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童日记》到底想说些什么?

泛旅传媒 2023-08-05 14:07 编辑:admin 221阅读

不得不说,“恶童三部曲”的书评是最难下笔的书评之一。因为这个三部曲中包含了太多的真相和谎言。

“恶童三部曲”由匈牙利作家雅歌塔·克里斯多夫所写,包括《恶童日记》、《二人证据》、《第三谎言》三本书。

先从第一本书《恶童日记》开始, 《恶童日记》展现了一个让人难以置信的故事。孪生两兄弟因为战争被母亲送到边境上的外婆家,他们的外婆恶毒、吝啬,周围的人都叫她“老巫婆”,而外婆则叫两兄弟为“狗养的”。在外婆的家中没有半点温情可言,周围的人也对两兄弟冷漠残酷。在这种环境下,为了生存下去并适应环境,两兄弟开始了种种残忍的自我训练,比如彼此抽打对方,以适应外婆和别人对他们的殴打;用最难听的话骂对方,以适应在谩骂的环境中成长。这些情节已经让人触目惊心,但是最震撼也最让人动容的还要属这样一段:当两兄弟渐渐习惯了不堪入耳的谩骂时,只有一样东西让他们的内心无法平静--那就是母亲温柔的召唤,当他们想起母亲曾叫他们“我的小宝贝”时,冷酷坚硬的内心就会瞬间融化,他们会忍不住热泪盈眶,这是他们还有感情的唯一表现。他们渴望母亲的爱,冰冷的环境让他们不得不冰冷,但他们仍保存着最后一丝的爱与期盼,但怀念这份爱的代价是沉重的,它会让人痛苦,他们必须忍痛割舍,与过去彻底决裂,适应现在的生活。所以他们开始了最残忍的练习,就是不断地说“亲爱的!我的爱!我爱你们!我的小宝贝!”不断说让这些话习以为常,不断说让这些话失去原有的温情意义,变成平常的一句话,让它再也激不起内心的波澜,让心彻底变成死灰,变得冷酷不再有一丝温度。在所有事情之中,亲情和爱的泯灭、心的死去才是最残忍最让人痛心的。

在残酷的环境中,两个没人教育的小恶童只有自己教育自己,按自己的方式认识这个世界,他们有自己的善恶观,觉得不对的哪怕是很小的不对,他们也会扩大化地惩罚,因为他们心中没有爱与宽容。有一个经常帮助他们、像妈妈一样照顾他们的女仆只是取笑了即将被屠杀的犹太人,就被他们用偷偷隐藏的子弹毁了容,而且他们对此若无其事。

当战争快要结束,他们曾经日思夜想的妈妈要带他们走时,他们却抵死不走,让妈妈伤透了心,在拉扯中,一颗炸弹在院子里爆炸了,妈妈死了,死时眼中还带着泪水。可他们只是草草埋葬 ,当别人问起的时候,他们只说院子里落了一颗炸弹。

最震撼的要属本书的结尾,当两兄弟的父亲找到他们,想让他们帮助穿越边境的时候,他们竟然骗父亲走在前面,等父亲触雷被炸后其中一个人踩着父亲的尸体顺利越过了边境。等于是用自己父亲的血肉之躯当成排雷工具为自己铺路。

第一本书的内容到底戛然而止,让人大为震惊,也更迫不及待地想要进入第二本书《二人证据》的阅读。

《二人证据》写的是留在边境内的两兄弟之一--路卡斯的生活,这本书没有第一本震撼,但是它是三部曲中承上启下的关键性的一部。路卡斯在边境内形单影只,虽然有时也结识一些朋友,但始终无法排遣内心的孤独,他思念着他的兄弟。他对别人说他有一个兄弟,但却没多少人信他,大家认为那是他杜撰出来的。但路卡斯却深信兄弟的存在,虽然此时兄弟不在眼前,却天天存于路卡斯的思绪中,可以说无处不在。

