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冰山理论模型的内容?
目前,我们熟知的人才测评的新冰山模型主要有六个层级。从上往下依次:
冰山理论模型的内容:
1、知识,指个人在某一特定领域拥有的事实型与经验型信息。
2、技能,指结构化地运用知识完成某项具体工作的能力,即对某一特定领域所需技术与知识的掌握情况。
3、社会角色,指一个人基于态度和价值观的行为方式与风格。
4、自我概念,指一个人的态度、价值观和自我印象。
5、特质(性格),指个性、身体特征对环境和各种信息所表现出来的持续反应。品质可以预测个人在长期无人监督下的工作状态。
6、动机,指在一个特定领域的自然而持续的想法和偏好(如成就、亲和、影响力),它们将驱动,引导和决定一个人的外在行动。
冰山模型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麦克利兰于1973年提出了一个著名的模型,所谓“冰山模型”,就是将人员个体素质的不同表现表式划分为表面的“冰山以上部分”和深藏的“冰山以下部分”。
冰山模型经过发展和不断的更新迭代,成功的应用于各大领域。
二、冰山模型理论对青少年的启示?
冰山理论的启示
1895年,心理学家弗洛伊德与布罗伊尔合作发表《歇斯底里研究》,提出了著名的“冰山理论”:人的心理就像海面上的冰山一样,露出来的仅仅只是一小部分,绝大部分是处于无意识的。而正是那看不见的冰山下面那个巨大的底部,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人类的行为,人跟人之间的恶劣的争斗,决定着人的成长发展等等。
1932年,海明威在他的纪实性作品《午后之死》中,第一次把文学创作比做漂浮在大洋上的冰山:
冰山运动之雄伟壮观,是因为他只有八分之一在水面上。文学作品中,文字和形象是所谓的“八分之一”,而情感和思想是所谓的“八分之七”。
1973年,哈佛大学心理学系教授麦克里兰博士年提出了一个著名的素质冰山模型,对素质的概念作了非常形象和深刻的解释:一个员工的素质就好比一座冰山,技能和知识只是露在水面上冰山的一小部分,他的自我认知、动机、个人品质以及价值观这些东西看不到,但是这些看不到的方面对他能否在工作中取得成功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
应该说从具体的心理学研究、文学创作规律的阐释到运用于人的成长与创造,“冰山理论”越来越深刻着影响着我们的教育观念,影响着我们对教师、学生的评价标准。
一、对人的评价和了解要全面
我们对于一个人的了解与评价,很多时候只是看到了他浮在水面的“八分之一”,而对真正决定他成长与发展的“八分之七”却视而不见。
现在的教师招聘重学历、重证书,这均是指向过去的显性因素,而决定教师未来发展最为重要的隐性因素,如态度、能力、潜力、价值观等却被人们所忽略。
微软公司对他的员工提出了以下要求:
(1)对自己公司的产品抱有极大的兴趣;
(2)以传道土般的热情和执着打动客户;
(3)乐于思考,让产品更接近客户;
(4)具有远见卓识,并提高专业知识和技能;
(5)与公司制定的长期目标保持步调一致;
(6)学习经营管理之道,关注企业发展;
(7)密切关注和分析公司的竞争对手;
(8)有效利用时间,用大脑去工作;
(9)员工必须具备的美德:忠诚、诚实、守信、勤奋、节俭、热情、敬业、责任心。
如今,有多少教师陷在可怕的职业倦怠之中而无法自拨,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教育对他们而言只是一种谋生手段,这缺少激情与理想的群体怎能铸就教育的辉煌?
路遥曾经说过:“只有初恋般的热情和宗教般的意志,人才可能成就某种事业。”无法想象没有对教育深切的热爱,没有执著的信念,没有刻苦的精神,没有良好的阅读习惯,一个教师可以成就关于教育的梦想。
一位教师的知识、行为和技能等等显性素质,可以通过各种学历、职称、荣誉证书来证明,可以通过考试来验证。而那些潜藏于水面之下决定教师未来发展的,包括职业意识、职业态度、职业道德,包括动机、兴趣、情感、意志、人格等非智力因素在内的“八分之七”隐性素质又有谁来关注?
