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人类只剩下一岁以下的孩子是否会灭亡?

泛旅传媒 2022-08-13 20:18 编辑:公冶娴 144阅读

不会。就算全球1岁以上的人类忽然消失,只剩下1岁以下孩子的话,人类也不会完全灭亡。认为人类灭亡的完全就是低估了生命的顽强力与人类原始的生存能力。

不过可以肯定的一点是,6个月以下的宝宝后续生存下去的可能性不大,主要原因在于6个月以下的宝宝还没有牙齿和自主力。

而10-12个月的宝宝已经会爬,扶着物体能够行走,也能够喊出简单的语言,他们喜欢将抓到的任何东西都往嘴里塞。这一点在我看来正是生命本能的求生欲所驱使。

目前全球每天新出生婴儿约有37万,因此可以计算出10-12个月的宝宝数量在3330万。也就是说1岁以下的人类突然消失,9个月以下的婴儿也去除后,全球人口数量将由75亿降到3330万人。

这些宝宝接下来将会顽强地生存下去,完成延续人类基因的使命。在接下来的第一个月里,将陆续有至少9成的宝宝或因为饥饿,或因为严寒酷暑,又或因为遭遇动物袭击而亡。这些孩子主要是生活在城市的孩子,生活在北极和沙漠地区的孩子。

生活在城市的孩子没有食物吃,所以他们将无法继续生存下去,只有生活在农村,气候较好没有野兽出没的山区地带的农村孩子,他们将继续生存下去。因而可以计算出,1岁以上的人类忽然消失一个月以后,地球上剩余的人类仅仅不到333万人。

这些活下去的孩子,他们靠吃野草,坠落到地面的野果,甚至泥巴等东西顽强地活下去。他们喝水靠的则是雨后的水潭。对于这条可以参考人类以前为了生存吃观音土,吃树皮等东西,甚至非洲的有些地区的人至今还有吃土的情况。

但不得不承认的一点是,孩子自带生存的基因,他们胃口小,抓到啥都喜欢往嘴里放。所以这些宝宝将会在接下来生存半年。不过半年以后,保守估计至少有9成的孩子会因为疾病、饥饿和严寒酷暑而死亡。所以1岁以上的人类消失7个月以后,地球上的人类恐怕只剩下33万人。但这个时候的宝宝已经19个月大,他们已经学会了奔跑。

接下来有些地区将进入季节交换,即使19个月大,这些宝宝中绝大多数还是无法抗过大人消失后的第一个寒冬。所以当他们的第25个月来临时,人类多数还有9成抗不过去。此时地球上剩余的总人口不足3万人。不过幸运的一点是这些生存下来的孩子的地区都相对集中。比如东南亚地区,非洲部分地区,印度等靠近赤道的地区。

当他们两岁时,生存能力会大幅度提升,他们已经渐渐懂得该如何靠自己去生存下去。不过随着人类大幅消失后,野兽数量会成倍增长,显然对剩余的孩子造成最大的威胁。当这些孩子4岁前,恐怕还将有9成的孩子无法生存下去。所以我判断1岁以上的人类消失3年后,地球上剩余的人口数量不超过3000人。但这3000人越往后,生存下去的机会会越大。因为他们基本上各自都有一套自己的生存本领。

当他们长大以后,就会通过人类遗留下来的书籍中的插图及各类物品去寻找,去摸索。在未来的道路上,在我看来比他们生存下去更困难的一点不是各类疾病和猛兽,而是寻找到第二个异性人类,去繁衍后代。

但也不排除的一点是,指不定这几千人,都生活在同一个条件非常恰当的地区。所以即使人类只剩下1岁以下的孩子的话,人类也不会灭亡。

说只剩下1岁以下的孩子,人类文明还不会灭绝的朋友,根本不知道人类的宝宝有多“蠢”。

不知道你是否想过一个问题,那就是为什么人类的宝宝生下来啥都不会,而自然界的动物生下来就会或短时间内就能学会走路、独自进食等技能?

为什么人类宝宝需要在12个月左右,才能逐渐掌握行走?有的宝宝甚至还学不会。

相比于虚无缥缈的外星说,我觉得“人类都属于早产儿”这个理论更加靠谱一些。

数百万年前,东非大裂谷的形成,草原取代了密林,森林古猿不得不转移到平原生活,在各种猛兽的强压下,古猿开始进化。

从古猿进化到智人期间,行走方式由四肢改为了双腿,也就是说双手被解放了出来。

然而问题又来了,在解放双手的进化过程中,身体的大量部位会跟着发生变化,盆骨大小宽度就是其中之一,这也是导致人类属于早产儿的直接原因。

盆骨宽大让原始人走起路来十分不协调,这就等于变相削弱了原始人的综合战力,在凶兽四伏的洪荒时代,这也是致命缺点。

于是慢慢的,原始人的盆骨宽度开始缩小,最后逐渐适应了直立行走的身体特征,此时,新的灭族危机出现了。

我们假设四肢行走时,雌性古猿的盆骨宽度为A,她们能轻松产下后代。

但当原始人直立行走时,为了适应新的身体特征,盆骨宽度削减到了1/2A,但后代的脑部骨骼大小不变,所以就有了“难产”的问题。

大量孕妇跟宝宝因此丧命,所以原始人要么灭绝,要么改变策略。

直到有天,一位孕妇在10个月的时候,就顺利产下了后代,因为骨骼尚小,所以也能通过狭窄的产道,更令他们惊讶的是,婴幼儿的骨骼在刚刚产出时,还稍微有些软,随着时间的推移,婴幼儿的骨骼竟然会变得越来越硬,直到某个阈值。

