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看待“基因编辑婴儿”?

185 2025-02-16 05:45

一、怎么看待“基因编辑婴儿”?

我个人感觉,如果基因编辑婴儿被允许的话,那么有钱有势的能享受这项技术的人的后代会越来越优秀。工人,上班族,做小买卖的等等普通百姓的后代就再也没有任何竞争力了。

二、各位如何看待基因编辑婴儿?

科学的发展大方向应该是促进人类文明的发展,但是违背物竞天择的自然规律的事情,我还是不敢苟同的!

三、如何看待吃瓜群众作文题目?

吃瓜群众看待时事的态度和道德底线的位置就是作文内容

四、基因编辑的优点?

由于基因技术在生物工程中的特殊作用,基因技术革命是继工业革命、信息革命之后对人类社会产生深远影响的一场革命。

它在基因制药、基因诊断、基因治疗等技术方面所取得的革命性成果,将极大地改变人类生命和生活的面貌。同时,基因技术所带来的商业价值无可估量。

从事此类技术研究和开发企业的发展前景无疑十分广阔。前期美国股市基因技术类股票的大幅上涨表明投资者对此类公司前途看好。我国的基因技术研究取得了不少成果,相关上市公司值得关注。

五、请问如何看待基因编辑婴儿事件?

最近在准备一场比赛,所以大概了解了一下这件事情。但是可能还是有说的不好的地方,所以各位还是见谅。

首先看这个被实验的家庭是怎么上钩的,贺建奎明确告诉了这个家庭要对他们的孩子进行基因编辑。但是这个家庭是否知道他们有机会不经过基因编辑就可以获得健康婴儿这件事还有待商榷。所以贺建奎可以说是隐瞒了部分事实。

第二这次基因编辑婴儿的出生甚至于实验都没有经过伦理委员会的审查。所以这种不符合伦理的事情的确可以说是有些恶臭了。她们的出生就存在着许多的伦理问题。她们是经过基因编辑的,所以她们不应该污染人类基因池。但因此我们就必须控制她们不让她们婚配生育。这明显不符合人类社会的伦理体系。

第三这个实验其实是有很大风险的。那组被剪掉的基因虽然有一部分人的确天生没有。但天生没有那段基因的人更容易得肺炎致死。还有用于剪切基因的那段ATGC很短,所以在基因上的重合率高,有可能没有单纯只改关于HIV那一段的基因哦!所以我们可以大概想象一下这段ATGC剪掉别的part会对基因造成什么影响……

最后补充一下,全球很多人都在做这个实验,但都只是在胚胎阶段。贺建奎做了这个实验并且在活体人类胚胎上做还让其出生......其居心可以想见。并且宣布这项实验的时机是在人类基因研讨大会前夕,在这之前根本没有一点风吹草动。啧啧啧......所以我选择谴责他,我厌恶这种行为。这种行为本身抛弃了伦理,背离了科研的初衷,仅仅为了一人的名誉而牺牲他人作为试验品!

呵呵!恶臭!

—————————————————————

高中时期写的回答然后就没有继续再使用知乎了,现在又重新下回来了哈哈。

我现在在UCL上学,修了一门课叫教育与残疾儿童。在这门课中我和老师就讨论过这个问题。最后这门课也写了这个问题相关的essay。所以现在写一下我基于事情延伸出来的伦理方面的思考吧。