在接近结尾处,情节急转直下,路卡斯在消失数年之后,他已身患重病、自知时日不多的兄弟克劳斯真的从边境外的另一国家回来找他了。这也是本书的书名《二人证据》所说的证据--即隐藏于路卡斯记忆深处的兄弟是真实存在的,不是臆想出来的,他们确实有两个人,不是一个。克劳斯的突然现身带来重大转机,似乎让一切都开始明朗并有了眉目。克劳斯读了路卡斯的手稿,拜访了路卡斯的朋友。但在本书的最后一段,一封信的出现又将前面的情节全部推翻,那是一封给D国大使馆的信,说一个叫克劳斯·T的人护照过期,没钱支付房费,请求D国大使馆付清费用后把此人遣返。这封信中还透露了一个至关重要的信息--他们在检查克劳斯·T的行李时发现了手稿,这些手稿全部是克劳斯·T一人写的,大部分人物都是虚构的,只有一个真实人物存在--就是《恶童日记》中的那个外婆。这一段话仿佛把读者都带入了深渊,因为这段话出现之前,大家自然而然地认为第一部《恶童日记》是两兄弟一起写的,而《二人证据》前半段路卡斯的生活就是路卡斯自己写的,可到了这里,这封信却说这些全部是克劳斯一个人写的,这是怎么回事?作者智慧地给大家出了一个巨大的谜题,读者仿佛不知不觉都跟着走进圈套之中,而要解开这个圈套,只有去看第三部《第三谎言》。

在《第三谎言》中,全部的秘密和兄弟俩一辈子难以平复的伤痕都被血粼粼地揭开。本书通过路卡斯、科劳斯两个兄弟各自的回忆,还原了事情的真实经过。原来在很多年前,两兄弟和父母幸福地生活。直到战争前夕,父亲婚外恋和母亲大吵,母亲开枪打死了父亲,而且走火打伤了儿子路卡斯的脊椎。四个人都被送进了医院,父亲死了,母亲疯了,路卡斯昏迷不醒。而科劳斯没人照顾。这时,和父亲婚外恋的女人安登妮雅收养了科劳斯。路卡斯则被送进了康复中心,母亲被送进精神病院,从此一家人骨肉分离、天各一方。几十年分离的种子在此刻深深地埋下。科劳斯曾经试着找过路卡斯,可是没有找到。在成长中,科劳斯爱上了自己同父异母的妹妹莎拉,但这注定是一段无果的爱情。最终,科劳斯找到了母亲,继续和母亲生活在了儿时的家里。而母亲,由于觉得自己打伤路卡斯心里有愧,成天念着路卡斯,同时对科劳斯无比失望,母亲的心里只有她的儿子路卡斯。多年以来科劳斯一直活在这种阴影之中。

而另一方面,路卡斯被母亲击伤住进康复中心后,由于母亲有精神病,从没去看过他,他的性格出现扭曲,开始嫉妒和报复别人,也就是《恶童日记》中所体现的性格。后来康复中心被炸,路卡斯无人认领,被送到了老农妇家,也就是《恶童日记》中说的“外婆”,其实这个老农妇和路卡斯并没有任何血缘关系,路卡斯只是暂时被寄养在她家里。但路卡斯按照自己的意愿把她写成了是自己的“外婆”,并杜撰了其他所有想象出来的人物。路卡斯在“外婆”家备受孤独与煎熬。“外婆”死后,有一天他碰到一个想穿越边境的男人,就和他一起走了。男人死了,路卡斯越过了边境,这就是《恶童日记》中父亲和两兄弟穿越边境的真实版。路卡斯因为埋怨母亲不来看他,所以在《恶童日记》里把母亲写死,还写到把母亲的骷髅挂在家里,这实际是他不想让母亲再离开的表现。

第二部《二人证据》其实是到了边境那边的路卡斯想象的他兄弟在境内的生活,同时把他自身的经历糅合到了故事里。故事中跛脚的小孩马迪阿斯就是他本人的化身,他就是由于母亲的枪击跛了脚了。什么两兄弟一起住在外婆家,一个人越过边境一个人留在边境内都是他的幻想。真实情况是只有他一个人在外婆家,只有他一个人越过边境。他的兄弟其实四岁时在母亲打死父亲后就和他分离了。路卡斯借由这些想象来抚平自己的创伤。他对此的解释是“我试着去写真实的故事,但是在某些时候,当这些故事因为本身的真实性而令人无法忍受时,我就必须改变它。我试着去叙述自己的故事,但是我做不到,我没这个勇气,因为这些故事会神神地伤害我于是我就美化一切事实,描述出来的事物往往与它本身所发生的事实并不相同,而是与我原先对它的期待比较近似。”这就是他编写这些故事的初衷,路卡斯在故事中隐去了自己的伤痛,只写下了自己的渴望。他并没有像《恶童日记》里的恶童那么冷酷,他仍然渴望得到关爱,冷酷的形象只是他的期望,他的自我欺骗。


