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

泛旅传媒 2023-06-12 20:16 编辑:admin 183阅读

大兴安岭,中国北方的起点。

她蜿蜒南下,与太行山和雪峰山连成一线,纵分华夏大地的高原与平原。

俯瞰大兴安岭,她宛如一条舒展的巨龙:山脉构成了坚毅的骨骼;江河交织成了密集的血管;森林生成了丰盈的肉身与苍翠的鳞片;文明则锻造了勇于拓新的灵魂。

大兴安岭的火山口。摄影/邱会宁

万千表里,决定了大兴安岭灵动又多样的面貌。

她是东北脊梁。大兴安岭崛起于北域,塑造了东北平原内蒙古高原呼伦贝尔高原的轮廓,将内蒙古黑龙江吉林辽宁等地紧密相连,是骁勇豪迈的东北人民的“靠山”。

绵延起伏的山脉。摄影/杨孝

她是天然水库额尔古纳河黑龙江松花江嫩江等河流通过这条山脉凝聚一心,孕育了世界级的优质草原黑土地。对于整个东北与内蒙古的人们而言,大兴安岭不仅支撑着等产业的命脉,也是维持生命的粮仓饮用水源

蜿蜒于阿尔山地区的曲流河。摄影/邱会宁

她是中国绿肺。这片森林以不到3%的国土面积,肩负中国1/3的碳汇重任。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压舱石

被皑皑白雪覆盖的茫茫林海。图/视觉中国

她是文明分野游牧文化农耕文化在其两侧碰撞与融合,造就了北魏等王朝的巅峰传奇,书写了中华的半部历史。

驰骋在内蒙古草原上的少数民族。摄影/邱会宁

大兴安岭既是守护东北的绿水青山,亦是馈赠中国的金山银山。那么,是谁造就了这片奇迹山河?


贯穿东北的巨型山脉

大兴安岭的故事始于一片汪洋。几亿年之前,造山运动使得海陆相遇,而后海水东泄而出,板块之间的碰撞拼合造就了大兴安岭的雏形


东北脊梁

大地的频繁运动将大兴安岭原本险峻的面貌打磨得低平柔和。南部的最高峰黄岗梁海拔为2029米,全区内海拔高于1500米的山峰也仅有零星几座。

黄岗梁国家森林公园。图/视觉中国

虽然这条巨龙既不险峻,也不够雄伟,但她早早就在中华大地上崛起,塑造了东北部的轮廓。

从空中远望,这条贯穿东北的巨型山脉盘卧在约33万平方千米的土地上,相当于两个河南省的大小。从黑龙江的源头出发,大兴安岭延伸1400多千米,止于西拉木伦河北岸,深及赤峰内蒙古境内的“分岭”足足是黑龙江境内的两倍有余。


大兴安岭地跨黑龙江与内蒙古,内蒙古才是大兴安岭的“主场”。制图/孙璐,设计/九阳


山脉形成后,自然依旧施加着作用力。炽热的熔岩与刺骨的冰川在山体上留下一片片痕迹,形成了诸多绮丽的自然景观。


冰与火之歌

数亿年间,频繁且复杂的地壳运动在山脊附近施展威力,自北向南,依次形成了浑圆又壮观的诺敏河火山群柴河火山群阿尔山火山群达里诺尔火山群

阿尔山火山群的面积为亚洲第一、世界第二。图/视觉中国

2000多年来,在火山群之下,岩浆一直跃跃欲试。换言之,大兴安岭地带的大多数火山群是中国大地上为数不多的活火山

这些蕴藏着巨大能量的火山群为中国塑造了最适宜观测与欣赏的火山遗迹。其中,位于大兴安岭中部的阿尔山火山群独占鳌头,以辽阔且宏伟的火山遗迹称霸亚洲


大兴安岭的火山群大都分布在山脊附近。制图/孙璐,设计/九阳


在阿尔山的大黑沟摩天岭地带,高黏度的熔岩喷涌而出,慢慢冷却,固结成穹状的山包,造就了中国唯一的熔岩丘

熔岩冷却后形成的火山遗迹。摄影/邱会宁

不远处,熔岩更是雕凿了千姿百态的熔岩地貌,如熔岩绳、熔岩碟、熔岩洞、熔岩陷谷、地下暗河等。以石为基,奇景林立,石塘林因此得名。据说,《西游记》里孙悟空与王母斗气而踢落的灵芝仙草和仙蟾,便坠落在这片苍山石林之中。

