第五季的时候,导演严敏不再奉陪,还有新人加入男人帮,观众大批量流失。

黄渤也索性及时抽身,回归演戏老本行。



上综艺时,黄渤给出的是比同行多十二分的职业道德与职业素养。

到了直播带货时,黄渤其实也比同行多了一分清醒与警觉。

即便是直播带货,带的也是很难落人口舌的货:岭南陶瓷。

一方面有岭南文化底蕴做背书,还可以视作宣扬传统文化,不会招致反感。



另一方面他也明白: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直播带货不是原罪,利用自身的名人效应,向观众兜售假冒伪劣产品才是。

前车之鉴不少,许多声名赫赫的大牌明星,都曾因品控不严,沾染假货风波,一些老戏骨更是卷入假酒风波,以至于晚节不保。

想让观众为自己的直播买单,就要把相当质量的产品交到观众手上,否则就是自砸招牌。

相比于买酒、买化妆品,卖陶瓷的风险约等于无。



初来乍到直播间,黄渤只带货,不卖货。

他没有第一时间甩上购买链接,而是先带着观众逛上一圈,介绍介绍产品。

要是上来就卖货,喊一句“宝宝们,过了这个村就没这个店”,观感便全然不同了。

目的太鲜明,吃相太难看,摆明是疯狂敛财,掏光观众口袋里的钱。



清醒之三:谨记演员天职,保持一颗“羞耻心”

苦出生的明星并不在少数,可有些人一旦红了,有钱了,反倒失去了与普罗大众共情的能力。

瞪眼抠图也能拿到8000万片酬的Angelababy自称买不起上海一套房,问她什么房:上海老洋房。

可这座城市,有太多人每月付完老破小的租金已捉襟见肘。



小演员张昊玥抱怨娱乐圈不好混,一年到头接不了几部戏,自称平均下来的月收入只有两万,还不如上班。

她或许真的不知道,寒窗苦读数十年,每月守着三五千工资的人,比比皆是。



还有一边住着过亿豪宅喊穷,一边靠歪门邪道敛财的这对明星夫妇。



演艺圈赚钱太容易,以至于他们忘记了普通人手中的钞票来之不易。

拍戏,应付了事。

上综艺,懒得逗观众笑。

观众嫌他们碍眼,骂得热火朝天从不妨碍他们拿高酬劳。

所以他们理所当然地把拍戏当打卡,不为观众观感负责,极少雕琢演技。

理所当然地认为普通人要为自己的直播事业买单,一窝蜂闯入直播间,速速学成满口销货话术。



而黄渤是清醒的,他知道自己与观众的真实关系:观众们是衣食父母,但不是提款机。

他保持一颗“羞耻心”,拍戏不敷衍了事。

拍《疯狂的石头》的时候,黄渤片酬不到一万块,但为了呈现喜剧效果,他可以任由全身涂满下水道的淤泥。

要知道,淤泥不止臭气熏天,还有不少残渣粪便等腌臜物。



拍《我和我的祖国》时,他47岁,但高约30米的旗杆,他还是徒手爬了上去。



他的一出出好戏,饱含诚意与尊重

当年黄渤成为“百亿票房先生”的时候,有记者拿他跟前辈葛优做比较。

甚至恭维他,已经超越了葛优。

而黄渤的回应,却格外清醒:

这个时代不会阻止你自己闪耀,但你也覆盖不了任何人的光辉。

葛优是开天辟地、创时代的电影人。

我作为晚辈,不敢造次。




钱财在前,人都有贪念。

钱到手不知足,还妄想一步登天,跳过重重关卡,以便高速敛财。

拍戏敷衍了事多好,反正早在戏播出之前,片酬已到位。

综艺多好,玩乐的同时把钱赚,剧本也不用背。

直播多好,还省去拍戏的漫长工期。

可疯狂敛财是有代价的,牺牲的不仅是口碑,还有未来的发展空间。

而清醒如黄渤,克己与踏实,助他绕过了一道道由贪欲设下的陷阱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