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来聊聊情绪勒索,日常生活中经常听到的“我这么做是为你好“是真的为你好吗?
爸妈:“我这么做是为你好,
你这样做就是不孝!”
爱人:“你不按照我想要的做,
难道你不爱我吗?”
朋友:“大家好朋友,
顺手帮忙也不行,真是小气。”
老板:“要是你不肯加班,
你别想得到提拔!”
这些话熟悉吗?
我们周围的人使出一些手段,说出一些话,
让我们接受他们的要求。
为了避免让别人不满,
我们即使感觉很痛苦,
还是不得不勉强答应。
如果你一直在这样的关系中,
很大程度已经跌入
“情绪勒索”的恶性循环里。
日常生活里,情绪勒索无处不在,
甚至绝大部分勒索者都是你最亲近的人。
编辑 陈星
一条采访了台湾心理咨询师周慕姿,“在我做心理咨询的3000个小时的个案中,起码有2000个小时的个案都是情绪勒索,比例非常高。情绪勒索是一种让人窒息的互动模式。”
她跟我们分享了几个典型案例。
“我妈很喜欢演苦情戏”
丹丹 / 19岁
我妈一心情不好就进房间,躺在床上哭。有时候吃饭也是这样,所有人都围在她身边团团转。我问她,你为什么要这样,为什么不好好讲?她也不说话,很委屈很可怜。
我觉得她很喜欢演苦情戏,全部人跟着进房间,就满足了她,她就可以演完完整一出戏了。
还有一次暑假回家,她很想我陪她去买菜,我就说我好累,后天吧。然后第二天她就回来说,“我刚刚在路上遇到王太太,她跟她女儿一起去菜市场买菜,她女儿好孝顺,然后很殷勤问妈妈累不累,热不热,看得我好羡慕。”
我听了很生气,我又没有叫你现在要去菜市场买菜,我就跟你说我后天才有空。你觉得累,就不要去,你现在跟我抱怨什么。
我妈就说没有啊,我只是跟你讲王太太的女儿很孝顺而已。
“我恨不得她死掉”
周女士 / 70岁
我没有结婚,这么多年我一直都和妈妈一起生活,我妈妈已经90多岁了。因为我妈妈身体不好,所以我要一直在家里照顾她。因为我妈妈,都不能去别的地方。
当我说想和朋友去玩的时候,我妈妈就会说:“好啦,没关系,你去玩回来你就看到不到我了”。“你看你就是我不爱我了,你就是不孝,你就是想丢下我!”从50几岁就这样讲,讲到90几岁。
我其实不是不爱她,但我发现她的存在让我没有办法做我自己想要做的事情,我恨不得她死掉。可是我更恨的是为什么她不能让我做我自己的事情,我也非常讨厌这个居然会恨妈妈、希望妈妈死掉的自己。
“我有一个恐怖情人”
尚淇 / 27岁
我的男友非常没有安全感,我每时每刻都要跟他汇报行踪。一旦他暂时找不到我,就会疯狂地夺命连环call,或是直接杀到我的家里。有一次还直接找到我公司。
我每次跟他说,他都会情绪爆炸!“我会这个样子,都是因为你!就是因为你上次隐瞒我!我才会变得这么没有安全感,所以为了要让我安心,这是你应该要为我做的。”
他的发怒很可怕,有时候甚至会对着墙壁捶到手流血,或是不管场合地对我大吼大叫,让我觉得自己很糟糕。但是发怒之后,如果我答应他,按照他的方式去做,他又会变回温柔的样子,对我很好,嘘寒问暖......
我很担心他什么时候会“爆炸”,每天都像被威胁一样。这场恋爱,我谈得好累……
“ 你要做出这么丢人现眼的事,
那我就去自杀!”
宥齐 / 25岁
我做了一个重大决定:决定要在生日这天,向爸妈坦白“出柜”,承认我是个“同志”,打算今年和他登记结婚。我鼓起勇气跟爸妈说的时候,爸妈极大地反对。妈妈甚至以死相逼:
“如果你要当同性恋,要去结婚,你要做出这么丢人现眼的事情,那我就去自杀,我去死一死算了!反正你也不在乎!”
我只是想要忠于自己,我没有做错任何事,为什么他们要这样对我!