提到基因编辑,就离不开优生学。优生学不能被普遍定义。“优生学”一词最初是由英国博学家弗朗西斯·高尔顿(Francis Galton)使用的,他将其定义为“将科学应用于人类基因组的定性和定量改进”。在后来的《美国社会学杂志》中,弗朗西斯·高尔顿将“优生学”重新定义为“一门研究改善种族先天素质的所有影响的科学”。他承认伦理道德在这个理论中被很大程度的忽视了。但与此同时,Betrand Rusell倾向于将“优生学”的定义蒙上更多的政治色彩,他认为优生学更大程度上是对于种族、健康等生理特征进行的选择。根据上述资料,我们可以总结,优生学是对人类基因进行分类,并根据人类的某些特征,如种族、健康和运动技能,有选择地剥夺某些群体的生殖权利的过程。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优生学达到了顶峰。在纳粹党控制德国并煽动全球战争的同时,大量犹太人因种族原因被强制绝育。与此同时,美国、澳大利亚和英国也在大规模地推广优生学。在美国,公众支持对癫痫病人、智障和精神病患者、部分外来移民进行强制治疗。在大萧条时期,有28个州通过了优生绝育法,主要针对那些“不建议进行生育”的妇女。由于这些法律和公众压力,20多万妇女在1930年代至1970年代期间被绝育。当时,人们普遍认为,生一个有残疾的孩子对人类来说是一种基因污染。

抛去生物学的疾病定义,被贺建奎编辑基因的这两个孩子之所以备受关注,我相信也有一部分的原因是基于社会对于艾滋病的看法。虽然现在很多公益广告都告诉我们艾滋病人是需要被平等看待的,但是社会对于他们的态度仍旧是避之不及…就像种族这个问题一样,虽然我们从小受到的教育都是人人平等,但是很多人都还是带有强烈的种族偏见和歧视的…

现代社会科技高度发达,我们能够对基因进行编辑,以往的很多疾病可以被治愈。但是基因编辑也会带来许多伦理问题,比如父母想要一个卷发小孩,那是不是就要对本来拥有直发基因的孩子进行基因编辑。不仅如此,在技术没有完全普及的时期,是不是富人有更多的资本来对自己的孩子进行基因编辑,那会不会导致富人的孩子一出生就个个都拥有爱因斯坦的智商,穷人的孩子因为无法被编辑基因更大程度的的“输在了起跑线”上。尽管科技已经允许我们进行这一步了,但是社会还是需要基本的伦理来约束人们的。

六、中医是怎么看待基因编辑技术的?

中医是医学,医学有自己的理论体系但也就是解决解释医学问题。你能用西医(现代医学)的理论给我解释一下量子力学吗?

其实要说解释也能勉强给你解释,中医的理论基于古人对世界的认识也就是古人的世界观方法论,正如西医(现代医学)基于现代科学、现代世界观一样。中医对于人的遗传,认为肾是先天之本,存有先天之元气、先天之精,此先天元气、先天之精来自于父母,并能传于后代,这就大概相当于现在所说的遗传物质。而中医并不研究自然界各种生物的遗传,如果你是想问符合中医的科学体系(印象中混沌的理论),你看看散落在古代典籍里边的与农业、种植业相关的对于遗传的认识,基本就是中医所在的认知体系对于遗传、突变等等的看法。

《吕语集粹》一书中指出:“种豆,其苗必豆;种瓜,其苗必瓜。”

王充在《论衡·奇怪篇》中写道:“万物生于土,各似本种”。在《论衡·讲瑞篇》中则写道:“……龟生龟,龙生龙。形、色、大小不异于前者也,见之父,察其子孙,何为不可知?’”

王充在《论衡·物势篇》中指出,万物“因气而声,万物声天地之间皆一实也。”在《论衡·初禀篇》中进一步指出:“草木生于实核,出土为栽蘖稍生茎叶,成为长、短、巨、细,皆由核实。”

明代洪武戊午年(1378),浙江龙泉人叶子奇在《草木子》一书里写道:“草木一荄(根)之细,一核之微,其色香葩叶相传而生也。”“草木一核之微,而色香臭味,花实枝叶,无不具于一仁之中。及其再生,一一相肖。”

西汉时期的刘安(公元前179~前122)提出了生物“同出于一(气),所为各异:有鸟、有鱼、有兽,谓之分物。方以类别,物以群分。

贾思勰在《齐民要术 种谷第三》中说:“凡谷成熟有早晚,苗秆有高下,收实有多少,质性有强弱,米味有美恶,粒实有息耗。”他不仅指出谷物成熟期的差异,而且指出其它各种性状的差异。

明代夏之臣在《亳州牡丹述》一书中,记载了“牡丹其种类异者,其种子之忽变也。”

七、cbest基因编辑的原理?