至于路卡斯的名字变成了“克劳斯·T”则是因为越过边境后重新填报名字时,他想念他的兄弟“科劳斯·T”而起的。

故事情节已经理顺了,谜底也都揭开了。最震惊的一幕是在兄弟二人五十年后的相遇。和母亲生活的科劳斯因为和路卡斯分离太久,经历了太多的世事沧桑,心态已不复从前。他从最初想找到路卡斯,到后半生天天活下母亲只盼望路卡斯而极度厌弃自己的阴影之下,渐渐造成了其对路卡斯的排斥和心灵上的疏离,见面时虽然眼含泪光不能自已但最终没有打破时间和世事的藩篱,他怕路卡斯的突然到来会打乱宁静,掀开早已平复的家庭创伤,所以始终对他说着谎没有相认。他编造他已经和他喜欢的同父异母妹妹成家,还有很多孩子,同时说自己的兄弟死了。他的始终不承认让这次见面非常尴尬,路卡斯失望地离开。半个世纪的相隔最终以这种方式结束。路卡斯想了一辈子,穿过边境回到当初的家,却受到了这种冷遇。

故事以路卡斯的死告终,当大使把路卡斯遣返回国时,他跳了火车自杀,他想死在原来的土地上,而且提出要葬在父亲身边。他的兄弟科劳斯知道后想到,也许在地下,他们一家才能真正团聚在一起。

读罢三本书,觉得这是个沉重的故事。匈牙利裔作者雅歌塔·克里斯多夫在反俄大暴动时随夫逃亡瑞士,从自己孩子的作业本上学得简单的法语,并用它们写作,这就形成了她简短冷酷的行文风格。整个故事中融合了作者自己的生活经历,没有这样的经历,也写不出如此震撼的故事。战争和家庭的悲剧让两兄弟骨肉离散,世事的变迁又让他们相遇了也难以相认,这是何等的凄凉。见不到时念着对方,见了面却不如不见,战争和家庭的悲剧的阴影已经刻进了他们的骨子里。科劳斯说了一句话,也许只有在地下他们才能真正地团聚,也许只有在地下才能打破这所有的藩篱,回复当初的幸福,这是何等的无奈和悲凉。

作者雅歌塔·克里斯多夫创作这系列小说,部分来源于自己的真实经历,她也有一个双胞胎弟弟,也一起被送到了靠近边境的乡村,也最终分居两国,彼此想念,她也时刻思念着故乡。她把这种种情节都融入到小说之中,利用小说人物之口表现出来。从而形成了这种“小说中的小说”的环环递进、最终揭开真相的模式。《恶童日记》中恶童的种种行为,就是作者和她弟弟童年的真实写照,这一部分内容是完全真实的经历。后面两本书的情节多少也参见了她个人的经历。作者简练冷酷的笔触和文风令人称奇,不带任何感情的描述恰好能刺到人心最深处,引起巨大的波澜。她扑朔迷离、穿插在真相与谎言中的结构编排更让人赞叹,不得不说阅读恶童三部曲本身就是一次难得的小说和心灵的探寻之旅。

“恶童三部曲”包含了很多东西,需要人们慢慢咀嚼与完味,那伤痛的心灵和自我救赎、那两兄弟完全不同的生活轨迹和心理历程、那相见不能相认的悲怆都让人久久难以忘怀。套用写了《恶童日记》和《二人证据》的路卡斯的一句话,小说再残酷,真实的生活有时也要比小说残酷千百倍。看完三本书后发现确实能深深体会到这句话,这也正是恶童三部曲最震撼之处。

小说是可以篡改的,但真实的生活只有一次机会,无法篡改,从路卡斯杜撰的《恶童日记》和《二人证据》中可以看出他是多么思念兄弟,就算见不到,兄弟也是贯穿他一生的精神慰藉,支持着他的生活和写作。小说冰冷的文字背后藏着路卡斯的希冀和渴望,但现实中,这些都不存在,他一生的精神支柱和盼望只是一场空。这种冰冷的小说与更冰冷的现实的进一步对比更能增强力度,一生盼望而不能相见不是最残酷的,各自承受自己坎坷的命运和外界给予的痛苦也不是最残酷的,见不到亲人只能罗织虚妄的想象安慰自己也不是最残酷的,最残酷的在于当初被迫分开,却被时间和世事改变,相见却也无法相认,这是最深的骨肉之痛与生命之殇,是持续半世纪的谎言、期望与伤痛的最终答案,也许梦中幸福的团聚只能永远锁在彼此的梦里,不复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