雨水和融雪不断地流入火山口,形成了火山口湖。图/视觉中国


除了火山凿刻的鬼斧痕迹,冰川也在大兴安岭中留下了恢弘的杰作。

这片山脉曾被厚厚的第四纪冰川覆盖,大面积的冰体形成了冰盖。冰盖缓缓前行,从山地移向东部的平原。冰盖之下,冰川融水携带着山谷两岸卸下的岩块向前流动,岩块不断撞击周围的岩石,在低洼处形成一个个凹坑,即岩臼

冰川形成的岩臼地貌。摄影/健忘的行摄世界,图/图虫·创意


地处大兴安岭东南缘的青山岩臼景区便是中国唯一以岩臼花岗岩峰林地貌为主体的世界地质公园,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大、类型最多的岩臼群。

除了独一无二的地貌,岩浆与复杂的构造变动还在地下形成了富饶的矿产资源。


黄金之路

大地的力量丰富了大兴安岭的“内在”,使之成为中国最重要成矿带之一。这些矿产如坐标一般标记了岩浆与地下水的活跃地带,几乎遍布大兴安岭,仅黑龙江地区就分布着611处矿产地。这片仅占中国3%面积的土地,竟包含全国25%的矿种

扎赉诺尔露天矿,浓烟滚滚,火车轰鸣。摄影/王嵬

由古至今,大兴安岭为中国贡献了贵金属有色金属煤炭。黄金尤负盛名。黑龙江自古便被称为“金镶边”。清朝年间,大兴安岭的黄金年产量最高达10万两。为掘金开设的驿站,沿黑龙江上游左岸向西延伸到额尔古纳河畔,铺就了北方的黄金之路

蒸汽机时代的扎赉诺尔露天矿,现在已经全部废弃。摄影/苑春光

回到山脉本身,亿万年前的造山运动同样形成了大量的褶皱带断裂带地表水在这些区域中汇流、聚集,造就了大兴安岭内外丰富的水系与中国稀有的湿地资源,让这片山林成为中国不可或缺的天然水库


千河之地,天然水库

大兴安岭中流淌着500余条蜿蜒的河流。大大小小的河流如同纵横交织的血管,依附山脉骨骼而生。大兴安岭如屏障一般隔绝了区内河流的入海之旅,它们只能汇入湖泊与河流。冰封的积雪与夏季降水使这些河流呈现春汛夏汛,具有明显的丰枯交替现象。

被誉为“天下第一曲水”的莫日格勒河。摄影/老山货,图/图虫·创意

一部分河流向山脉外延伸,造就了黑龙江水系内蒙古流区辽河水系

东坡的南瓮河、奎勒河、洮儿河、归流河等水系一路向东,为东北平原输送了充足的水体;而西坡的敖鲁古雅河、莫尔道嘎河、根河等河流汇入额尔古纳水系和海拉尔河水系,滋养了呼伦贝尔高原内蒙古高原的丰茂草原。

地热造就的哈拉哈不冻河。摄影/杨孝


值得注意的是,内蒙古草原的年均降雨量在300毫米以下,而蒸发量却在2000毫米以上。也就是说,草原的水资源几乎全部来自从大兴安岭中流出的河流。

西拉木伦河孕育了红山文化,被史学界誉为“祖母河”。图/视觉中国


然而,一些水体未形成河流,它们聚集在土地之中,为大兴安岭乃至中国贡献了极为宝贵的湿地资源。几百万年前,随着松辽分水岭隆起,东北水系的河道开始变更。由于改道受阻,水系在山地平原中形成了大量的湿地


