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川地貌是怎么样形成的?

泛旅传媒 2022-09-08 00:33 编辑:钟振 158阅读

冰川地貌指的是在冰川作用下塑造的地貌。冰川的运动包括内部的运动和底部的滑动两部分,是进行侵蚀、搬运、堆积并塑造各种冰川地貌的动力。但它不是塑造冰川地貌的唯一动力,而是与寒冻、雪蚀、雪崩、流水等各种外力共同作用,才形成了冰川地区的地貌景观。

地球陆地表面有11%的面积为现代冰川覆盖,主要分布在极地、中高纬的高山和高原地区。第四纪冰期,欧、亚、北美的大陆冰盖连绵分布,曾涉及比现在更为宽广的地域,给地表留下了大量冰川遗迹。因此,冰川地貌广泛分布于欧洲、北美洲和中国西部高原山地。冰川地貌是鉴别冰川作用范围和性质的标志,对研究古地理和古气候环境的变迁有重大意义。因冰碛物的工程地质特性不同于其他沉积物,故对于研究冰川沉积地貌有较大的实践意义。

冰川是什么

冰川是指大量冰块堆积形成如同河川般的地理景观。在终年冰封的高山或两极地区,多年的积雪经重力或冰河之间的压力,沿斜坡向下滑形成冰川。

冰川多年积雪,经过压实、重新结晶、再冻结等成冰作用而形成的。它具有一定的形态和层次,并有可塑性,在重力和压力下,产生塑性流动和块状滑动,是地表重要的淡水资源。国际冰川编目规定:凡是面积超过0.1平方千米的多年性雪堆和冰体都应编入冰川目录。

冰川是水的一种存在形式,是雪经过一系列变化转变而来的。要形成冰川首先要有一定数量的固态降水,其中包括雪、雾、雹等。没有足够的固态降水作“原料”,就等于“无米之炊”,根本形不成冰川。

扩展资料:
中国冰川,主要集中分布于中国西部和北部,共计46,298条,冰川面积59,406平方公里,冰储量5,590立方公里;其中西藏为中国冰川分布集中地区,有冰川面积27,676平方公里。中国冰川年均融水量约563亿立方米,约占内河水资源总量的20%。

中国政府对冰川的主要研究机构为中国科学院及其所辖的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原中国科学院兰州冰川冻土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等。

地理

地表上的全部地理景观可以分为两大类,即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即文化景观)。

自然景观是指完全未受直接的人类活动影响,或受这种影响的程度很小的景观。如行云飞瀑、高山流水等。今日的高山地带、极地地带、热带局部地方尚存在这种自然景观,但随着人类活动作用的加强,这种纯自然景观日趋减少。

文化景观是人们为了满足某种需要,利用自然物质加以创造,并附加在自然景观上的人类活动形态(如图3.5)。如园林建筑、书画题记等。这一概念包括三个要点:一是自然物质是基础;二是人类有自己的创造行为;三是它表现的是人类活动的形态。例如,农田、道路、城市、村落等是人类生产和生活活动的景观;学校、法院、纪念碑、古岩画等是人类精神活动的景观,它们都是人类利用自然提供的物质,在原始地表上创造出来的。

建筑等人文的地理景观发展与变化比较显著,山川河流等自然地理景观较缓慢。

冰川地貌的简介

英文:glacial landform
冰川是准塑性体,冰川的运动包含内部的运动和底部的滑动两部分,是进行侵蚀、搬运、堆积并塑造各种冰川地貌的动力。但它不是塑造冰川地貌的唯一动力,是与寒冻、雪蚀、雪崩、流水等各种应力共同作用,才形成了冰川地区的地貌景观。
广泛分布于欧洲、北美洲和中国西部高原山地。分现代冰川地貌和古代冰川地貌两种。前者仅限于约占陆地面积10%的现代冰川分布区;后者主要指第四纪古冰川(最大覆盖范围占陆地面积的32%)塑造的地貌。
冰川地貌是鉴别冰川作用范围和性质的标志,对研究古地理和古气候环境的变迁有重大意义。因冰碛物的工程地质特性不同于其它沉积物,故研究冰川沉积地貌有较大实践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