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南山位于三水西南街道北26公里处,北接大塘镇六和片,东南邻龙王庙水库,为三水、四会两地的界山。原名大潭山,因山中有大小五个潭得名。清初,有嘉应州人在山麓建村叫大南村。“南”、“潭”音近,故改称今名。大南山现已被评为三水新八景之一,名曰“南山通翠”。
是六和生态旅游区的一朵奇葩。大南山最大的亮点是位于北回归线上,是佛山唯一位于北回归线上的山地。其主峰天心塘海拔547米,是区内第二高峰。整个山区葱宠苍郁。这里有为人所鲜见的无花果、无笃田螺、煎浓(焦)鱼、山斑和石蛤等野生动植物。
最令人神往的还是这里的山水,它从四面山沟汇集到海拔300米高的头潭之处,突然从峭壁上倾泻而下,如银河落天,气势雄伟。下面潭水冰凉澈骨,土人谓之为龙潭。满溢的潭水依着山势顺流而下,又形成一条条清澈的溪涧,两边绿树如盖,置身其中,虽炎夏亦感清爽凉快,使人留连忘返。
大南山比西樵山峻拔清纯,可惜却处身僻壤,没有得到有效的开发利用,也就不为世人所知晓。日出日落时,瑰丽无比,是登高观日的好去处。从世界地图上看,北回归线上的地貌特点大都是植被稀疏的沙漠或草原,但亚洲东南部却是植被常绿的阔叶林带,到处是葱茏景象。这是由于所处大陆位置与大气环流影响不同所致。大南山就处在北回归线上少有的绿色地理景观中,植被覆盖率达80%,丘陵面积占50%,水体面积占11%,生态环境优越,自然风光绮丽多姿。
人文旅游地理旅游的区别?
一、定义不同:
1.地理旅游资源:
指凡能使人们产生美感或兴趣的、由各种地理环境或生物构成的自然景观。
2.人文旅游资源:
是人类创造的、反映各时代、各民族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风俗民情状况,具有旅游功能的事物和因素。
二、特点不同:
1.地理旅游资源:
通常是在某种主导因素的作用和其他因素的参与下,经长期的发育演变而形成。
2.人文旅游资源:
由于各具传统特色,而成为旅游者游览观赏的对象。它们是人类历史文化的结晶,是民族风貌的集中反映,既含有人类历史长河中遗留的精神与物质财富,也包括当今人类社会的各个侧面。
三、联系:
地理旅游资源、人文旅游资源同属旅游资源,地理旅游资源在某种程度上是人文旅游资源的基础。
概念不同:
人文旅游就是到有历史人物和历史文化的地方去旅游。
地理旅游就是以自然旅游资源为体验观览内容的旅行。
人文旅游,因时而殊,因物而名,因人而显,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历史性、民族性、艺术性的特色。自然旅游是在亿万年自然地理环境的演变之中形成的,具有旅游功能的事物和因素。因此自然旅游和人文旅游这两类旅游资源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相映成趣的。自然旅游资源离不开人文条件的点染烘托;人文旅游资源离不开自然条件的造型布局。
地理 旅游欣赏景观建议
一、选择观赏位置:
1.距离:远距离观全景;近距离观局部
2.角度:
3.动态:沿一定线路观赏景观组合变化
二、把握观赏时机:某些景观随时间、天气、季节而变化
三、抓住景观特色:
①观赏前对景观加以全面了解,抓住景观特色
②观赏项目、活动方式、观赏速度等方面保持一定节奏,将观赏与思考结合起来
四、领悟自然与人文的和谐:
1.我国自然风景区的自然与人文相和谐:
2.我国园林的自然与人文相和谐:
3.我国风俗民情的自然与人文相和谐:
五、以情观景:
1.综合感受:
2.发挥想象:
3.移情于景,情景交融:
4.登山涉水,求质求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