“随便都可以找到人替代我...... ”
尹莉 / 23岁
我主管他总是在快下班的时候才给我一堆工作,假日也常要求我加班;而且我加班的补休,常常有名无实地不能休,但他自己时常休假,甚至翘班。
他总是跟我说:“你是新人,有机会进来这里,是你的运气。外面竞争很激烈,随便都可以找到人替代你......你这样不够积极,这样是很容易被淘汰、辞退的。”
有次我真的受不了,向他抗议,觉得不能接受这么不合理的工作量。他居然说我“情绪管理有问题,不能适应职场压力”……天啊!究竟是我有问题?还是他有问题?
“我不帮你,就是我欠你 ”
包小姐 / 23岁
之前在公司里,有个坐我隔壁的同事,老跟我抱怨她工作太多,让她总是没办法准时下班去接孩子,导致她的孩子总是一个人在空荡荡的幼儿园里等。有一回她拜托我帮她去开一个会。我蛮同情的,所以我就答应了。
从那次开始,本是她该做完的工作丢给我,每次都跟我说:“因为我要准时下班接小孩。”
有一次,在她又要把工作丢给我的时候,我鼓起勇气拒绝了她。没想到,她居然当着全办公室同事的面,把我骂了一顿。为什么居然把“别人的帮忙”当成“理所当然”?最后变成了“我不帮你,就是我欠你”?
周慕姿著作《情绪勒索》,点图片就能买到
以上这些案例,你是否感到熟悉?
你总是要先处理、应付别人的需求,如果不这样做,对方就会用一些话、方式责怪你,让你感觉到挫败感、罪恶感,为了排解这种不舒服的感受,你就可能会顺服对方的要求。
美国心理学家苏珊·福沃德(Susan Forward)把这种行为定义为“情绪勒索”(Emotional Blackmail)。不仅仅是亲密关系,在父母子女、好友、上下级之间,情绪勒索都像是他/她用爱给我写了一封绑架信。
而周慕姿延续苏珊的概念,去观察在华人社会中的“情绪勒索”。
什么是情绪勒索?
情绪勒索有这三个要素,对方会:
1. 贬低你或贬低你的能力,让你感到不舒服
如果你不按照他的方式做,是你的错,是因为你的个性有缺陷、判断力不够、太过懒惰、能力不足……
2. 引发你的罪恶感,以为自己有事情没有做好
他们可能会抱怨,或者说一些阴阳怪气的话让你推测他们的意图:
“你这样做很自私,而我才是为了这个家好。”
“我这么赏识你,你让我失望了。”
“就是因为你不按照我的方式去做,别人知道就会觉得我不好,我会很丢脸。”
3. 剥夺你的安全感
他们会威胁让我们失去那些“我们最害怕失去的事物:与情绪勒索者的关系,工作、钱财、成就、名誉等等。
也就是说,他们会试图挑战你的“安全感” ,比如:“你要是不按照我的方式做事,我就会离开你、反对你、不爱你、冲你吼、让你痛苦、挑衅你、开除你。”
如何判断我是不是处于被勒索的状态?
试着问问自己这几个问题:
1. 发生这个事情我的感觉怎么样?
可能你觉得愤怒,或者不安?先把那个情绪搞清楚。
2. 为什么他/她会引起你这么大的情绪?
他/她随便说个话,就可以造成你很大的情绪的话,那么你们两个人的关系的确会是有问题的。代表对方对你很有控制感,你们之间的界线不是很清楚。同时,也要考虑是不是自己和别人的关系也是这样。
3. 警惕一个基本句型:你如果不怎么样怎么样,我就怎么样怎么样。
就是会指向一个“很大的后果”,比较威胁性的一个结果,例如:
“你如果现在不听我说,我就死给你看!”
“你如果不听我的话,你这个工作可能就会保不住了。”
“你这么不孝我心脏病会发作怎么办,你这么不孝我等一下就是被你气死!”
总结:情绪勒索者其实一直在向被勒索者传达一个讯息:“你有‘责任’让我觉得你变得’更好’了。”
而这个“更好”的标准,是由“情绪勒索者”所定义的。
什么样的人,容易被“情绪勒索”?
