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年,广告公司的话语权旁落的根本。是因为广告营销的核心,从渠道+创意。变成了数据运营+KOL运营。(并不准确,先这么说)
创意部分的话语权被资本和互联网公司拿走了。
信息更新的频率变快了。传统广告公司的反应没跟上来。相比传统4A的闭着眼睛靠直觉赌命,现在的营销体系更接近于睁着眼睛看数字赌。无论是对于营销公司还是甲方市场部。显然睁着眼睛赌更适合今天的发展需求。
工具的进步会催生新的生产方式。那么旧的生产体系就不适用了。互联网作为生产工具被引入公司运营以后。打垮了所有传统公司的作业方式。首当其冲的就是互联网市场部对于品牌营销的革命。公司决策层会尽量把营销成本铺在买流量上,市场部的人员来产出大部分策划和创意。只把执行部分交给广告公司。
一切用数据说话。所有可见的,靠谱的部分,花大钱。所有不可见,模糊,无法确定的压成本。轻创意,中内容(抄内容),重流量。所以到目前为止的结果就是。现在市场上除了真正的国际一线品牌,你很难再看到什么令人赞叹的品牌策略。尤其是国内,放眼望去,过得好一点的广告公司,本质上其实都是执行公司。他们很难再在大的方向上,给甲方提供出真正改变格局的营销策略。
也因此,这份钱被省下来买量了,那么人才,资源,也会往量的一方倾斜。
现在不比从前。市场营销说到底是锦上添花的工作。基本上已经不太可能做到雪中送炭了。
而像联合利华宝洁这样正在慢慢走向滑坡的大品牌。为什么玩命从广告预算里抠钱。也就毫不意外了。
再多说一句的就是。随着竞争节奏越来越快,市场部养资深广告人是大势所趋。但现在市场上这块领域远没有那么多“人才”可用。很多公司的市场部员工,其实连基本的品牌概念都没有。也没人培训,有时候看着挺捉急的……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