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评价万达成立自媒体联盟?

192 2023-12-13 08:29

谢邀请。

资本打造自己的喉舌,是势在必得。

远了看,希拉里是资本的喉舌,这些资本不仅仅坚挺希拉里,更是有一大堆媒体为希拉里造势,当然包括撒谎和诽谤。在美国,对政治人物的诽谤成本是相当低的。政治人物的撒谎代价也很低。这时候,媒体的势力就变得非常强大。

你不要指望普通百姓是有判断力的,他们每个人都认为自己有判断力,然后被媒体骗一辈子。

马云已经收购了二十多家大媒体。还有无数的自媒体。

腾讯本身就是个极大的媒体。

百度用流量把自己变成媒体。一旦你成为媒体,就可以控制舆论,就可以要别人给你掏钱。

话语权是一种权力。它和暴力一样,是可以直接掠夺他人的财富的。

虎嗅网是阿里巴巴投资的媒体。

知乎网是腾讯投资的媒体。

雷锋网是小米投资的媒体。

在做媒体方面,王健林可谓后知后觉。他现在做自媒体联盟,已经太晚。

王健林的自媒体,有很多是万达原来的公众号。但是,这些公众号本来就商业气息太重,万达的古板风格十足,其实并没有很多订阅。王健林说有一亿,我觉得这得剥开水分才知道。

自媒体联盟搞什么宣言,也是挺搞笑的事。自媒体本身就是最没节操的一群人,无论是咪蒙还是罗振宇。

有些人投资自媒体,只是投资他们的话语。也有人看中某些人的自媒体能力,而一年亏损五亿,比如投资锤子手机。

现在的微博是这样的:如果你不加入它的官方广告联盟,你可能就没法涨粉丝,或者掉粉丝,或者被卖给别人当粉丝,即使你曾是大V,你发的广告有几个人看得到,也是鬼才知道。而一旦加入,可能短短几天就涨了几十万粉丝,然后微博可以收广告费。

当微博和微信成为最重要的自媒体根据地,大财团都想占据这个空间。当然,知乎也是非常重要的自媒体根据地,知乎里写的每一个问题,每一个回答,都可能是软文,比如说我这些天写的,大部分是给自己公司打广告,宣传我的理念、价值、审美、公司文化、产品定位。

所以,不管它有没有写利益相关,不管他是收费给别人写软文,还是像我这样自我吹嘘,都可以是别有用心的营销。你别真相信知乎主要是个知识分享点,这是资本主义时代,没有几个字不带着铜臭的。

曾经曲高和寡的简书网,也搞了一次大规模的软文大赛,就是给魅族写软文。魅族出了十几万块钱的奖金,吸引到四五千人给它写软文。

但是简书网更多的是自我营销的作者。你看看简书首页的那些标题,几乎都是咪蒙风格的文字。那些20来岁,19岁,17岁,16岁的乳臭未干的小孩子,在那里自我激励或指点江山,他们或许是营销自己,或许是希望把自己变成大V,当然也有些是纯粹的打鸡血——打鸡血以后没有去跳广场舞,却到简书写鸡汤文,也是因为被咪蒙和李开复之类的人熏陶得太厉害了,都没有别的犯病模式了。

在商业时代,名声可以随时变换为金钱。即使是争议很大的木子美,也成了著名自媒体和咨询师。

也有些虽有名声却不好好利用的,比如崔永元,半夜三更长年不懈地反转基因,揭露农业部,跟农大的学生吵架,跟方舟子吵架。还有他的同事王志安,也是跟方舟子吵架,发挥调查记者的才华,寻找方舟子的各种罪证。

这是因为他们并不需要太多的钱,央视的收入,和偶尔的兼职,足以让他们过得比普通的北京老百姓更富裕,而王、崔都是没太强烈物欲的,所以没必要当自媒体挣钱,不如吵架解气。

但是,并非每个人都跟崔永元王志安那样不去挣大钱却用生命陪人吵架。

大多数的人,还是很在乎今日头条的千人万元计划,一个月一万元的收入,对他们而言是很不错的。还有一些人,甚至连这个收入都没有,只能使劲刷自己的公众号作假骗大家,花钱买微博僵尸粉骗别人,装作自己已经是个大V的样子。有些或许是为了虚荣心,但是大多数是营销号或者已经被资本收买的营销号,即使这些营销号表面上都是搞科普的。

如果你看看微博和知乎,你会发现小米的官方人员特别多,每天都得发。雷军自己也发。有人曾统计过雷军某一天在微博被人骂7000多次,但是他依然坚持不懈地发微博,为啥呢?毕竟发微博不需要广告费,不发微博就浪费自己的千万粉丝了。

有些公司不像小米这样到处让自己的员工当自媒体,他们直接雇佣自媒体集团,其中有一种自媒体集团叫水军。对水军最热爱的,大概是魅族和华为。

而VIVO和OPPO,则走另一条路:他们的代言人是韩国明星。他们根本没中文商标,老板也不出来讲相声看,也不对印度朋友唱are you OK,几乎没人知道他们的老板是谁,更荒唐的是,60%的用户以为他们是外国品牌,尤其肯能是韩国品牌。

所以,用这些代言人,这些自媒体,都是为了给你洗脑。小米经常被人骂过度营销,但是VIVO和OPPO的营销费用其实比小米高很多倍。小米的营销费用多用于组织线下活动给Miboy打鸡血,利用Miboy给他当免费的自媒体,就很高明。而VIVO的营销费用就是让你们以为韩国影星用的是他们家的手机,甚至误导用户以为他们是韩国货。

王健林打造自媒体,已经远远落后于其他资本。

VIVO占领三四线小镇,小米占领一二线城市青年,苹果成为一种信仰占据稍有有点钱的人,华为的生态位则与小米三星有点重叠,罗永浩靠讲相声讲故事占据情怀文艺青年。

但是王健林的自媒体联盟,我没发现他有特别的匹配自媒体的目标客群,这样一大群凑合起来的自媒体,他们如何对万达产品有用?

一个人会每隔十几个月买一次VIVO或苹果手机,会每隔三五个月买个小米的其他家用品,但是谁会天天惦记万达的房地产呢,除非他真有钱,有每年买房的癖好。

如果需要打造万达的品牌形象,几百个自媒体是不够的。不如电视天天打广告,或者学碧桂园城市森林到处贴。

但是万达的楼盘太多,不如城市森林单一。

以自媒体的low风格,大体上是不适合给房地产打造品牌的。

所以我觉得在营销方面,万达做得不好。自媒体不应该是万达的主要营销工具。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