二、教育不能急功近利
我们当前的教育是近利而且短视的,只看到学生今天的分数,看不到明天的发展,甚至从初一、高一就开始紧紧盯住高考,教师曾经有言,如果只为高考,完全可以不学语文课本,从学生一入学开学就做高考模拟试卷,起码学生的高考语文成绩会达到某些领导的满意。
看过一则幽默,最应该丢弃的东西里面第一条就是,高中时期所有的课本和笔记。
学生成长的最本质的因素,一直为我们忽略甚至丢弃甚至反其道而行之……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经指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
教育工作者要看到学生现有的分数、成绩、知识,更应看到他未来的发展潜力,教育的最佳境界应该是激励并唤醒学生那沉睡在冰山之下的巨大的潜能。
学生内在的兴趣、爱好、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与潜能一旦被激活,学习和阅读将成为其内在的自觉习惯,必将产生无可遏止的力量和速度。
我们可以说,那水面之下的巨大的“八分之七”才是学生发展的真正动力。教师的重要工作是关注学生学习的隐性素质,使学生自己产生求学、上进的动力,只有这样他们才有可能奔跑的更快更远,才能登上更高更美的山峰。
一直期待着真正有助于学生发展的教师与教育的出现,或许当我们以“冰山理论”作为参照标准去评价学生、教师及至教育时,这种等待会不再那么漫长。
三、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当教师有了正确的学生观,如何才能像中医一样,在教育学生的过程当中,能够透过他们的问题行为,看到背后的核心的问题所在,像中医一样点中要穴,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要做到这一点的话,我们要了解冰山理论。冰山理论把每个学生的内在心理状态,比喻成是一座冰山。
这个冰山最上面那一层,就是行为,比如撒谎、攻击、网络成瘾等。教师在看待行为的时候,首先要有一个正确学生观。其次,要透过行为,看到其内在的心理本质。教师要从最底下的层次一一地往上看。
三、冰山模型理论是由谁提出来的?
最近时间自由,正好在某个公众号看到推荐孙圈圈老师的体验课程,之前读过她的书,干货很多,可读完书之后啥也不记得,那是因为没做笔记。现在打算一边学习一边做笔记,加深理解运用到实践中。冰山模型,可能很多人听过,但真正用起来的人应该不多。此模型由美国著名心里学家麦克利提出,如果没运用起来它只是个知识点,如果运用起来,可以解决一半以上的学习和发展问题。作用:首先运用得比较多的是找工作,当然不仅仅是这个领域其他比如找伴侣、教育孩子等等一切能用得上的地方。先了解各自的含义。一、知识和技能冰山模型从上到下有很多要素,最上面的要素是知识和技能。知识比如财务知识、人力资源、预算知识,或者冰山模型之类的知识。技能:指你所具备的某项专门技术,比如开车、绘画、使用ps软件等等。一个人的知识和技能是可以后天习得,也是非常显性,容易看的出来,所以被称为冰山上的部分。那知识技能与工作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呢?如果说每天工作中接收的信息量很大、感到恐慌和焦虑,那可能是知识技能跟岗位不匹配。比如作为一个小白初入行对行内的一点都看不懂,这个不是问题,可以通过后期看书学习、请老师指导、向别人请教等等补上。二、能力冰山模型中间的要素是能力,比如学习能力、思考能力、创新能力、沟通能力等等。