基本原理

CRISPR簇是一个广泛存在于细菌和古生菌基因组中的特殊DNA重复序列家族,其序列由一个前导区(Leader)、多个短而高度保守的重复序列区(Repeat)和多个间隔区(Spacer)组成。

前导区一般位于CRISPR簇上游,是富含AT长度为300~500bp的区域,被认为可能是CRISPR簇的启动子序列。重复序列区长度为21~48bp,含有回文序列,可形成发卡结构。

重复序列之间被长度为26~72bp的间隔区隔开。Spacer区域由俘获的外源DNA组成,类似免疫记忆,当含有同样序列的外源DNA入侵时,可被细菌机体识别,并进行剪切使之表达沉默,达到保护自身安全的目的。

工作原理

当细菌抵御噬菌体等外源DNA入侵时,在前导区的调控下,CRISPR被转录为长得RNA前体(Pre RISPR RNA,pre-crRNA),然后加工成一系列短的含有保守重复序列和间隔区的成熟crRNA,最终识别并结合到与其互补的外源DNA序列上发挥剪切作用。

目前发现的CRISPR/Cas系统有三种不同类型即I型、II型和III型,它们存在于大约40%已测序的真细菌和90%已测序的古细菌中。其中II型的组成较为简单,以Cas9蛋白以及向导RNA(gRNA)为核心组成,也是目前研究中最深入的类型。

八、基因编辑的可怕之处?

基因是能够改变人的性状的遗传物质,但是编辑基因就是改变人的性状,如果基因被改变成动物基因,人就会变成半兽人会很可怕

九、基因编辑技术的利与弊?

基因编辑技术是一种新兴的生物技术,它可以准确地修改生物体的基因组,从而实现对生物体性状的精准调控。基因编辑技术的利与弊如下:

利:

1. 治疗遗传性疾病:基因编辑技术可以通过修改人类基因组来治疗遗传性疾病,如囊性纤维化、血友病、先天性免疫缺陷等。

2. 增强农作物产量:通过基因编辑技术,可以改良农作物的基因组,增强其抗病性、耐旱性、耐寒性等,从而提高农作物产量。

3. 生产新型药物:基因编辑技术可以用于生产新型药物,如利用基因编辑技术生产出能够治疗癌症的CAR-T细胞疗法。

4. 保护生态环境:基因编辑技术可以用于改良生物体的性状,提高其适应环境的能力,从而保护生态环境。

弊:

1. 道德争议:基因编辑技术的使用涉及到伦理和道德问题,如是否应该对人类基因进行修改来改变其性状。

2. 意外风险:基因编辑技术可能会产生意外的风险,如可能导致基因突变、免疫反应等。

3. 社会问题:基因编辑技术可能会导致社会问题,如增加社会不平等、增加人口数量等。

4. 伦理问题:基因编辑技术涉及到人类基因的修改,可能会带来伦理问题,如人类基因的私有化、基因歧视等。

十、基因编辑技术的元件?

基因编辑又称基因组编辑或基因组工程,是一种新兴的比较精确的能对生物体基因组特定目标基因进行修饰的一种基因工程技术。

基因编辑技术指能够让人类对目标基因进行定点"编辑",实现对特定DNA片段的修饰。

基因编辑依赖于经过基因工程改造的核酸酶,也称"分子剪刀",在基因组中特定位置产生位点特异性双链断裂(DSB),诱导生物体通过非同源末端连接(NHEJ)或同源重组(HR)来修复DSB,因为这个修复过程容易出错,从而导致靶向突变。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