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啊~关于两会的论文……

泛旅传媒 2023-01-14 15:53 编辑:admin 294阅读

一、急啊~关于两会的论文……

“忽远忽近”,如果现在让我来描述自己与“两会”的关系,我会用这四个字。

远,这是一直以来我对“两会”最深的体会,这个字一直藏在一幅画面里:街上值勤的交警和带着红袖章的大爷大妈;停满车辆的天安门广场;写着“两会”出席者与媒体记者的轿车。如果用三种颜色来描述,那就是:红、绿、黑;如果用两个词来形容,那就是:庄重、严肃。就这样,一年又一年,但我的生活与两会的距离依旧遥远。

即使是现在,我依然觉得这个字是真的。看着参会记者们忙碌奔波的身影,有些羡慕也有点同情:羡慕他们胸前挂着的记者牌,羡慕他们可以为新闻这样奔波,羡慕他们时刻像打仗的工作状态;同情他们很累很忙,同情他们的正常生活被打乱,被“关”在一个“大笼子”里,除了会场、驻地、报社,哪也不能去,为了新闻牺牲了自己的生活。这样,距离就产生了,其实我离“两会”依然很远。

近,我没想过自己会这样关注两会。我每天睁眼就开始看各大新闻网站,点击着各个关于两会的新闻,阅读着代表委员们的各种发言,领会着两会的精神。我忙碌不堪,可是依旧充实,依旧欣慰。因为我在用自己的方式向两会靠近,也期待着有一天,我可以走进两会现场,去给自己一个真正真实可感的两会。

远和近,原本是冲突的两面,可是现在,在我的身上,似乎在感受着这种冲突之下的融合。在三月我拉近自己与两会的距离;虽然我只能在外围观望,但我渴望尽可能地参与。如果真有那么一天,我还会有现在这样的感觉吗?还会在远和近之间奔波忙碌吗?

答案留给未来!

二、今年两会有多位代表委员纷纷“声讨”超时加班现象?

是的,今年两会有多位代表委员纷纷“声讨”超时加班现象。

3月10日上午,在全国政协总工会界别讨论“两高”工作报告的小组会议上,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总工会研究室主任吕国泉提出,“超时加班与体面劳动、舒心工作、全面发展不相符,与国家提倡的提升人民生活品质也脱节。希望‘两高’像重视治理欠薪一样,重视解决超时加班问题。”

此番呼吁引发现场热议。吕国泉委员指出,目前,加班现象在某些行业甚至普遍制度化和严重超时化,涉及人群广泛,对劳动者身心健康不利,应当引起足够关注。

全国政协常委、香港工会联合会荣誉会长林淑仪则认为,长期加班加点,严重挤占劳动者休息时间,使职工身体处于疲惫状态,工作效率下降,也容易发生意外安全事故。特别是近些年新业态劳动者超时加班现象更严重,有些送餐员为了多接单长时间奔波在路上,导致一些交通事故。

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王美华指出,很多超时加班都是“隐形”的。比如,自从有了智能手机,有了工作微信群,很多人的上下班时间界限就模糊了,有的企业要求员工24小时在微信群里待命,漏接电话或不及时回复就算违规,甚至会遭到开除。

根据劳动法,我国实行劳动者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8小时、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44小时的工时制度。但近年来,一些企业推行“996”工作制,把每天早9点到岗,工作到晚上9点,每周工作6天当作有奋斗精神的标志。对此,不少委员表示:必须遏制这一现象,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保护劳动者身心健康。

扩展资料

996工作制的危害:

1、增加过劳死风险

从打不起精神,到浑身酸痛,到开始患病,再到癌症潜伏,只有4步。别以为太累了只要休息就行,据统计,中国每年有60万人因过劳而死亡,当休息也不能缓解你的劳累,一定要把节奏慢下来,996真的会增加猝死风险。

2、患上各种病

996工作制需要久坐,很多人除了吃饭喝水上厕所,都是从早坐到晚。英国的一项研究显示,每天久坐6小时,早死风险会增加25%,

长期久坐不动饮食差、长期熬夜喝水少,可能会导致心脏病、癌症、糖尿病、消化系统疾病、腰背劳损、下肢血栓、眼病、痔疮等多种疾病。白领们大多数都有各种小毛病。

3、变得不开心

身体状态和精神状态是息息相关的,早9点工作到晚9点,不仅压力大,视觉上的疲劳和身体上的疲劳还会让人的心情变得“生无可恋”。

参考资料来源:观察者网-杨元庆称联想旗帜鲜明反对996,多位委员呼吁遏制超时加班

三、外长王毅举行第五次两会记者会现场怎么样?

