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地理:战国时期长江中下游平原的自然和人文

泛旅传媒 2022-10-10 14:40 编辑:谈荔 148阅读

主要是冲积平原为主,当时人烟相对稀少,生产力水平相对不高

高考地理一般考哪些海?那些海峡?哪些湾?哪些运河?等等。

各省的情况不一样,你们省份的考纲应该会有说明

海洋:

1.太平洋的考察会涉及到人文地理的问题,和经济联系起来

2.由于大多数省市都是文综试卷,所以大西洋的考察容易和历史联系起来(这个主要的知识点是资产阶级革命的相关问题)

3.还有主要的南海和黄海的问题,还有地中海也是一个重点。

4.要理解好“五海三洲地区”的相关地理知识

海峡:霍尔木兹海峡、白令海峡、英吉利海峡、直布罗陀海峡、马六甲海峡都是比较重要的

湾:波斯湾是重点,还有墨西哥湾(这个一定是热点),几内亚湾基本上不怎么考。

运河:苏伊士运河和京杭大运河比较多,后者和历史联系密切

主要就这么多,希望可以帮到你,各省的情况不一样,仅供参考

高二地理旅游业

温带季风气候,气候适宜;海陆交通发达;优良的港口;广阔的内陆腹地;地处沿海地区;经济发达;政策支持。

高考地理城市化的相关知识

一、什么是城市化
1、人口向城镇聚集和城市范围不断扩大、乡村变为城镇的过程,就是城市化。
城市化的含义
(1) 土地的城市化(乡村用地变为城市用地)
(2) 人口的城市化(乡村人口变为城市人口)
(3) 一个城市等级提升的过程
(4) 一个区域城市等级体系形成的过程
城市化的标志:
①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持续上升
② 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逐渐转移
③ 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
2、人口向城市迁移的动力:社会经济发展——主要动力
(1) 推力:是指那些使得人群离开乡村的因素。(农村人口增长快,对土地压力大;农村收入低,社会服务短缺;农村受自然灾害影响大)
(2) 拉力:是指那些吸引人群到城市的因素。(城市就业机会多;城市社会福利保障程度高;文化设施齐全;城市交通便捷。)
3、一个国家城市化水平的衡量指标: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来表示,它体现了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4、城市化的意义:
(1) 城市市区域发展的经济中心,能够带动区域经济发展,而区域经济水平的提高又促进城市的发展
(2) 促使聚落形态、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的变化
二、世界城市化的进程
1、世界城市化的进程
2、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城市化进程的差异
三、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影响的表现:生物多样性减少;土地质量下降;对水循环的影响;对气候的影响。
2、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3、解决城市环境问题主要措施:1)严格控制大城市规模,分散大城市职能,建设新区和卫星城,努力推进郊区城市化,以缓解城市中心区的压力;2)对城市进行合理规划,加强对城市的管理,妥善处理好城市个功能分区的关系。
4、降低城市化对地理环境影响的途径:一方面在城市建设中,发展低污染的节能建筑和绿色交通,减少各类活动对环境的污染;另一方面是城市景观尽可能与山河湖植被等自然景观保持协调,建立一种良性循环。
知识扩展
1、城市化的含义。城市化一般是指人口向城镇地区聚集和乡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的过程,它包括两个密切联系的方面:一是农村人口转变为城市人口的人口城市化;二是农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的地域城市化。城市化主要有三个标志,其中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是最主要的标志,通常被用来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 城市化水平高低;而城市人口增加和用地规模则反映城市发展的合理性。
2、世界城市化进程。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其进程也与社会经济发展紧密相连。城市化过程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一般分为三个阶段,每个阶段在城市化水平、速度、地域扩张的趋势等方面都表现出不同的特征。而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分别处于城市化过程中的不同阶段,也表现 出不同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