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众传媒是什么的大众传播媒体
大众传媒是指在大众之间起传播作用的媒介。这种媒介的作用在于将信息从信息的生产者传递给广大受众,以便于信息的广泛传播。
传统大众传媒包括报纸、电视、广播、杂志等,这些媒介在过去几十年中扮演了重要的信息传播角色。而现在,随着技术的发展,新媒体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特别是社交媒体平台如微信和微博,以及移动客户端等,已经成为大众传媒的重要组成部分。
此外,自媒体的兴起也极大地拓宽了信息传播的渠道。微信公众号等自媒体平台的出现,使得个人或团体能够更加便捷地分享信息,传播声音,进一步打破了传统媒介的垄断地位。这些新兴的媒介形式不仅改变了信息传播的方式,也使得信息传播更加多元化和个性化。
无论是传统的大众传媒还是新兴的自媒体,它们都在努力满足公众的信息需求,推动社会进步,塑造公众舆论。在这个过程中,大众传媒的作用日益重要,其影响力也在不断扩大。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大众传媒的形式和内容也在不断变化,但其核心功能——信息传播——始终不变。未来,大众传媒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引领社会信息传播的新趋势。
二、如何理解大众传播中的
大众传播有四项功能:传播信息,引导舆论,教育大众和提供娱乐,其中传播信息是大众传播最基本最重要的功能。
①传播信息:向大众连续不断的传播大量的信息是大众传播的第一功能。大众传播所处理的信息是人的精神产物的外化形式,包括正在发展变化中的客观,事实及文学、艺术、科学、广告等其他信息形态。
②引导舆论:大众传媒的重要社会责任之一是将社会舆论引导到有利于社会和人民的轨道上
③教育大众;大众传播媒介通过传播文化知识,科学技术等内容,不但保存和发展了文化遗产,也促进了社会成员社会化的逐渐完善。
④提供娱乐:现代社会里,更多人选择以大众媒介为娱乐的主要工具和手段。
负面影响:①凡事都是一分为二的有积极一面也有消极一面。 人们过多依赖于媒介带来的间接交流,人际之间的社会交流逐渐减少,与社会、群体逐渐疏远陌生。
②单方面开放的信息流动造成了对第三世界国家的一种政治的、文化的、经济的、和社会的冲击。
三、在第二媒介时代下,什么是大众传播
“第二媒介时代”的概念是美国学者马克·波斯特在其同名著作中提出来的,他把大众媒介时代区分成两个时代,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介出现之前的大众媒介时代为“第一媒介时代”,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介时代为“第二媒介时代”。波斯特认为,第一媒介时代是播放型传播模式盛行的时期,是由少数文化精英和知识分子主导的自上而下、由一对多的单向传播,但是随着信息“高速公路”的先期介人和卫星技术与电视、电脑和电话的结合,大众媒介的第二个时代正跃人眼帘。没有了传播中心,几乎人人都可以参与散点的双向交流。同时,一种集制作者、销售者、消费者于一体的系统得以产生,该系统将对交往传播关系进行全新的构型。
综上所述,第二媒介时代下的大众传播其实就是自媒体。
四、与人际传播相比,大众传播有哪些特点
与人际传播相比,大众传播有哪些特点?
