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晶的个人成果

泛旅传媒 2023-01-14 21:30 编辑:admin 276阅读

张晶的个人成果

2010年被江苏省人民政府授予“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荣誉。

2013年被江苏省政法委聘为法律专家。

主持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课题1项、主持江苏省法学会重点课题1项;承担司法部法治科研课题1项、司法部司法行政课题1项。参与撰写专著10部。

在北京大学《刑事法评论》(4篇)、中国社科院法学所《环球法律评论》(1篇)、上海交大《人权法评论》(1篇)、新华社《领导参阅》(1篇)、江苏省党校《唯实》(2篇)、《法学家茶座》(1篇)、《金陵法学评论》(4篇)、《河海大学学报》(1篇)、《侨报》(美)、《中国监狱学刊》(10余篇)、《犯罪与改造研究》(20余篇)、《法制日报》(5篇)、《检察日报》(1篇)、《人权》、《21世界经济报道》、《文汇读书周报》等重要期刊发表学术、书评文章50余篇,大约50万字。其中,4篇文章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刑事法学》全文转载。

1995开始进行文学创作。先后在《评论》、《21世纪经济报道》、《文汇读书周报》、《江苏法制报》、《青春》陆续发表散文、书评40篇。长篇文学书评“爱的旅行”在美国重要的华文报纸《侨报》2005年6月3日副刊发表。

2007年,开始创作长篇小说。已出版长篇小说2部《总矫正师》、《爱上爱》;发表中篇小说1部《伊甸圣园》。其中,长篇小说《总矫正师》被中国法学会法制文学研究会评为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中国法制文学十大长篇小说。

2007年加入江苏省作家协会,2010年评为二级作家。

2010年5月,中国监狱学会教育改造学专业委员会、江苏省作家协会、江苏省监狱管理局联合在安徽合肥举办“张晶作品研讨会”。这是全国30万监狱警察的第一个以个人名字命名的作品研讨会。

张晶的基本情况

1995年《罪名辨析》(合著)获第一届安徽省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1997年《法学专业社会调查环节的改革与实践》项目获安徽省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002年《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理论与实践》(主编)获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第十四届学术研讨会优秀论著二等奖,《未成年被害人的心理表象及其与犯罪人的角色转换》获优秀论文三等奖;2004年《从大学的开放性谈大学生犯罪与法制教育问题》,获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第十六届学术研讨会论文三等奖;2006年《加强社区平安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保障》一文获第三届全国青少年犯罪社区控制理论研讨会论文一等奖,安徽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第二届学术年会法学专场“和谐社会与法治保障”论坛二等奖;2002年被评为全国青少年犯罪研究学术团体先进工作者;2003年被安徽大学评为优秀共产党员;2005年被安徽省法学会评为优秀学会工作者。

主要研究成果:

一、著作类:

《罪名辨析》(合著),浙江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理论与实践》(主编),安徽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探索与实践:安徽大学教育教学改革理论研究》(主编),安徽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治安管理处罚法概论》(合著),安徽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二、论文类:

[1]《惩治腐败必须加强法制》,载《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02;

[2]《罪名的语法现象分析》,载《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02;

[3]《关于宪法监督的比较与思考》,载《政法论坛》,1995/05;

[4]《当前影响社会治安秩序的消极因素及其对策研究》,载《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06;

[5]《减刑制度初探》,载《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2/01;

[6]《本科教学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与完善》,载《高等理科教育》,2002/04;

[7]《未成年被害人的心理表象及其与犯罪人的角色转换》,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理论与实践》,安徽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8]《教学事故的责任追究与预防》,载《中国大学教学》,2003/03;

[9]《交通肇事后因逃逸致人死亡案件探讨》,载《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05;

[10]《从大学的开放性谈大学生犯罪与法制教育问题》,载《青少年犯罪研究》,2004/06;

[11]《加强本科教学工作,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综述》,载《高教领导参考》,2004/14;

[12]《高智能犯罪研究》,载《法学》,2005/03;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法学文摘卡》2005/02摘要转载;

[13]《学分制及其构成要素》,载《探索与实践:安徽大学教育教学改革理论研究》,安徽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14]《试论犯罪的文化成因及防控》,载《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04;

[15]《不当得利行为能否构成侵占罪》,载《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5/05;

[16]《“论坛”案的犯罪学评析》,载《青少年犯罪问题》,2005/05;

[17]《契约伦理与当代中国权利立法》,载《法学家》,2005/06;

[18]《以学分制改革为抓手,优化人才培养过程》,载《中国高等教育》,2005/10;

[19]《现代教育理念下学分制管理模式的框架设计和运行研究》,载《高等理科教育》,2006/01;

[20]《扑克牌通缉令引发的法律思考》,载《广州公安干部学院学报》,2006/02;

[21]《对犯罪现象的理性认识》,载《武汉公安干部学院学报》,2006/03;

[22]《论犯罪欲抑制及其心理预防》,载《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05;

[23]《加强社区平安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保障》,载《第三届全国青少年犯罪社区控制理论研讨会论文集》,2006年8月;

[24]《文化冲突中的青少年亚文化群特征和成因探析》,载《青少年犯罪问题》,2006/06;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青少年导刊》2007/02全文转载;

[25]《留守儿童的权益保护及其法律对策研究》,载《青少年犯罪问题》,2007/03;

[26]《少年检察制度的阶段性构建与具体措施运用的探讨――结合暂缓起诉制度在少年检察中的试点》,载《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8/01;

[27]《浅谈“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的组织与实施》,载《教育教学改革与教育创新探索》,安徽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28]《论新<未成年人保护法>的五大特点》,载《青少年犯罪问题》,2008/01;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青少年导刊》2008/10全文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