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给媒体提供线索有奖励吗?
有奖励
如果经核实线索真实,是可以获得奖金的
寻找新闻线索是新闻采访的第一步,随着新闻媒体舆论监督的加大,媒体间的竞争越显激烈;各大媒体纷纷开设读者来信、新闻热线等多种渠道面向全社会征集新闻线索。截止到目前,全国90%的各类媒体均设有24小时新闻热线。
近几年网络媒体的兴起,使得很多线索得意快速的被各媒体所得知。部分网站也专门开辟了新闻线索的征集平台如西祠胡同、华媒记者论坛、新华网均都开设了面向网友的新闻线索征集平台。
网络新闻线索征集平台的出现,为各媒体从业人员提供了在更短时间内得知线索、在更短时间内一条线索被多家媒体采用追踪的泛传播平台,同时也加剧了媒体的竞争力,让更多真实的新闻不再因个别媒体的瞒报而消失在公众眼中
二、给媒体提供线索有奖励吗?
有奖励
如果经核实线索真实,是可以获得奖金的
寻找新闻线索是新闻采访的第一步,随着新闻媒体舆论监督的加大,媒体间的竞争越显激烈;各大媒体纷纷开设读者来信、新闻热线等多种渠道面向全社会征集新闻线索。截止到目前,全国90%的各类媒体均设有24小时新闻热线。
近几年网络媒体的兴起,使得很多线索得意快速的被各媒体所得知。部分网站也专门开辟了新闻线索的征集平台如西祠胡同、华媒记者论坛、新华网均都开设了面向网友的新闻线索征集平台。
网络新闻线索征集平台的出现,为各媒体从业人员提供了在更短时间内得知线索、在更短时间内一条线索被多家媒体采用追踪的泛传播平台,同时也加剧了媒体的竞争力,让更多真实的新闻不再因个别媒体的瞒报而消失在公众眼中
三、融媒体中心编制待遇是什么?
并没有在网络上公开发布,需要了解的可以电话咨询融媒体中心人事部。
融媒体中心是由广播电视台,有线电视台,周讯社三家单位整合,连同宣传部门的新闻宣传职能,政府办信息中心的新闻传播职能,一并整合组建融媒体中心差额事业单位。
这整合的三家单位,有财政拨款的全额事业编,有差额拨款事业编,还有自收自支的事业编。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新进的人员实行差额财政拨款。
题主想知道融媒体中心事业编是不是有前途?首先要弄清楚这个融媒体中心什么性质单位?全额财政拨款单位工资待遇有保障,差额财政拨款单位,需要单位补贴一部分经费。
还有,事业单位编制人员可以评定初中高职称,也可以从事管理岗位,提拔单位管理人员。融媒体中心站在新时代引导舆情发展的前沿,很有前景,很有意义,很有价值。
融媒体中心的设立意义:
理念的创新,除了扩展对媒介既有的狭义理解之外,还意味着对传统媒介产业链的新认识。媒介的产业链不再仅局限于新闻生产、交换、消费等环节中,产业链的线条也会因新媒体的加入而有新的变化。
移动互联的“内容+服务”模式是融媒体时代的另一种模式创新。特别是对于在第一个10年错过主流阵营的纸媒网站而言,这无疑是最好的一个机会。纸媒网站在移动互联时代的获利模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成为移动互联的“内容提供商”,通过内容贩卖获利,如手机小说、手机视频、无线音乐下载等。
另一种是成为移动互联的“服务提供商”,通过研发相应的服务,如移动定位、手机查询、移动社区等收取增值费用。 在移动互联的各类信息类业务中,除了传统的网页浏览之外,以Push形式推送移动广告、新闻的业务发展非常迅速。而3G时代提供了整首音乐下载的便利,使得音乐下载将延续2G时代的威力,为其内容提供商带来丰厚回报。
此外,移动互联的其他服务如“移动即时通信(IM)”和“移动电子邮件”因其清晰的收费模式,网站也能从这两种业务模式中收获应有之利。此外,基于位置的信息服务也非常有发展前景。
四、融媒介主要做什么的?