南瓮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存了完整的原始森林湿地生态系统。摄影/关卫宏

在我国被收录到《国际重要湿地名录》的64个湿地中,受大兴安岭滋养的湿地约占10%。这些湿地的面积高达东北土地面积的8%,这在中国境内极为罕见。

此外,大兴安岭身处高纬度地带,高寒气候使这片山林孕育了大面积的冻土。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冻土湿地是中国境内独有乃至世界少有的湿地类型。


大兴安岭的北部发育国内极罕见的多年冻土与岛状融区多年冻土。制图/孙璐,设计/九阳


如此丰富的水源,为大兴安岭中生命的繁衍奠定了基础。


北方的“药箱子”,东北的“动物园”

这片高纬度的山脉中分布着“林海之船”驯鹿、驼鹿、雪兔、紫貂、花尾榛鸡(又叫飞龙)等400余种奇珍异兽,以及约1800种稀有的野生植物。由于独特的气候条件,大兴安岭出产的野生蓝莓(当地人称之为都柿)更是具有世界级的优秀品质。

大兴安岭中的“神奇生物”:驯鹿、紫貂与青头潜鸭。图1摄影/邱会宁,图2,图3/视觉中国

因野生中药材资源十分丰富,大兴安岭又被誉为中国寒温带天然药库,盛产黄芪、苍术、赤芍、龙胆等600余种药用植物。

森林自身的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维持并优化了大兴安岭的生态环境。2015年,位于大兴安岭北部的汗马自然保护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定为世界生物圈保护区。2021年5月,对迁徙和栖息环境要求极高的世界极危物种青头潜鸭也出现在了大兴安岭之中。

大兴安岭中的珍稀药材:黄芪、赤芍与龙胆。图1,图3/图虫·创意,图2/视觉中国


这些珍稀动植物依托何种环境而生?森林便是答案。


千年林海,无山不翠

森林,是大兴安岭的灵魂。中国仅存的未受侵扰的原始森林景观之一,就坐落在内蒙古北端。森林覆盖了大兴安岭约74%的大地,所占面积比湖南省还要大。

覆盖率极高的大兴安岭森林。图/视觉中国


大国绿量

巨大的森林面积和森林蓄积量决定了大兴安岭在中国陆地生态系统森林碳汇领域中具有的极其重要的地位。目前,大兴安岭的森林碳汇量约为26亿吨,占中国森林碳汇总量的1/3,承担了极为重要的碳源碳汇使命。

大兴安岭中茂密葱郁的针叶林。摄影/老山货,图/图虫·创意

大兴安岭天然沼泽湿地的固碳能力也不容小觑,其碳储量甚至高于寒温带森林。仅沼泽中的毛赤杨的固碳能力就高于全国与全球平均值,灌丛沼泽白桦沼泽趋近全球平均值。

不过,即便是一片林莽,也存在多种生态。


一座岭,多个世界

洮儿河为界,大兴安岭被分为截然不同的南北两段:南段为东亚中温带阔叶林区,北段为欧亚寒温带针叶林带。我国仅有大兴安岭与阿尔泰山拥有寒温带针叶林,而大兴安岭的寒温带针叶林区最为完整、面积最大。

大兴安岭中的寒温带针叶林。图/视觉中国

此外,山体还从东西方向上分隔了两个典型的植被区。东侧为中温带夏绿阔叶林,西侧则是横贯欧亚的大草原带。大兴安岭西麓山地呼伦贝尔草原过渡的地带,保存了中国最完整、最良好的林草交错带

内蒙古的秋天,草林交错。摄影/邱会宁

在气候的影响下,这片以森林为主体的山河衍生出了多样化的生态环境,成为中国最重要的生态屏障之一。

被列为国家重点保护二级野生植物的兴安杜鹃。摄影/邱会宁

夏季,来自太平洋暖湿气流北上至大兴安岭,在沿着山脉爬升时冷凝降雨,将最后的水汽留在了山体东部的东北平原中,造就了世界上最肥沃的农作区之一。冬季,蒙古西伯利亚冷空气不断南下,在翻越大兴安岭时,将森林蒸腾的水汽化为深可及膝的积雪。

