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度深寒之地,马里亚纳海沟,迄今为止只有一个人类到达过那里,这人是《泰坦尼克号》导演詹姆斯·卡梅隆(James Cameron)。
马里亚纳海沟全长约2550千米,相当于辽宁锦州到广州的实际距离。平均宽度70千米,深度6~11千米,将珠穆朗玛峰放置在马里亚纳海沟底部,峰顶不会露出海面。
深潜器承受的压强,相当于一根大拇指上叠放两辆悍马
卡梅隆说,人类登上了月球、探测车在火星表面探索、地球地表的卫星照片随处可见,人类认为地球已探索完毕,实则不然。海洋深处依然是个迷,而海洋的极深处,从来没人见过。
卡梅隆就要做这个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探底马里亚纳海沟!
拍摄《泰坦尼克号》时,他曾33次潜入海底,有着丰富的海下作业经验。
在制作电影《阿凡达》的同时,卡梅隆着手打造他的私人深潜器——“深海挑战号”(Deepsea Challenge)。
与以往横卧的潜水艇不同的是,这支深潜器是立式造型,据说是受甲香鱼启发(又称玻璃鱼)产生的灵感。
而内里的座舱——这只直径约1.2米的大钢球就前前后后锻造了三年。
尽管球状物体可以降解压力,但这只钢球在马里亚纳沟底承受压强每平方英寸约为1万6千磅(1磅=0.907184斤),相当于两辆悍马叠放在大拇指上。
假如钢球在水下变形,将会以超高音速内爆,卡梅隆会在两微秒之内变成肉酱。
这只是海底上百种可怕的死法之一。
比如球舱起火、或是舷窗焊接口破裂,涌进的海水可以瞬间将人劈成两半。
卡梅隆说,自己必须将注意力从“会不会死?”“死后谁去通知老婆苏茜?”转移到“是否还有更为可行的安全方案?”
2011年12月8日,深潜器打造完毕交付使用。
马里亚纳海沟深处到底有啥?
从1954年柯克·道格拉斯主演的《海底两万里》开始,好莱坞便对深海进行了无尽的意淫。但这部电影除了获得当年奥斯卡最佳特效奖,在科学领域基本没有实质性突破与贡献。
话说“涉浅水者见鱼虾,入深水者见蛟龙”,粗略给大家拉个表单,愈向海底深处愈有怎样的发现——
水下1~3米,这是普通人游泳玩水的深度;
水下20~30米,这是潜水珊瑚礁的居住深度;
水下40米,这是休闲潜水者的训练下潜深度;
水下60米,这是大型掠食动物虎鲸的势力范围;
水下70米,这是鲸鲨活动范围,鲸鲨是现在人类已知世界上最大的鱼,全长可达20米,寿命约为100年、甚至130年;
水下100米,这是北太平洋巨型章鱼活动的范围(身体展开长度4.3米);
水下150米,可见度只有地表的1%;
水下200米,这是皇带鱼的活动深度,皇带鱼体长约3~8米。皇带鱼亦称地震鱼,这种鱼游到海面上来大家可就要小心了;
大家可以总结一个规律,越往海底深处,生物体型越小,因为缺氧、高压、缺乏光线照射,大型动物无处觅食。
在2-3千米处,可发现罕见的大嘴琵琶鱼,学名鮟鱇。
我们在不少影视作品中见过鮟鱇的身影——
2012年2月19日,卡梅隆在巴布亚纽几内亚海域试潜时,还真的与它狭路相逢。
到了海底0.4-7千米处,甚至许多新物种还没来得及被科学家发现和命名,比如小飞象章鱼(2014年1月被发现);
2014年12月,科学家曾在马里亚纳海沟8145米海床上发现了一种鱼类——狮子鱼!
它体态优美,通体莹白,全身没有一片鱼鳞,科学家们不禁感慨,它不像我们人类已知的任何生命。
詹姆斯·卡梅隆在沟底发现什么了?
北京时间2012年3月26日5时52分,詹姆斯·卡梅隆坐着他的深潜器正式入水探险。
期间卡梅隆不免紧张,他甚至全程都在自言自语排解这种焦虑。
下沉4千米之后他自嘲道:“原来一直以为泰坦尼克号残骸才是海洋最深处,现在感觉那只是自家车库门口而已。”
而他的妻子苏茜则身处指挥部,紧张兮兮盯着工作人员。
两个小时后,詹姆斯·卡梅隆的深潜器终于触底——35787英尺(约合10908米)。
可别小看这一瞬间,这是与人类登上月球意义等同的壮举!
根据卡梅隆的镜头和解说,我们看到的马里亚纳海沟沟底,是无尽的荒漠,到处是细腻的火山灰沉积物,有几次卡梅隆险些撞上斜坡,我个人感受这仿佛是海底的撒哈拉沙漠。
卡梅隆说,身处沟底的三个小时里,他感觉非常孤独。
他在那里采集了一些生物样本,片尾字幕显示——卡梅隆在那里发现了68个新物种!
中午时分,卡梅隆在结束六个小时的探险后,安全返回水面。
片中我另一个印象深刻之处是卡梅隆和妻子苏茜的感情真好,结婚十四年的夫妻,在对讲机里仍亲昵地称呼对方“宝贝”。
这个纪录片《深海挑战》我曾想拿给小朋友看,开拓视野增长知识,但后来我犹豫了,打消了这个念头,因为本片举张的冒险精神太过孤绝,前提条件太多,还是推荐给成年朋友较为妥当。
关于新发现的那68个新物种,卡梅隆并没有一一展开详解,以他凡事留一手的风格,估计要待数年后才会公之于众。
片尾,卡梅隆只提到马里亚纳沟底有相当于北美洲面积的海底尚为处女地,人类的足迹从未到达过那里。
卡梅隆感慨道:“每个探险家都有一个共同点,他们知道冒险是值得的,因为他们拓宽了知识范围,人类不该失去那种动力,无论是对海洋、太空、上火星、到外行星、甚至冰冷的卫星……不论是什么,我们必须保持热情不减、不坠凌云之志!”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