今日上午10时,中国外交部长王毅将就“中国的外交政策和对外关系”回答中外记者提问,这将是王毅外长第五次在两会记者会回答中外记者提问了。

从2014年到2017年的4场记者会上,王毅外长共回答了中外记者提出的73个问题。去年,王毅外长更是创纪录地回答了21个问题。

每年全国两会的外长记者会,都是外交部长直面中外媒体“拷问”的关键时期,问题会涉及中国外交与大国关系的方方面面。据了解记者会的有关人士向澎湃新闻透露,外长记者会的准备工作历来是一个长期的任务,因为过去一年发生的外交事件都可能成为被提问的问题,同时还必须要为未来可预见的情况作相应的准备。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已参加过多次外长记者会的驻华外国记者表示,外长记者会一直都是他系统了解中国外交、了解中国过去一年对国际事务态度的重要平台。

让世界了解中国,减少误解和疑虑

刚刚过去的2017年,“不论对世界还是中国,都是具有特殊和重要意义的一年。”去年底,王毅外长在出席2017年国际形势与中国外交研讨会并发表演讲时说,“对世界而言,国际格局和力量对比正处于发展演变的重要关头,各种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日益增多,诸多新问题新挑战层出不穷。人类社会再一次走到历史的十字路口,是开放还是封闭,是合作还是对抗,是共赢还是零和?对这些问题,各方都在认真思索。在此过程当中,大国作出什么样的选择,将会牵动世界的未来发展,也攸关人类的前途命运。”

而在此背景下,各方也期待今日即将上演的外长记者会,能够解答在这变化世界的中国立场。在外交学院公共外交研究中心主任陈雪飞看来,外长记者会一直是两会记者会的重头戏,是中外社会了解中国整年外交动向的重要窗口。

在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陈雪飞表示,“外交部长就两会中有关中国外交的关键议题与中外记者互动,传递信息,回答记者提问,这一方面增大了信息的透明度,预设了人们理解信息的语境,帮助中外媒体更为及时、充分地了解中国外交的新政策以及中国在大国关系上的新趋向,特别可以就一些热点问题和敏感问题阐明观点,从而增进世界对中国的了解与信任,减少误解和疑虑。”

陈雪飞指出,通过这一形式,在与媒体互动过程中,外交部长亦可释放一些引导信息,有效地为媒体未来的关注点和报道点设定议程;最后一方面,记者会不仅是一个单向的信息传递过程,它还是一个双向的沟通过程,记者特别是外国记者的提问,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国外受众如何看待中国以及最关注中国的哪些方面,这将有助于我们更有的放矢地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

严肃议题不卑不亢,偶尔也有“卖萌”时刻

过去几年,王毅外长有时也会“帅气卖萌”。

作为中国与世界的一个沟通渠道,每年的外长记者会在时间安排上页非常巧妙。过去4年,外交部新闻发布会都安排在了3月8日上午,这也给了王毅外长向女记者致以妇女节节日问候的“机会”。除此之外,有时引经据典,有时也会“帅气卖萌”,中国外长在这场发布会上的表现与细节常给人们印象深刻。

严肃时,中国外长不卑不亢、有礼有节表达中国态度,比如2016年记者会上对所谓“南海仲裁案”的有力回击:“菲律宾的一意孤行,显然有幕后指使和政治操作。对于这样一场走了调、变了味的所谓仲裁,中国恕不奉陪。”2017年,面对美韩执意部署“萨德”问题,王毅严辞说道,引进“萨德”显然是一个错误的选择,不仅有违为邻之道,而且很可能使韩国陷入更加不安全的境地。

外长也是亲民的,比如王毅外长2017年以“三十而立,四十不惑”形容中美关系,以及用银婚形容中国与东盟建立对话关系25周年等等。尤其让人印象深刻的是,2015年,王毅外长还用“剪刀手”打出了“双引号”手势,表示中国朋友圈扩大。外交部公共外交办公室官微“外交小灵通”随后发博称:“外长也卖萌”。

“外交部长是一个公职,特别是在两会外长记者会上,外交部长在世界镜头的聚焦之下,因此一定程度上他们的公众形象也是中国形象的一张名片,所以每次两会记者会之后,就外交部长个人的表现总会在海内外公共讨论平台成为热点。” 陈雪飞指出,但另一方面,外交部长总是由鲜活的个人担任,所以每个人都会带上鲜明的个人色彩,比如他们的语言特点以及他们的手势、体态等,这在外长记者会上会充分的展示出来。正是通过这种公共与个人的巧妙融合,为两会外长记者会增添了靓丽的色彩。

〖王毅外长两会精彩答问〗

2017年

谈“一带一路”

