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我是西安东郊,开学高二,想学摄影,有一些疑问,望有经验的人给予帮助,谢谢~~~
学摄影? 这是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 摄影学院高考考试内容 专业考的科目有素描、作品分析、摄影常识和面试 大连医科大学摄影系等一些院校在专业考试中科目是素描、色彩和摄影常识笔试,而南京林业大学的南方摄影学院在摄影考试中却却主要注重文化知识,只考作品分析和面试,也就是只考学生的文化水平,因为在录取时,他们更注重的是语文和外语水平。还有些院校比如鲁迅美术学院和西安工程学院等一些院校的专业考试,他们基本上不考摄影,也不对摄影知识有什么特殊的要求,
所以还是要有美术底子的 另外 英语要好 文化课在高考正常录取线中 会比较低
现在学的话 还有时间
如果将来你要报考大学 很无所谓 只要大学有你要考的系 都可以啊 专业课过后 就等文化课
培训机构 这个我没听说过 我也在西安东郊 不过我学的是美术 应该比你大一届
二、什么才是好的素描作品
(1)画素描多是从静物和石膏像入手,对于初学者来说独立完成是比较困难的,这时可以先放开写生而从临摹开始,可以先了解别人是怎么处理画面的,通过自己的笔尝试着临摹下来,并有助于增强自信心。
(2)但临摹最终还是为了更好地写生。在写生中需要自己去组织画面,首先要会观察,区分主次,抓住关键的形体。比如画石膏像先找出大的轮廓,确定大的比例,不要急于把每个细小的转折都画出来,构图准确了再寻找小的变化。
(3)接下去塑造体积的方法可以用明暗法,也可以用结构法,即俗称的明暗素描和结构素描。明暗法相对可以更自然真实地表现对象,在刚开始画的时候区分出大的黑白灰关系是较容易的,但在深入的过程中使这几个层次始终保持准确的比例则比较困难。最常见的毛病是暗部画得不够而灰面又跟进太多造成画面的“灰”,或反光部分画的太亮与亮面“抢”而造成“花”,或受光面画得太黑看上去“脏”等等。正确的“五大调子”是塑造物体体积感的关键,应先从色调最深的地方入手,一般明暗交界线颜色最深,先确定它,然后画出整个暗部,要注意明暗交界线、背光面、反光及投影的关系并自然过渡,这样各个层次之间就保持了较准确的明暗关系,但是暗部不能画得太黑,要留有余地。接着抓住细节开始深入,以某一处精彩点如眼睛或静物中靠前的物体开始,带动画面使之详细。但这时容易犯的错误就是钻入局部而失去整体,即徐悲鸿先生所说的“谨毛而失貌”,一处画得太充分,而其他没有整体推进,使画面不完整、孤立,这时就要提醒自己,局部画到一定程度就该保留而要考虑周围与之协调,要“尽精微,致广大”,随时从局部里跳出来把握整体。
(4)最后调整画面使之更具主观性以避免“自然主义”,比如为了突出空间关系可以把背景色调再压一压,琐碎次要的地方不让它太跳,从形到色都要弱化。另外投影的近实远虚也是表现空间感的一个重要方面。相反要增强主要部分的细节刻画,让画面耐看。
三、【素描】试卷 简述题????
这个百度文库里比我说的更详尽,我摘录给你。
【简述题】
1..简述人体训练的目的和意义。
审美活动是人类精神活动的重要内容,而人类审美观照的对象,又常常是人类自己。翻开美术史我们就会发现,人类对自己身体形象的研究和表现,几乎有着永恒不衰的兴趣。艺术发展的每一个时期,都会涌现出大量的人体艺术作品,它们透露和表达着艺术家所处时代的艺术观念与审美理想。所以说,人体首先是一种具有独立美学价值的艺术母题。
其次,我们的课题即将进人全身人物写生,在此之前,首先获得关于人体形象的深度知识是极为必要的。当我们表现一个全身着衣人物时,为了避免画出的衣着下面缺乏形体内容,我们需要透过现象看本质,人体即是本质。一旦我们熟知了人体,也就掌握了画人的关键。
人体作为造物主的杰作是既复杂又精美的。研究人体,不仅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关于其造型特点和规律的知识,还有助于培养和提高与我们的绘画技术同步增长的审美修养。
2..简述静物写生的要点。
静物写生的要点包括:立体感与空间感,明暗规律与色彩感,质感与量感。
一、立体感与空间感
在素描造型中,立体感与空间感的表现是互相联系在一起的,是构成画面整体感的重要因素。
1、立体感
立体感是指物体自身三度空间的体感表现,因此立体感又称体积感。在静物写生中,物体的立体 感主要通过以下因素,在二度空间的画面上暗示出来的。 即物体不同方向体面的透视缩形;不同方向体面的明暗色调层次;在光线照射下物体的投影。
对于物体自身体积空间的表现来讲,物体自身 的立体感是局部,画面的空间感是整体,明确这一关系十分重要。我们不能孤立地去塑造物体的立体感, 而必须将其统一和服从于相应的环境空间(画面空间)。将物体的立体感触入空间之中去表现,这是获得画面的空间感和整体感的关键。