对于母亲来讲,要想保护自己跟孩子的命,就得让孩子提早出世。

对于宝宝来讲,提早出世虽然提高了存活率,但也打断了婴幼儿在母胎内的发育,所以相比于其他动物刚生下来就会走路、吃草,人类婴幼儿就显得”蠢笨“了很多,除了哭,什么都不会。

直到1岁时,人类婴幼儿才逐渐学会走路,说些“爸爸妈妈”之类简单的词汇,但仍然不能独立自主的吃饭,这在大自然中是致命弱点。

说到这里,也许有些朋友持反对意见,那么你仔细想想,地球上的生物,除了人类以外,还有没有“难产”的问题。

此外,女性难产问题并不只是发生在远古,就拿古代历史来讲,是不是经常会发生某孕妇难产而死的真实案件?

女性难产问题一直持续了数百万年,直到近代剖腹产的出现,难产问题才从根源上得以解决。

关于人类宝宝为什么这么“蠢”,在众多解释中,人类都属于早产儿是可信度最高的说法。

那么此时我们再来看看,如果全球只剩下一岁以下的孩子,人类文明是否会灭亡?

在此之前,我在网上查阅了大量专家给出的答案,一岁孩子仍然是比较“蠢”的,少部分可以学会自己站立行走,此外会说一些“爸爸妈妈”的词汇,但对于“主动寻找、加工、吃食物”这一块,仍然是空白。

言归正传,我们假设超过1岁的人类,瞬间消失了,人类文明只剩下1岁及以下的宝宝,那么会发生什么事?

首先,杂草没人锄了,没过多久,家门口就会出现杂草丛生的情况,接着会引来大量昆虫栖息,当昆虫多了以后,以昆虫为食的动物也会接踵而来,比如鸟类、杂食性的老鼠等等。

老鼠一多,蛇类也会跟着出现,很快各种动物将会进入人类城市,很显然,1岁的宝宝并没有管理绿化的能力,更不会有清除动物的思维,所以城市将会很快被大自然所“吞没”。

到时候各类蛇虫鼠蚁将不再满足于肮脏的地下环境,它们会进入人类住宅中,此外,像狼、猞猁、老虎、豹子等具有攻击性的肉食生物,也会抢占人类房屋作为巢穴。

1岁宝宝一旦遇见这些肉食动物,完全没有招架、逃跑能力,死亡率几乎是100%。

可能有人会说,肉食动物作为食物链顶端的存在,族群数量较少,人类宝宝数量众多,不可能100%遇见肉食生物。

那么毒呢?

老鼠在人类城市无孔不入,蛇类自然也会跟着过来,人类宝宝只要被毒蛇咬到一口,死亡率也是100%。

除了蛇类之外,具有强毒性的生物还有科莫多巨蜥、蜘蛛、蝎子、蜈蚣等等,就算毒性较弱,也不是人类宝宝能抵抗的。

说完毒性,咱们再来说说饥饿问题。

1岁的宝宝根本不知道哪些食物能吃,哪些不能吃,当大人瞬间消失,除了家里仅存的一些食物之外,宝宝很快就会面临饥饿问题。

我看有人说“宝宝可以去超市尽情免费吃”,这个想法着实让我惊呆了,1岁的宝宝连走路都很吃力,别说靠双脚走到超市,再说,超市所在地,宝宝根本不知道。

就算宝宝能到超市,他们也不知道哪些能吃,哪些不能吃。

就拿发了芽的土豆来讲,他们怎么知道发芽的土豆不能吃?

就算拿到了食物,他们如何进行加工,微波炉、煤气灶等厨具都不会用,冒然用火很容易引起大规模火灾。

所以就算不会受到动物的侵扰,全球的1岁及以下的宝宝都会死于食物问题。

此外,气温问题如何解决,一旦大人全部消失,作为恒温生物的人类宝宝,他们会通过什么办法保持自己的体温?

除了全年气候温暖的地区,其他四季明显的区域,都会造成宝宝的死亡。

没有了成年人的引导,宝宝之间根本不会产生语言沟通,这些并不是烙印在基因中的传承,或许等孩子成年后,会逐渐产生全新的语言,但孩子根本活不到成年。

最后我们总结下,1岁及以下宝宝都会死于食物问题,如果抛开食物不谈,高纬度的宝宝将会死于恒温,低纬度的宝宝将会死于生物侵袭。

因为绿色植物在低纬度区域蔓延的非常快,很快大量生物就会进入满是绿色植物的人类城市中生存,到时候宝宝跟动物之间必然会发生正面冲突,考虑到人类宝宝的战力,结果只有一个,那就是“团灭”,人类文明就此消散。

你认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