“一带一路”是中国的,但更是世界的。“一带一路”版权虽属中国,但收益为各国共享。

谈中美关系

我们希望中美关系能真正超越旧观念,打开新视野,步入更加稳健、成熟的“不惑之年”,走上一条让两国人民安心、让世界各国放心的宽广大道。

谈中国外交

中国,将继续做国际形势的稳定锚,世界增长的发动机,和平发展的正能量,全球治理的新动力。

谈朝鲜半岛局势

朝鲜半岛局势正在呈现新一轮紧张。当务之急要做的,就是亮起红灯,同时刹车。

今后,我们仍愿做一名“扳道工”,把半岛核问题扳回到谈判解决的轨道。我想强调的是,拥核不会安全,动武不是出路,复谈还有机会,和平仍有希望。

谈中美俄关系

新时期的中美俄关系不是你上我下的跷跷板。三方应当一起做加法而不是减法,一道谋共赢而不是零和。

谈台湾问题

台湾地区与任何国家建立或保持所谓“外交关系”,都缺乏国际法依据,都没有正当性,也必然是没有前途的!台湾当局应该认清这一大势。任何人、任何势力都不可能阻挡中国最终实现国家的完全统一。

谈多边主义

我们现在身处的国际体系,是70多年前先辈们在二战废墟上搭建起来的,凝聚了各国的共同心血,汇集了人类的集体智慧。就像一座精心设计的大厦,最核心的基石是多边主义,最重要的支柱是以联合国为代表的众多国际机构。

谈南海局势

中国人的海洋观推崇郑和,看重海洋合作,而世界上有些人信奉马汉,热衷控制海权。在21世纪的今天,我们希望海上的合作更多一些,各方的信任更增几分。

2016年

谈G20

让G20从杭州再出发,让世界经济从中国再出发。

谈南海岛礁建设

中国不是在南沙最早部署武器的国家,也不是部署武器最多的国家,更不是军事活动最频繁的国家,“军事化”这顶帽子扣不到中国头上,有更合适的国家可以戴。

谈所谓“南海仲裁”

在南海这一舞台上,曾有过殖民侵略,有过非法侵占,现在又有人兴风作浪,还有人炫耀武力。但是,就像潮水来了又退去一样,这些图谋最终都不会有结果。历史终将证明,谁只是匆匆过客,谁才是真正主人。

谈中美关系

中国不是美国,中国决不会也不可能成为另一个美国。我们无意取代或领导谁。建议美国朋友更多学习体会一下中国5000年积淀的历史文化传统,不要动辄套用美式思维来判断中国。想清楚了这一点,中美关系的前景就会豁然开朗。

谈中日关系

俗话讲,治病要断根。对于中日关系而言,病根就在于日本当政者的对华认知出了问题。面对中国的发展,究竟是把中国当作朋友还是敌人,当作伙伴还是对手?日方应认真想好这个问题,想透这个问题。

谈中国公民海外权益

人民的利益大于天。同胞走到哪里,我们的领事保护与服务就应跟随到哪里。我们将全力为大家撑起一把越来越牢固的保护伞。

2015年

谈“一带一路”

“一带一路”的理念是共同发展,目标是合作共赢。它不是中方一家的“独奏曲”,而是各国共同参与的“交响乐”。

谈中美关系

中美是两个大国,不可能没有分歧,分歧也不会因为构建新型大国关系就一夜消失。但我们不必总是用显微镜去放大问题,而是要更多端起望远镜去眺望未来,把握好大方向。

谈中日关系

70年前,日本输掉了战争。70年后,日本不应再输掉良知。是继续背着历史包袱不放,还是与过去一刀两断,最终要由日本自己来选择。

谈中国参与解决国际热点问题

如同博大精深的中医之道,对待热点问题首先要把准脉。以客观公正态度,搞清来龙去脉和是非曲直,不偏听偏信,不乱开药方。

谈南海岛礁建设

中国在自己的岛礁上开展必要的建设,不针对也不影响任何人。我们不会像有的国家那样跑到别人家里去搞“违章建筑”,也不会接受在自家院里施工时被人指手画脚。只要是合法合理的事情,我们就有权利做。

谈反腐

反腐败永远在路上,国际追逃追赃也决不会松懈。外交部将与世界各国加强沟通协作,将反腐败国际合作这张天罗地网织得更密,让再狡猾的狐狸也无处可逃。

谈中国公民海外权益

外交部设立全球领事保护应急呼叫中心“12308”热线,为海外游子与祖国亲人之间架起了一条全天候、零时差、无障碍的绿色通道。我们希望更多同胞知道这条热线,用好这条热线。有困难,请拨12308!

海外民生工程只有进行时而没有完成时。“中国脚步”走到哪里,“中国保护”就要跟到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