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类电影专区

泛旅传媒 2023-07-11 20:41 编辑:admin 70阅读

2016.07.07更新

说句题外话,《大渔・海棠》明天就要上映了,当时写这篇答案的时候预定上映日期还是2015年11月11日,到现在又过去一年半多了,相信影片和背后的团队一定又经理了很多。希望影片票房大卖,现在点进点名最早的众筹页面看的时候,还真的有瞬间穿越的感觉。

-----------------------------------------

把众筹作为一种模式的话,在维基百科里有“

群眾募資“这一词条(或称“群众集资”、“群众筹资”,简称“众筹”)
具体是透过网络平台展示、宣传计划内容、原生设计与创意作品,并与大众解释让此作品量产或实现的计划。有兴趣支持、参与及购买的群众,可借由“赞助”的方式,让此计划、设计或梦想实现。在一定的时限内,完成事先设定募资的金额目标后即为募资成功,可以开始进行计划。
一般而言群众募资是透过网络上的平台连结起赞助者与提案者,用来支持各种活动,包含灾害重建、民间记者、竞选活动、创意募资、艺术创作、自由软件、设计发明、科学研究以及公共专案等。根据Wiki的资料,全世界第一个产生的Crowd-funding活动,是1997年的英国乐团Marillion。他们透过从广大的群众中募集款项,成功的募集了6万美金,成功地完成了美国的巡回演出。

而提问中提到的

Kickstarter

则是在美国大名顶顶的众筹模式的网站的范本,虽然建立是在2009年,但募集到最多资金的项目

Pebble: E-Paper Watch

已经募集到10,266,845美元,并且马上要在百思买上开售。


Kickstarte

在国内也拥有学习者,从最早的

点名时间

众筹网

,都是不错的样本。众筹模式,在这个个人角色越来越凸显的时代,确实是一种新兴又富有潜力的融资方式,但具体是否适合,也只有具体情况才能判断。

说完众筹模式,让我们再来看看电影的众筹,国外有Spike-Lee等各种明星发起的独立影片项目,以及最近颇有名气的《美眉校探》。

而国内不得不提的的两个例子是《大渔・海棠》和《十万个冷笑话》,两者都是在点名时间上发起的影视众筹项目。

前者最后完成了筹集120万的目标,最终在一个半月的时间里收获来自3596位网友的1582650元资金。

想要观看这部作品众筹阶段10分钟样片版本的这里有链接

【中国剧场版动画的希望】大鱼海棠--撼动心灵的美

另外点名上众筹的链接是

大鱼·海棠—

感兴趣的话可以研究&重温

更多的信息在

B&T首部动画电影巨作《大鱼 海棠》

(这是官网)

这部电影预计要在2015年的11月11日上映,最后的上映日期在2016年7月8日,期待在影院里能带给大家一个真正经验的影像世界。

比起前者《十万个冷笑话》很多小伙伴可能早就知道了,从今年3月26开始众筹,这部动画至今已募到1346000元,来自5348位。(还有两天结束,数字还在变化中)

点名上的链接是

史上第一部众筹电影《十万个冷笑话》,征求十万个微赞助商 点名时间

更有搞笑的

《十万个冷笑话》主创内幕无节操揭露

作为众筹的官方号召。

相比《大渔・海棠》,《十万个》的融资压力或许相对小一点,从点名上资助后实物的兑换时限就可以看出。


这是两个非典型的样本。

这种众筹模式对于已经较成熟的电影工业来说,或许很难成为主流,但也将会成为一种电影融资的另类方式。

首先,对于已经有足够名气的导演和电影制作团队来说,因为有较好的利润空间,这种投资的参与是有很高的门槛的,普通人很难涉足。即使普通人可以参与,筹集到的资金,往往只能覆盖很小的一部分制作成本,例如之前提到的《大渔・海棠》和《十万个冷笑话》的投资预算都在千万以上,目前筹集的资金还不到五分之一。

但我们可以认为这种众筹也是有它的意义的。

一方面如

@余柯儿

所说,筹钱的过程中筹人是很重要的一个因素,另一个很现实的因素是尤其带来的话题性在作品本身素质过硬的前提下是可能带来真正“大头”的投资的。

另一方面如

@Patrick Gowers

所说,众筹模式之于电影行业真正的意义是为那些小成本的电影带来了福音。

如以下在点名时间的影视专区的截图:

各种纪录片和小清新的校园短片俨然是主角,而它们需要的资金和实际花费一样也绝非天文数字。

其实从微电影的崛起开始,个人影像,人人导演就是一个大的趋势,然而正如微电影大热后的回归一样,那些正真能够得到持续资助的独立电影人也必须是能持续带来优秀作品的电影人。

比较好的情况是,通过这种小额的众筹可以锻炼出一些真正会讲故事的年轻导演,然后他们在经历了这些微电影和众筹影片的磨练后,能有机会正真赢得投资者的尊重,掌镜,然后有真正经过酝酿的完成他们梦想式的出色影片。

----------------------------------------------分割线-------------------------------------------------

ps.

@Patrick Gowers

或许真的是资深人士,才会有这种悲观情绪。

而我能想到的悲观情绪在于纵观

Kickstarter

上的成功案例,存在着这样一个矛盾的地方。

无论是Spike-Lee、Kristen Bell还是Zach Braff,他们本身已经身为明星,如果急需资金的独立电影人初出茅庐就要和这样的人来竞争有限的众筹资金,无疑是不公平的。

所以在

Kickstarter

维基百科词条的争议一栏中有这样一句话“有人批评他(Zach Braff)使用该网站,说名人使用这种网站后,将使人们的注意力远离一般的电影工作者和其他没有知名度的创作人”

对,或许这种类似”马太效应”的显示状况,才是真正让人悲伤又感到无计可施的现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