相比知识和技能,能力高低不是一下通过比如一个证书、几道题目考察就能看出来,而是要看他在处理问题时候的行为。我觉得可以通过看一个人处理问题时就能看得出来。比如周末孩子在家里调皮,不好好穿衣服洗漱,任我再三催促都无济于事,这时娃他爹出马“威胁”说限你在5分钟内穿好,不然我把你现在的样子拍个视频发到你们班级群里去,让大家看看......最后孩子照做了,不得不说,他在处理这件事情上能力比我好。知识技能与能力的最大区别是什么呢?知识技能属于特定领域,而能力是通用、可以迁移的,往往看见很多古今中外的一些大咖在各个领域都混得非常好。比如都知道齐白石是很牛逼的大画家,其实他之前做木工也是很厉害,后来他又学习诗文,同年就出版著作。再说现在生活中很多例子,简书一哥彭小六,看他的标签和头衔就知道了。三、价值观、性格、动机这些要素在成年之后很难被改变,会受基因、家庭教育、童年经历等等的影响。价值观是你判断事物的标准,比如我刚毕业的时候做某金融产品的电话销售员,我总觉得那个产品是骗人的,但实际产品还是有一些参考作用,不能尽信,心里时而抵触需要不断说服自己那个产品其实很好,可想而知我的销售成绩很一般,过后没坚持多久就离职了;刚好今天听一个做微商的朋友说:她们的产品自己用得很好,团队的老大也很牛逼、培训超级厉害,只要听话照做,过不了多久也会像那些老大们一样提豪车买名牌,不过她还是放弃了,因为她总觉得是要去拉人头做代理。如果对所做的事情不是发自内心的认同,那就是价值观上的不匹配。性格特质就是个人的行为偏好,比如内向还是外向,网上有很多的测试,比较有名的是MBIM性格测试,可以很好地分析出你的性格。动机,如果你感觉自己没有动力,做事提不起劲来,那可能是现在的工作跟你的动机不匹配。比如你很喜欢挑战的销售工作,那让你一天去坐班肯定是不干的。了解冰山模型后,我们知道,工作跟伴侣一样,“匹配”比“优秀”更重要。如果说我们对一份工作不喜欢,有可能是缺乏知识技能导致的慌乱和焦虑、缺乏能力导致的挫败和低效、价值观不匹配导致的矛盾和纠结,动机不匹配导致的没热情,或者性格特质不匹配导致的心累。世界上的岗位这么多,那怎么选呢?把目标岗位用冰山模型分析一下,就可以了,具体分4步。1.确定一个目标岗位2.在招聘网站上,搜索岗位要求;3.按照冰山模型,综合分析这些招聘需求。其实,招聘需求也是按照冰山模型来写的。4.按照岗位需求模型,与自己进行对比如果是冰山底层的因素不匹配,则不建议选择这个职业,因为这些要素后天很难改变,如果是知识、技能不匹配,未必不能选,因为大部分知识和技能是可以后天学习的,只是看是否愿意投入时间罢了。我们平时看工作,大多只是看冰山表层,比如薪资、学历、办公环境等等,但最终这份工作能不能做好、是否有成就感,还是由很多隐形要素决定的。搞明白“我应该选择什么样的工作”比“我应该如何在别人认为的好工作里面成功”要重要得多。我们所学习的每个方法论和模型,都不是只能解决一个问题,而是可以解决几百甚至上千问题,当然这个就需要多动脑筋了。
四、冰山模型分类?
冰山模型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麦克利兰于1973年提出了一个著名的模型,所谓“冰山模型”,就是将人员个体素质的不同表现表式划分为表面的“冰山以上部分”和深藏的“冰山以下部分”。
五、冰山意识理论?
冰山理论:是萨提亚家庭治疗中的重要理论,实际上是一个隐喻,它指一个人的“自我”就像一座冰山一样,我们能看到的只是表面很少的一部分——行为,而更大一部分的内在世界却藏在更深层次,不为人所见,恰如冰山。包括行为、应对方式、感受、观点、期待、渴望、自我七个层次。
六、倒冰山理论?