冰封林海。摄影/关卫宏


作为中国第二三级阶梯起始点的山脉,大兴安岭耗尽了深入内陆的夏季风的力量,划分出了季风区非季风区。从东向西,受到季风降水的影响,气候由湿润逐渐向干旱演变,植被则由森林变为草原荒漠

大兴安岭为中国第二三级阶梯的起点。制图/孙璐,设计/九阳


在中国境内,400毫米年等降水量分界线半湿润区和半干旱区分界线,以及牧区和农耕区的分界线,均以大兴安岭为起点,沿山体蜿蜒南下。而不稳定的季风,让大兴安岭成为农牧交错的生态区。

在大兴安岭中,隐蔽的地理位置与复杂的生态环境孕育了悠长的古文明,以及写就中国历史的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


古文明的摇篮,两种文化的分野

大兴安岭是最被低估的文明起源地之一。放眼西北,中国新疆、河西走廊等地因气候干燥而完好地保留了古代遗迹,大量的考古发现使得西北部的历史为人熟知。与此相比,地处东北隅的大兴安岭虽然孕育了中国历史上举足轻重的北方民族,却鲜有人探知。


隐秘的文明

早在10000多年前的旧石器时代东北古族群就在此繁衍生息。距今7000—5000年时,先进的细石器文化已在此诞生。如今,大兴安岭北部的呼玛十八站、塔河老汤河遗址等地出土的旧石器,以及中部的哈克遗址墓葬群出土的细石器,还保留着彼时文明的辉煌印记。

哈克遗址是中国北方原始社会的聚落遗址。摄影/老山货,图/图虫·创意

大兴安岭中隐藏的44处岩画(黑龙江境内29 处、内蒙古境内15处,单幅岩画多达3000幅)便与东北古族群的衍生丝丝相扣,这些由赭石绘就的岩画描绘了围猎敬神万物崇拜萨满三界等场景。


交唠呵道岩画位于黑龙江上游右支流的山岩间,交阿娘尼岩画位于额尔古纳河右支流的悬崖处。制图/九阳


近年,有学者在环太平洋岩画中找到了大兴安岭岩画中的“S”形蛇身鹿角龙形纹。这或许佐证了东北亚远古人类穿越白令陆桥向美洲大陆迁徙的过程。

滋生于原始林莽的古老文明更是激发了各种瑰异的想象。大兴安岭不仅是《鹿鼎记》中大清龙脉与宝藏的所在之处,还是《鬼吹灯》中通往幽冥洞府的入口,甚至与科幻相接,成为《三体》中红岸基地寻找外星文明的驻地。

除了孕育与传播古文明,作为自然与人文分界线起点的大兴安岭还起到了“长城”的作用。


见证文明的天然长城

由于位置绝佳且地势险峻,大兴安岭一度是战略要塞。著名经济学家王洛林先生曾说道:“明亡于东北,清衰于东北,民国败于东北……占东北,中华人民共和国得以建立。”大兴安岭是中华大地不可或缺的版图。

地势绝佳的北域山河。图/视觉中国

此外,大兴安岭的传奇之处在于:统一中国北方的拓跋鲜卑、建立大辽国的契丹、灭掉北宋的、征战欧亚的成吉思汗及建立大清帝国的女真,均源于此;留在大兴安岭中的鄂温克族鄂伦春族达斡尔族也创造了独一无二的森林文化。