1. 很容易去解读背后意思
大部分的中国人来说,习惯迂回地说话,觉得直接讲出来很难听。所以很多人习惯会去理解对方说这句话的意思,比如对方说“我很渴”,比较敏感的人就会延伸想到“那我给你倒一杯水”。
反而是神经很大条的人,根本就听不出来弦外之音。
2. 习惯自我怀疑
“他说的会不会是真的?会不会我真的做错什么?会不会我真的太自私?会不会我的判断是错的?他真的是为我好?而我还恩将仇报?”
——时常存在“自我怀疑”与 “罪恶感” 。
3. 过度在乎别人感受,希望获得别人的肯定
“我不希望别人觉得我难相处,我不想要造成别人的困扰,不管再怎么勉强,我总是会答应,然后让自己疲累不堪......”急于取悦别人,却在过程中忽略了自己的委屈。
总的来说就是自我价值比较低的人,比较需要别人的肯定。怀疑自己感觉的人,不重视自己感受的人,比较容易被勒索。
1. 直接把你的需求表达出来,让别人好好地跟你说可以或者不可以。
2. 练习去了解自己的需求和他人的需求。
你有你的需求没有错,但别人如果不能满足你的需求,不是因为他对不起你,他不爱你,而是他有困难,他也有他自己的需求。
3. 我们所做的事情不是牺牲和痛苦。
我可以拒绝你,我不用产生罪恶感,因为我现在有困难。我做什么的时候,是因为我真的想做,而不是因为你,我不得不做。
——保持一个比较没有负担、没有压力的关系。
4. 把你自己当成一个很重要的人去重视你自己的感受。
试试问自己:这种不舒服的感觉是什么?我怎么会觉得不舒服呢?不要习惯性地认为他人情绪是我的责任。
5. 不要这么害怕出错,出错不是不能纠正。
出错并不代表你们的关系真的这么脆弱,对方因为一点点小事就不要你了,我们必须在不停地练习中去拿捏我们跟别人的界线、表达我的需求。
6. 舒缓你自己的罪恶感。
练习安抚你的罪恶感,告诉自己会有罪恶感是正常的,不代表我不做这件事情就很糟糕,你需要去钝化那个罪恶感。
7. 在工作上,我做的跟你不一样,不代表我这一个人是不好的。
在工作上,对方有他的标准这很正常,每个公司都有不同的标准,可是我做的不一样,不代表我这一个人是不好的。
8. 如果你的伴侣是恐怖情人,不要太过乐观,能跑就跑。
因为他本身有很严重的毁灭性格。记住佛渡有缘人,就是没有缘就赶快闪。
如果真的遇到突发事件,
“急性情绪勒索”了,我该怎么办?
当你遇到急性情绪勒索时,比如说你说你要结婚你要搬出去,你妈妈说:“好啊,你搬出去我就从七楼跳下去!”这种就叫急性情绪勒索。
这时候你就要“停、看、应”。
停
停止对话,转移情绪,离开现场;停不是挑衅式地离开,是不要跟着他的情绪去上演那个伦理大悲剧。
最好找一些合理的理由:比如说你“要去上厕所”,“现在我老板突然打电话给我,你等我一下”,等一下再回来讨论这个事情,情绪有机会在中间获得一个缓解。
看
先缓和自己的情绪,回顾历程与自我的感受,安抚自己的焦虑感与罪恶感,并提醒自己的情绪界限在哪里。
应
一次一点改变,设立不同程度的目标,有意识地选择。
比如当遇到爸爸的自怜式抱怨时,就可以尝试开始向爸爸表达自己的感受,慢慢建立自己的界限。因为重视自我感受与需求,不代表自私。
“爸爸的身体不好,不是我的责任。爸爸的需求,我也没有义务一定全部满足。没有满足爸爸,不代表我就是糟糕,或不好的。 ”
深陷在一段“情绪勒索”的关系中,的确是相当无力且痛苦的。
很多时候,我们想要修补、想要爱,只是,当对方用这种方式与我相处时,我感觉没有“自我”。
摆脱情绪勒索,绝对不是自私的。而是为了大家在关系里面可以舒服一点,让我们能够更纯粹地感受到关系中最重要的“爱”。
所有受访者均为化名,
案例信息和情节均作模糊处理。
插图:Lanski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