冰山理论:是萨提亚家庭治疗中的重要理论,实际上是一个隐喻,它指一个人的“自我”就像一座冰山一样,我们能看到的只是表面很少的一部分——行为,而更大一部分的内在世界却藏在更深层次,不为人所见,恰如冰山。包括行为、应对方式、感受、观点、期待、渴望、自我七个层次。
七、深入解析冰山模型理论:揭开企业问题背后的真相
冰山模型理论简介
冰山模型理论(Iceberg Theory)是一种用于解释问题的分析工具,由美国作家海明威提出。该理论通过比喻冰山,将问题的表面现象与潜在原因进行区分。类似于冰山,只有一小部分问题是显而易见的,大部分问题都隐藏在表面之下。这个理论在管理学和心理学领域广泛应用,帮助人们更深入地理解问题背后的真实原因。
冰山模型的三层结构
冰山模型将问题分为三个层次,每个层次代表了问题的不同维度:
- 表面现象(Visible Level): 表面现象是问题最明显的部分,容易被观察和识别。这些问题通常是直接可见的,人们可以通过直观的观察和分析获得相关信息。然而,这个层次的问题只是冰山的一角,隐藏着更深层次的潜在原因。
- 隐含规律(Pattern Level): 隐含规律是问题的次级原因,无法直接观察到,需要通过数据分析和模式识别才能发现。这个层次包含了导致表面现象的模式和趋势,可以帮助我们找到问题产生的机制和规律。
- 基本假设(Deep Structure Level): 基本假设是问题的根本原因,是问题存在的基础和根源。这个层次的问题往往是不可见和难以捉摸的,需要深入思考和分析才能找到。了解基本假设可以揭示问题的内在机制和影响,从而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冰山模型的应用
冰山模型理论可以应用于各个领域,帮助企业排查和解决问题。以下为一些应用案例:
- 市场分析: 通过冰山模型理论,企业可以深入了解市场中的潜在因素,如消费者需求、竞争对手的策略、供应链状况等。这可以帮助企业制定更精准的市场营销策略。
- 人力资源管理: 冰山模型理论可以帮助企业了解员工的潜在需求、职业发展动机、工作满意度等因素。通过分析冰山模型,企业可以制定更好的员工激励措施以及培训发展计划。
- 问题解决: 冰山模型理论可以帮助企业找出问题的根本原因,并解决那些一直被忽视的潜在问题。通过深入分析冰山模型的各个层次,企业可以制定更全面和长远的解决方案。
结语
冰山模型理论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有效工具,可以帮助企业识别问题的真实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在管理和决策过程中,对问题进行全面的分析和理解非常重要。通过应用冰山模型理论,企业可以更好地调整策略、优化资源、提高效率,从而取得更好的业绩和发展。感谢您阅读本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八、探索冰山理论:了解冰山理论的定义和经典案例
什么是冰山理论?
冰山理论是一种心理学理论,比喻人们只能看到事物表面的一小部分,而事物的更大部分则隐藏在表面之下,就像冰山的大部分潜藏在水面下面,因此该理论也被称为“冰山效应”。
冰山理论的经典案例
以下是一些冰山理论的经典案例,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 案例一:不良行为的背后
一位企业中的员工经常迟到、旷工,导致工作质量下降,很多人只看到他的行为问题,却忽视了他私下里家庭问题所带来的心理压力。这就是冰山理论例证的典型情况,员工的不良行为只是表面现象,其背后可能有更深层次的原因。
- 案例二:社交媒体上的焦虑
在社交媒体上,用户常常展示出美好的生活瞬间,照片中的笑容和幸福只是冰山一角,而隐藏的是他们生活中的压力、挫折和困惑。人们只看到了社交媒体上的精心策划的一面,却忽视了这些背后的真实故事。
- 案例三:领导者的挑战
一个领导者常常被外界认为冷漠、苛刻,而其团队成员却了解到,领导者承受着巨大的工作压力和家庭问题,导致外在表现较为严肃。这个案例也充分体现了冰山理论,表面上看似严厉的领导者,其内心其实充满挑战与矛盾。
通过以上案例,我们可以更全面地理解冰山理论,它提醒我们在面对事物时,不要被表面现象所迷惑,应该用更加细致的思考去理解事物的本质。
感谢您阅读本文,希望通过了解冰山理论和相关案例,您能更好地理解事物表象之下的真实含义。
九、冰山模型构成要素?
知识和技能 冰山模型从上到下有很多要素,最上面的要素是知识和技能。知识比如财务知识、人力资源、预算知识,或者冰山模型之类的知识。 技能:指你所具备的某项专门技术,比如开车、绘画、使用ps软件等等。一个人的知识...
能力 冰山模型中间的要素是能力,比如学习能力、思考能力、创新能力、沟通能力等等。相比知识和技能,能力高低不是一下通过比如一个证书...
价值观、性格、动机 这些要素在成年之后很难被改变,会受基因、家庭教育、童年经历等等的影响.
十、冰山模型原因分类?
冰山模型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麦克利兰于1973年提出了一个著名的模型,所谓“冰山模型”,就是将人员个体素质的不同表现表式划分为表面的“冰山以上部分”和深藏的“冰山以下部分”。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