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描述记者或者媒体行业生存状态的电影?

171 2023-12-16 04:56

1、西德尼.吕美特《电视台风云》(1976)

电视作为一种大众媒介,不仅以声、色俱备的立体化信息呈现为特征改变了以纸媒、广播单一调动人们视觉、声觉为代表的单一化的大众传播模式,也深刻影响了大众认知方式。随着电视的普及,政治、资本力量开始了以电视平台为依托的话语权争夺,这时候,自诩为第四权力的媒体,其自主性程度就成了其中的关键变量。《电视台风云》呈现了资本力量、政治力量对媒体的裹挟,对媒体人的异化,以及对社会大众的愚化作用。媒体人的情仇、大众的爱恨,都在荧屏方寸间得到充分折射。

2、理查德.柯蒂斯《海盗电台》(2009)

理想主义的坚守与消逝是电影中一个长青的主题。一座海上摇滚音乐电台,凝聚着一群爱好音乐、向往自由的发烧友,成为似乎游离于民族国家和现代社会之外的乌托邦。然后,权力、资本压力让电台面临着生存困境,怀揣理想的电台人终究无法抵御外在压力,不过理想并未幻灭。

3、陈凯歌《搜索》(2012)

我们的五代导演似乎始终都背负着沉重的包袱,那里有农民、有帝王、有历史、有国家,他们会择取一个小人物、一段小故事,但背后总有着对国家、民族和历史的思考。他们似乎不屑于去记录或描摹现实,即使去记录和描摹,也会试图从中折射超越个人、超越现实的那种属于民族、属于精神层面的意涵。于是,这群怀揣精英意识的导演呈现出了中国电影圈里最强的反思性和最为深刻的启蒙愿望。乍看起来,我们甚至无法将《搜索》与陈凯歌连接起来,这选题太当代、这故事太戏剧、这表意也太直接。但正是它的简单直接,让属于网络时代的网络暴力一览无余。

4、金秉祐《恐怖直播》(2013)

1998年韩国以“分级制”代替了“剪阅制”,1999年《生死谍变》拉开了韩国电影复兴的帷幕,其后,这个蕞尔小国爆发出了惊人的文化能量。而将政治隐喻和现实批判注入商业电影之中,也型塑了韩国电影独特的景观。《恐怖直播》有恐怖之名,但不是恐怖片;有直播之名,也不是媒体电影。但这部电影通过电视直播的窗口,在努力揭示些东西,表达些东西,然后会推动人们去思考些东西。这不就是媒体的作用吗?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相关评论
我要评论
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