2、空间感
空间感包括两个方面的因素。一是形体空间,即物体自身各部分之间的空间距离,以及物体与物体之间的空间距离。二是色彩空间,即物体所处环境与画者之间的距离,包括由于大气层空气中的微粒和尘埃对光线照射的影响。
形体空间主要是依据同一视点下统一的透视比例尺度,将处于不同空间位置的物体的透视缩形变化,准确地表现于画面而造成一种空间感觉。结构造型正是依据这一原理去表现物体的体积空间。
色彩空间主要是依靠明暗色彩的透视,如近实远虚、近浓远淡而造成的一种空间感觉。
形体空间是物体存在的本质表现, 是空间感表现的决定因素。物体之间或物体自身的透视关系错了,将直接影响到造型的准确性和空间存在的真实性。但以准确的形体空间为基础,通过明暗色彩透视即色彩空间的表现,则可以进一步加强物体之间包括物体自身的空间感,带来与环境空间和我们的心理感觉相谐调的韵味和情调,增强素描造型的真实感、生动感和艺术感染力。
二 色彩感与明度关系
1,色彩度与明度
任何色彩所具有的色相、纯度、明度,被称为色彩的“三要素”。而每一种色相都具有相应的明度。
素描是单色的绘画,对于色彩感的表现只能依赖于对不同色相的明度差异反映,即是说在静物写生中,要准确判断物体之间在一定的光源下,空间条件下,固有色的明度及其差异,这是色彩感表现的唯一依据。
2,明度关系与色彩感表现
素描是借助于丰富的明暗层次去塑造形体的,在光线照射下,物体所呈现的明暗变化是相比较而言的,素描不可能也不必要去如实表现客观物象光与色的绝对强度,它所需要正确的表现是明暗层次的比例关系,即明度关系。
明暗变化的五调子,是一切物体在一定光线下明暗变化的基本格局,其具体的明度关系,除了取决于物体的形体结构和光线条件外,同物体的固有色有着密切联系。具体地讲,运用五调子的规律表现物体的色彩感,应注意以下方面的问题。
物体的固有色不同,其五调子明度差别的比例也是不相同的。一般来讲,低明度色明度差别小,高明度色明度差别大。
物体五调子的明暗变化,一般来讲不应超出它固有色彩的范围,即是说应该在色彩明度的范围内扩展其变化,不能画得过明或过暗。
对色彩感的表现要服从于形体的塑造和表现。对于暗部客观存在的亮色或亮部客观存在的暗色,应按照五调子“的规律予以调整。
三、质感与量感
质,是指物体的物质展性。不同的物质给人以不同的视觉感知,这就是质感。如陶罐的粗糙,玻璃 的光洁,丝绸的柔软,金属的坚硬等。
量, 是指物体的重量。不同的重量给人以不同的 视觉感知,这就是量感。在造型艺术中,量感与质感 的表现是密切联系的。物体的量感和某些质感,本应 是触觉感知。当物体作用于我们的视觉后,唤起了我们的感知经验或某种心理联想,而产生了视觉上的质感和量感。
在素描造型申,对物体质感与量感的刻画,将使物体的表现更富于箕实感和感染力。
1、无光物体的质感表现
无光物体如砂锅、陶罐、缸钵笋陶质用品,以及纤维制品申的粗布、毛呢等,其质地粗细适中,反 射光不强,高光不明显。除深色无光物体外,明暗变 化的规体显示却此较全面。
陶质品的质地表现
陶制品的质地一般较为粗糙,宜用稍软的铅笔 以粗松的线条铺色调,中间色调变化丰富,应着力刻 画。深色陶制品暗部反光较弱,应注意处理暗部色调 的虚实关系。画暗部色调时要分层加色,用力不宜过 重,避免形成笔迹反光而影响质感的表现。
布料、呢料的质感表现
布料一般以多层次的线条, 在反复排列中组成 富于变化的色调,一次画完,易单薄生硬,要注意布 纹的结构关系和因转折而产生的色调虚实变化,这往 往是布料的粗细,厚薄质地表现的关键所在。
呢料与布料相比较显得厚而重,质地较粗,反 射光弱,其纹理转折特别给人以厚重感。深色调呢料 明暗的反差弱。表现呢料质感一般多用软铅笔,线条 粗松,依靠线条的多次重复组织色调,并注意控制明
度范围。
2、有光物体的质感表现
有光物体指釉陶、陶瓷日用品,玻璃器皿,金属 制品等。一般来讲,有光物体表面密度大,透光性弱, 反射力强, 因此对光源极为敏感;高光是光面物体最重 要的视觉特征,高光的亮度一般都很强,但由于物体 的形体特征,固有色的明度等差异,因此在其亮度、 形状及虚实关系上,都呈现微妙的变化。这些变化同 形体的塑造、质感的表现,有着密切的关系。
釉陶与陶瓷的质感表现
画釉陶和陶瓷物体一般开始用较软的铅笔铺 色调,适当地用布或手指擦拭,再用较硬的铅笔深 人刻画,以表现质地的密度和坚实感。表现高光要 注意其位置形状和明度。位置与形状不准,会破坏 物体的造型;明度把握不当,会影响其光洁度和质感 表现的真实性。在深人刻画过程中,线条要紧密, 不宜“松” ,不宜“跳” ,以利于质感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