“融媒体”是充分利用媒介载体,把广播、电视、报纸等既有共同点,又存在互补性的不同媒体,在人力、内容、宣传等方面进行全面整合,实现“资源通融、内容兼融、宣传互融、利益共融”的新型媒体。目前新型媒体还不是一种固化的成熟的媒介组织形态,而是不断探索不断创新的媒体融合方式和运营模式。
我们对媒体融合的探索已经有好多年,但成效未如人意。近年来,融媒体似有取而代之的趋势。从知网上相关的文章可见,2017年1800多篇,2018年3100多篇。2019年至今已有1200多,而同期媒体融合的文章只有1000多篇。这说明媒体融合进入了深度融合阶段,即要融合成一种新型的媒体――融媒体。
但要让传统媒体转型为融媒体,谈何容易,恐怕需要一个突破口。这个突破口就是县级融媒体,相对来说,传统的县级媒体比较弱小,转型的习惯阻力并那么大,要打造成一种全新的媒体较为容易。于是,在中央的顶层设计下,一种自下而上的媒体融合实验开始了,一种新型媒体就在中国最基层的行政区域迅速崛起。
融媒体也是传媒转型的概念,时下人们对融媒体的认识往往是站在传统媒体视角的,这无疑带有很大的局限性和带后性。目前不少地方对融媒体的理解往往只是停留在行政规划和部门调整上,对互联网传播规律和新媒体发展趋势缺少必要的了解,有的换汤不换药,有的新瓶装老酒,致使局面迟迟打不开。
诚然,融媒体并不是可以一蹴而就,还需要做大量工作,还需要更大努力和更多创新。融媒体建设面临许多前所未有的新问题新挑战。有些地方上面动下面不动,有的地方媒体动,但相关配套措施未跟上。融媒体的掌舵人很重要,换脑子不行的话就要换人。学习型的领导和员工,融媒体是做不起来的。
如何做好融媒体,笔者认为先要搞清楚”三是“和”三不要“:
一、融媒体是技术媒体。融媒体是互联网时代的产物,因此需要应用各种互联网新技术,这些技术应用包括三部分:一是支撑融媒体的技术接入,包括基于云计算的基础平台和连接各种应用平台;二是基于用户需求的内容生产和分布,如数字技术、推荐算法等;三是满足垂直领域和个性化需求的服务提供,如电商、支付等。这里面既要硬件建设,也要软件开发。
二、融媒体是融合创新。融媒体的”融“需要将不同所有制、不同媒介组织和不同的社会资源通过整合、转换和配置在一起,这就意味着创新和挑战。而在其中,制度创新、体制改革、机制创新和顶层设计至关重要,需要兼顾公众、政府和市场各方的利益。这里面既有竞争与合作的博弈关系,也有开放与控制的平衡要求,因此在推进中需要过人胆识和足够智慧。
三、融媒体也是智媒体。之前我写过 〈智媒体“智”在哪儿?〉 一文,指出智媒体的智主要在于人工智能。人工智能对于融媒体,不只是解决效率问题,还要解决效益问题,比如说通过大数据了解用户喜好满足用户需求,进而取得融媒体商业利益。对于媒体来说,不仅要解决效率和效益问题,还要解决价值问题,如智能把关和优化算法体现文化价值,实现融媒体社会效益最大化。
四、融媒体不是面子工程。融媒体不要搞政绩工程,而要搞民心工程。融媒体不是你搞一堆服务器,开发几个APP就搞起的,在第三方媒体社交平台上运营好你的账号,还是要以人为本,以满足用户需求为第一要义,群众在哪里你的服务就到哪里,才是玩转融媒体的核心。融媒体也不要搞成虎头蛇尾的烂尾工程,要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以及相应的配套政策支持。
五、融媒体不是单一媒体。融媒体是一种多功能的媒体,它不只是是新闻媒体,还可以提供政务和生活服务。既是当地的新闻信息总汇,也提供政府传播和百姓生活的综合信息服务。融媒体不仅要做内容产品和服务产品,还要做关系产品,就也是说要花大力气做连接建立紧密的用户关系。只有连接用户才能有效传播,只有开启服务功能才能发挥喉舌功能。
六、融媒体不是一种模式。目前融媒体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少有现成的经验和成功的模式。即使有一些先进经验,也是建立在符合当地实际情况和用户需求的基础上,切不可以盲目模仿,照搬照套。融媒体不要限于一种模式一个套路,而应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融媒体还要与自媒体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进入”你是我,我是你“的深度融合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