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帮我介绍几种地质景观!

泛旅传媒 2021-10-14 01:09 编辑:admin 166阅读

陕西翠华山山崩景观国家地质公园为2001年3月国土资源部首批的11个国家地质公园之一,而且是全国第一批建成揭碑的国家地质公园。公园位于陕西省长安秦岭北麓,距西安市区20公里,主峰终南山海拔2604米,总面积32平方公里,是我国山崩地质作用最为发育的地区之一,山崩地貌类型之全,结构之典型,保存之完整,规模之巨大,旅游价值之高,经陕西省科技情报研究所检索,国内外罕见,素有“中国山崩奇观”、“地质地貌博物馆”之美称。

  《国语》记载:“幽王二年(公元前780年),西周三川皆震,是岁也……三川竭,岐山崩。”《史记》等也有此记载。据推测,翠华山山崩由地震诱发形成,最早有文字记载的为《国语》,其它关中地震对翠华山山崩形成均有不同程度影响。

  在地质历史上,翠华山属秦岭山脉,由中元古界(距今10亿年前)变质杂岩组成,秦岭北麓大断层从山北侧通过,其北侧相对下降形成关中平原,南侧抬升形成高耸的秦岭,一万年以来平均每年上升1.73—3.4毫米,构成了翠华山山体的岩石质坚性脆,经长期风化作用,也加速了山崩形成。

  翠华山山崩分布面积5.2平方公里,倒石量达3亿立方米,目前初步开发1.5平方公里,分布在水湫池、甘湫池、大坪三处,主要由残峰断崖,崩塌石海,堰塞湖三大部分组成。

  残峰断崖主要指玉案峰、甘湫峰、翠华峰及形成的山崩临 空面。三峰鼎立,负势竞上,突兀险峻,直冲云霄。“南望终南如 翠屏环列,芙蓉万仞直插青冥。”(清•陕西巡抚给乾隆奏章)玉案峰,海拔1688米:半峰劈裂,崩面平齐峻峭,好像玉案倒竖,甚为壮观。《关中记》载:“太乙谷东,山峰齐如案,峰腰有金华 洞,洞中常有冉冉行云如瀑则澍雨,故古诗有‘云从玉案峰头 起,雨自金华洞中来’之名句。”夏季,云雾翻滚,或玉带,或花朵,飘忽不定,满山弥漫,天地空灵。玉案行云与雁塔晨钟、杏园赐宴齐名,同为关中胜景。甘湫峰,海拔2045米,是一条长1500 多米,宽260-900米,高差约300多米的山岳,近南北就地崩塌,形成石海波涛的壮景。翠华峰,海拔1414米,似一巨大的铜 墙铁壁横亘翠华山中,南端被高达200余米的峭壁截切,形成 一条长近千米,高200多米,宽300多米的石坝,堵塞太乙谷。三峰气势恢宏,有玉笋簇生之姿,堡垒踞霄之势,堪称奇绝。特别 是太乙真人,此残峰似一长者凝目远眺,独立峰巅,晴时可见古 都西安之风貌,南五台之佛光。

  崩塌石海,总量3亿立方米,石块巨大,集中分布在翠华峰—甘湫峰和大坪,巨石堆砌,相互叠置,拔地而起,万笏朝天,或雄师望月,或猛虎下山,或仙女撒花,或顽童嬉戏,宛如石头的海洋,波澜起伏,浪击长空。著名景点有剑石、玉兔醉卧、通灵玉玺等,极富阳刚之气。崩塌石海在山崩过程中因石块崩落相 互欹嵌,形成了上百个洞穴,有天洞、冰洞、蝙蝠洞等。其中冰风 二洞最让人称奇,有“华夏八大冰洞”之称,洞内外夏季温差可 达23℃以上,冰洞夏季结冰,冷彻肌骨。冰洞,炎炎酷暑,冰柱倒立;风洞,盛夏六月,凉风习习。风洞是由两块巨石顶端相撑形成,高约近20米,宽2-3米,由于狭管效应和空气对流,洞中常有冷风嗖嗖。《类编长安》载:“冰井在厅(宁陕厅)北太乙玉案山,井深数丈,水落井中结冰暑不消,长安不藏冰,每于夏天于此取冰,谓之冰井。”现山崩主景区还有一夏之春景点,俗称小冰洞,夏季洞内冷气凝结飘向洞外,洞外四周还是鲜花初开芳草萌动的春天,煞是好看。蝙蝠洞洞长100余米,曲折迂回,宽窄不一,空间变换多样,在30米深处,千余只蝙蝠附于洞壁,翅声清晰可辨,为翠华一新奇。有好事者联云:“甘湫水湫湫上有湫,冰洞风洞洞中有洞。”“石室坐地九夏寒,洞奇通天三冬暖。”(陈少默)翠华山各种奇洞遍布丛生,有待进一步探究。

  玄关是游览冰、风二洞必经之地,两块巨石耸立,相隔咫尺,天成一线,上有一小桥,行人至此,昂首而望,有天门之感,无限神秘,莫不悚然。十八盘是崩塌石海的北侧边缘,高约200米,莽莽苍苍,巨石遍生,鹰崖瀑布倾泻而出,似一道银练,挂于山川,有中国山水画之感。

  堰塞湖,是指由山崩倒塌堵塞河流而形成,在翠华山有三处。一处在甘湫池,位于甘湫峰下,面积0.2平方公里,由于水源不足严重渗漏成为干涸之湖,故名甘湫池。甘湫池池底青草萋萋,牧马其上,有蒙古草原之味。一处在大坪,现由于泥沙堆积,池已被湖水冲积填平,故名大坪。一处在水湫池,系山体崩塌堵塞太乙河形成,又名天池、澄源池、太乙湖等。此堰塞湖,湖面长600米,宽100-300米,水深5-12米,水域面积0.14平方公里,可在其上划船,垂钩等。此湖有“秦岭明珠”之称,为秦岭72峪唯一一处堰塞湖,烟波浩渺,云蒸霞蔚,蔚为壮观,山崩巨石与天池湖光相融,碧峰绿水,奇石异洞,构成了一幅人间仙境。翠华山地貌形态多样、特殊、保存完整,体现在残峰断崖、崩塌石海、堰塞湖三个方面。山崩遗迹地质复杂,区内地层为中元古界宽坪群上亚群,本群黑云母斜长片麻岩、片岩及混合片麻岩为主。受混合岩化作用强烈影响,本群在翠华山主要为一套混合花岗岩为主,夹有黑云母和少量大理岩,混合岩化作用时期为印支期(陕西省地质局1989年)是国内混合岩发育的典型地区之一,山崩颗粒大,呈锯齿状、肠状等多种断裂,最大者可达60X40X30立方公尺,更是国内外学者进行混合岩化作用研究的天然实验室。山崩遗迹历史悠久,其形成经历了漫长的岁月,在长期的内、外力地质作用下,岩体节理不断加宽、加深,以巨大的岩块崩落谷底。崩塌岩块上擦痕、摩擦面等形迹清晰,至今,岩块裂隙仍在发展。目前可在不同部位观察到山崩由孕育、发展、崩塌方式,崩塌体从初期形成→发育→遗迹的完整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