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的化学成就有哪些啊?

泛旅传媒 2022-02-25 23:37 编辑:严宜 236阅读

1951年 G.T. 西博格、
E.M. 麦克米伦(美国人) 发现超铀元素

1952年 A.J.P. 马丁、
R.L.M. 辛格(英国人) 开发并应用了分配色谱法

1953年 H. 施陶丁格(德国人) 从事环状高分子化合物的研究

1954年 L.C.鲍林(美国人) 阐明化学结合的本性,解释了复杂的分子结构

1955年 V. 维格诺德 (美国人) 确定并合成了含硫的生物体物质(特别是后叶催产素和增压素)

1956年 C.N. 欣谢尔伍德(英国人)
N.N. 谢苗诺夫(俄国人) 提出气相反应的化学动力学理论(特别是支链反应)

1957年 A.R. 托德(英国人) 从事核酸酶以及核酸辅酶的研究

1958年 F. 桑格(英国人) 从事胰岛素结构的研究

1959年 J. 海洛夫斯基(捷克人) 提出极普学理论并发现“极普法”

1960年 W.F. 利时(美国人) 发明了“放射性碳素年代测定法”

1961年 M. 卡尔文(美国人) 提示了植物光合作用机理

1962年 M.F. 佩鲁茨、
J.C. 肯德鲁(英国人) 测定了蛋白质的精细结构

1963年 K. 齐格勒(德国人)、
G. 纳塔(意大利人) 发现了利用新型催化剂进行聚合的方法,并从事这方面的基础研究

1964年 D.M.C. 霍金英(英国人) 使用X射线衍射技术测定复杂晶体和大分子的空间结构

1965年 R.B. 伍德沃德(美国人) 因对有机合成法的贡献

1966年 R.S. 马利肯(美国人) 用量子力学创立了化学结构分子轨道理论,阐明了分子的共价键本质和电子结构

1967年 R.G.W.诺里会、
G. 波特(英国人) 发明了测定快速 化学反应的技术
M. 艾根(德国人)

1968年 L. 翁萨格(美国人) 从事不可逆过程热力学的基础研究

1969年 O. 哈塞尔(挪威人)、
K.H.R. 巴顿(英国人) 为发展立体化学理论作出贡献

1970年 L.F. 莱洛伊尔(阿根廷人) 发现糖核苷酸及其在糖合成过程中的作用

1971年 G. 赫兹伯格(加拿大人) 从事自由基的电子结构和几何学结构的研究

1972年 C.B. 安芬森(美国人) 确定了核糖核苷酸酶的活性区位研究

1973年 E.O. 菲舍尔(德国人)、
G. 威尔金森(英国人) 从事具有多层结构的有机金属化合物的研究

1974年 P.J. 弗洛里 (美国人) 从事高分子化学的理论、实验两方面的基础研究

1975年 J.W. 康福思(澳大利亚人)研究酶催化反应的立体化学
V.普雷洛格(瑞士人) 从事有机分子以及有机分子的立体化学研究
1976年 W.N. 利普斯科姆(美国人)从事甲硼烷的结构研究

1977年 I. 普里戈金(比利时人) 主要研究非平衡热力学,提出了“耗散结构”理论

1978年 P.D. 米切尔(英国人) 从事生物膜上的能量转换研究

1979年 H.C. 布朗(美国人)、
G. 维蒂希(德国人) 研制了新的有机合成法

1980年 P. 伯格(美国人) 从事核酸的生物化学研究
W.吉尔伯特(美国人)、
F. 桑格(英国人) 确定了核酸的碱基排列顺序

1981年 福井谦一(日本人)、
R. 霍夫曼(英国人) 确定了核酸的碱基排列顺序

1982年 A. 克卢格(英国人) 开发了结晶学的电子衍射法,并从事核酸蛋白质复合体的立体结构的研究

1983年 H.陶布(美国人) 阐明了金属配位化合物电子反应机理

1984年 R.B. 梅里菲尔德(美国人)开发了极简便的肽合成法

1985年 J.卡尔、
H.A.豪普特曼(美国人) 开发了应用X射线衍射确定物质晶体结构的直接计算法

1986年 D.R. 赫希巴奇、
李远哲(中国台湾人) 研究化学反应体系在位能面运动过程的动力学
J.C.波利亚尼(加拿大人)

1987年 C.J.佩德森、
D.J. 克拉姆(美国人) 合成冠醚化合物
J.M. 莱恩(法国人)

1988年 J. 戴森霍弗、
R. 胡伯尔 分析了光合作用反应中心的三维结构
H. 米歇尔(德国人)

1989年 S. 奥尔特曼,
T.R. 切赫 (美国人) 发现RNA自身具有酶的催化功能

1990年 E.J. 科里(美国人) 创建了一种独特的有机合成理论--逆合成分析理论

1991年 R.R. 恩斯特(瑞士人) 发明了傅里叶变换核磁共振分光法和二维核磁共振技术

1992年 R.A. 马库斯(美国人) 对溶液中的电子转移反应理论作了贡献

1993年 K.B. 穆利斯(美国人) 发明“聚合酶链式反应”法
M. 史密斯(加拿大人) 开创“寡聚核苷酸基定点诱变”法

1994年 G.A. 欧拉(美国人) 在碳氢化合物即烃类研究领域作出了杰出贡献

1995年 P.克鲁岑(德国人)
M. 莫利纳 阐述了对臭氧层产生影响的化学机理,证明了人造化学物质对臭氧层构成破坏作用
F.S. 罗兰(美国人)

1996年 R.F.柯尔(美国人)
H.W.克罗托因(英国人) 发现了碳元素的新形式--富勒氏球(也称布基球)C60
R.E.斯莫利(美国人)

1997年 P.B.博耶(美国人)
J.E.沃克尔(英国人) 发现人体细胞内负责储藏转移能量的离子传输酶
J.C.斯科(丹麦人)

1998年 科恩( Walter Kohn) 发展了一套量子化学方法理论,分析分子的性质和分子的化学反应过程
波普( John Pople)

1999年 艾哈迈德-泽维尔 使“运用激光技术通过化学反应观测原子在分子中的运动成为可能”
(埃及和美国双重国籍)

2000年 阿兰·黑格 美国
阿兰·麦克迪尔米德 美国
日本白川秀树 发现了导电的塑料和研发具有传导性能 的聚合体

2001年 威廉·诺尔斯 美国
巴里·夏普莱斯 美国
野依良治 日 本 在更好地控制化学反应方面所作出的贡献 。这为发明治疗心脏疾病和帕金森病的药物铺平了道路

2002年 约翰·芬恩 美国
田中耕一 日本
库尔特·维特里希 瑞士 发明了对生锎蠓肿咏腥啡虾头?析的方法

2003年 彼得·阿格雷 美国
罗德里克·麦金农 美国 在细胞膜通道方面做出的开创性贡献

2004年 阿龙·切哈诺沃、
阿夫拉姆·赫什科 以色列
欧文·罗斯美国 发现了泛素调节的蛋白质降解

2005年 伊夫·肖万 法国
罗伯特·H·格拉布斯 美国
理查德·R·施罗克 美国 有机化学烯烃复分解反应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