在根河生活的鄂温克族人与驯鹿。摄影/卢文

然而,从西北或正北方向兴起的匈奴突厥等少数民族,却很难达成以上成就。

这是因为,大兴安岭的崛起在山脉东侧孕育出了松嫩平原辽河平原科尔沁草原;在西侧则催生出了呼伦贝尔高原内蒙古高原

在草原上游牧的蒙古族人。摄影/邱会宁

平原与高原的对立与互补,加之气候的变迁,不仅创造了适宜生物繁衍的东北沃土,而且塑造了游牧农耕这两种相互碰撞交融的文明。丰富的地貌与水源让生活在这里的民族既可以游牧、渔猎,又可以农耕。

踏上“新征途”的北方民族。摄影/邱会宁

而匈奴和突厥缺乏农耕的经验,只能向西侧的欧亚草原地带发展。正因如此,大兴安岭这片山河成为书写无数传奇的卧龙之地。

如今,北魏的辉煌已变为史书与遗迹,世代驰骋于林间的鄂温克人也放下了猎枪。那么,大兴安岭的下一个传奇究竟在哪里?

大兴安岭孕育肥沃的黑土地。摄影/邱会宁

2020年,一曲《漠河舞厅》触动了无数人的心弦,也让人回忆起大兴安岭这片功勋无数且正在经历转型的山林。

自2014年起,大兴安岭全面禁伐,长达半个世纪的林业大开发落幕。山林重归自然,人们的生活方式也随之改变。一些人选择走出山林,融入都市化洪流;而一些人选择留在这里,谋求一条育人育山的生路。


迎接转型的大兴安岭城镇。摄影/卢文

向世界展现这条绿色巨龙的美,便是一条生路。

大兴安岭,四季皆美,但冬季的凛冽冰雪,更赋予了这片山林别致的魅力。大兴安岭人热情又赤诚,他们积极向外展示着她的万千面貌。

热情又赤诚的“大兴安岭人”。摄影/邱会宁

她可以承载岩居川观的世外意象,呈现造梦之境,成为社恐人士最向往的居所。

她也可以献出山珍与河鲜,传承东北民族文化,留住帐篷与暖炕之间的烟火气。

山林虽无言,她的子民却在续写传奇

身着驯鹿皮衣的鄂温克族女孩。摄影/卢文

在大兴安岭人的坚守下,这条绿色巨龙正在以一种原始却蓬勃的力量重生。她卧于北域,守护华夏,馈赠四方。


编辑 | 野仁

图片编辑 | 奈福

地图编辑 | 孙璐

设计 | 九阳

封图&首图摄影 | 杨孝

本文系公众号【地道风物】原创内容

未经账号授权,禁止随意转载

参考资料
《中国国家地理》2012年第10期
《中国国家地理》2007年第4期
《大兴安岭地区矿产资源规划》(2009—2015年)
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科学数据中心 http://www.resdc.cn
大兴安岭地区行政公署 http://www.dxal.gov.cn/rwxa
刘兵. 大兴安岭地区晚古生代构造演化研究[D]. 吉林大学, 2014.
吴祥文. 大兴安岭多年冻土区不同林型土壤主要温室气体通量特征及气候变化的响应[D].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21.
武海涛, 杨萌尧, 于凤琴,等. 大兴安岭的冻土沼泽[J]. 森林与人类, 2018(12):6.
徐青乔. 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国有林区森林碳汇量的计量及发展潜力评价研究[D]. 东北林业大学, 2015.
伏鸿峰, 闫伟, 陈晶晶. 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森林碳储量及其动态变化研究[J].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13, 27(9):5.
牟长城, 王彪, 卢慧翠,等. 大兴安岭天然沼泽湿地生态系统碳储量[J]. 生态学报, 2013, 33(16):10.
赵振才. 大兴安岭原始森林里的岩画古迹[J]. 北方文物, 1987(4):4.
庄鸿雁. 大兴安岭岩画中的太阳崇拜与生殖崇拜——大兴安岭岩画的文化解析之一[J]. 黑龙江社会科学, 2013(5):4.
俞炜华, 南文海. “400mm等雨量线”、长城与农耕游牧民族的分界线[J].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1):7.
纪录片《山岭之歌》
纪录片《蔚蓝的故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