答:大众传播媒介包括:报纸、杂志、书籍、广播、电视、电影、录像带、光盘等等。近年来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也日益成为组织广泛使用的大众传播媒介之一。
与人际传播相比,大众传播有以下特点:
(1)需要借助特定的传播媒介。
(2)信息公开,面向社会。
(3)信息单向流动,受众反馈有限。
(4)信息包罗万象,受众范围极广。
(5)信息传播速度快。
(6)信息内容要经过“把关人”的选择。
(7)受众有强烈的选择性。
五、网络传播和传统的大众传播的区别
网络传播在如下方面拥有与传统媒体完全不同的特点:交互性、海量性、多媒体、即时性、个人化、超文本等。
1)交互性:传统媒体将信息单向传递给受众,网络传播则提供一种双向传输的信息渠道。用“逻辑拓朴结构”(它是描述不同网络系统中信息传输逻辑过程的方法)分析,传统媒体的逻辑拓朴结构是星型结构,即中心制作,四面传输。其特点是1)中心节点:报社、电台、电视台是传播中的唯一信息来源;2)单向流动:信息由信息源向终端点“受者”流动;3)终端点彼此孤立,没有联系;4)中心节点批量复制同样信息,单向传诸终端点。这种结构使得传统媒体基本上只根据自己的判定决定什么样的信息,受众只能照单全收,形成了“我传你受”的传播定势。网络媒体基于完全不同的一个平等交流的信息平台。网络传播的逻辑拓朴结构是环形分布式的,其特点为:1)拓朴结构中无中心节点,每个节点都可向其他节点发送信息成为信息源;2)双向流动:任何节点都可以向发送信息的节点传回反馈信息;3)网络各节点之间不是孤立的,任意两点可以通过网络进行双向信息交流;4)任意两点间的交流路径不只一条。采用这种逻辑拓朴结构的网络传播本身就具有双向交流的特点,这使得传受双方较之传统媒体而言,双向交流的发生更为经常也更为深入。[4]
2)海量性:因特网将全世界的计算机和计算机连接起来,从而形成了一个巨大无比的数据库。世界上任一时间任一地点发生的任一事件都有可能成为网络的信息被广泛传播。与传统媒体相比,由于它得天独厚的技术优势,它可以逃脱报纸版面、广播电视固定时段、节目容量等诸多限制。技术创造的电脑网络时空,几乎可以将全世界的新闻信息全部包揽;此外,由于传播主体的多元化,“人人皆可成为信息源”——使得网络信息得以最大限度的源源不断;其次,由于数据库的存在,得以纵向保存历史新闻信息,正是信息集纳的广度与深度形成了网络传播的海量特点。
3)多媒体:报纸通过纸质媒介利用文字和图片传递新闻,广播以声音发送信息,电视借助声画播放节目。网络媒体则兼容了文字、图表(片)、声音、动画、影像等多种传播手段保存信息、表现信息、发送信息。网络传播的多媒体特点最大限度地实现了各种传播形式的“兼容并包”,丰富了新闻传播的手段。受众也有了众多的自由选择,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喜欢选择有字无声、有声有像、图文并茂等多种形式,各种感官得以充分调动。
4)即时性:报纸使用纸质媒介传递信息,传递速度受制于交通手段和零售环节;广播电视采用无线电磁信号的形式,由于受到信号传输覆盖面的限制,传输范围之外的地方还需其他手段帮助来获得信号,增加环节会大大影响传播速度; 网络新闻传播的载体是光纤通讯线路,光纤传递数字信号的速度为每秒30万公里,瞬间可达世界上任何地方,从而在技术环节上保证了网络新闻传播的即时特点。此外,传统媒介需要制作周期,有截稿时间的限制。而网络新闻传播则不受此限,新闻稿件可以随到随发,24小时不间断发稿,受众可以在第一时间知道所发生的一切。
5)个人化:尼葛洛庞帝在《数字化生存》中曾指出:大众传媒应该重新定义为“发送和接收个人化信息和娱乐的系统”。网络传播的个人化特征非常明显,技术带来的优势可以使得受众从容地利用各种检索工具在各类数据库中“各取所需”;受众还可以自由的选择信息接收的时间、地点以及媒介的表现形式;与此同时,作为网络传播另一端的传者也可用一种“信息推送技术”,根据用户的需求为他推送信息的专门化服务。信息的传播在网络中显得个性张扬、特色鲜明。
6)超文本:与传统媒体不同,网络传播是建构在超文本、超链接之上的全新传播模式。超文本,与用字符串来表达,以线性形式进行组织的传统文本信息的处理方式有很大不同。它不是以字符,而是以结点(Node)为单位组织各种信息,一个结点是一个“信息块”,结点内的信息可以是文本、图像、图形、动画、声音或其组合;它的信息在组织上采用网状结构,结点间通过关系链加以链接,从而构成表达特定内容的信息网络。它对信息的存储可以按照交叉联想的方式,从一处迅速跳到另一处,打破了原文本系统只能按顺序、线性存取的限制,可以方便灵活的检索。超文本赋予网络传播许多优势,比如说,形成网状的复杂信息结构,系统能按不同查询条件链接,从而使网络传播拥有强大的检索功能;此外,它有良好的编辑功能,可以进行多窗口编辑,使得网络编辑可以方便地容纳更多元素。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