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如何评价柴静?
除了来自于名人、朋友之间的抬与捧之外,更多的还是来自于民间粉丝的力量。曾经有一段时间,在微博上,柴静每隔十天半个月就要“失踪”一次,甚至于很多人因此给了柴静“共和国良心”的称号。这些都与柴静本人无关,但是舆论的效应不可避免的将柴静一步步神话。
当然,柴静有意无意之间在媒体上表现出来的形象也让公众相信她就是一个不食人间烟火的“公知女神”。比如,在这次婚讯被爆出之前她从没有报出什么绯闻;再比如,在2012年一直有一个很火的传闻,称“柴静在北京十多年没买房,都是在租房”,而柴静本人无论是在博客上还是接受媒体访问中都没有否认这个事实。这又进一步加深了公众心中的“女神”印象。不管柴静愿不愿意,她都被驾到“女神”的位置上去了。然而,今年年初,随着这样一系列的事件,事情发生变化了。公众突然发现,自己心目中的柴静和现实中的柴静可能是那么的不一样,于是这就成为一个谁都避免不了的话题。公众需要的柴静是什么样子?而真实的柴静又是什么样子?一个老编剧说过演员和常人的不同,就是“他们脸上是有造型的,一个镜前千锤百炼出来的造型”。中国政法大学教师萧瀚认为:柴静不是政治性公共人物,故不可以对官员的标准对待她。各种公共人物中,政治性公共人物的人格权范围无疑是最小的。作为国内公共人物人格权问题最早的研究者之一,我知道这个领域的许多问题十分复杂,因为毕竟涉及人的权利保护,若没把握宁可多尊重点人权总不会错。公共人物,这个概念已经成了根棍子,似乎拿它打谁都行,只要先给人扣个公共人物帽子。公共人物有许多种,有公权型和民间型的,有行业型和大众型的等,类型不同,权利范围也不同。有许多灰色地带,有许多模糊之处,若无把握,至少对非公权型公共人物的私权多点尊重不会错。
柴静,1976年1月1日出生于山西临汾,记者、主持人。1992年,到长沙铁道学院(现中南大学)读书,1995年,电台主持《夜色温柔》节目,1998年,到中国传媒大学学习电视编辑,并在湖南广播电视台主持《新青年》节目。2001年11月起担任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主持人。2003年担任《新闻调查》记者,出现在非典的第一线、矿难的真相调查,揭露一个个欲盖弥彰的谎言;2011年起担任《看见》主持人。2013年出版讲述央视十年历程的自传性作品《看见》,销量超过100万册,成为年度最畅销书籍。2014年从央视离职,2015年初推出空气污染深度调查《穹顶之下》。
6年,我去唐山采访抗震30年,一个受访者跟我说的:记者们都是用人脸朝前不用人脸朝后得人,求采访时,一口一个大妈,一口一个阿姨,只要采访完,顿时神情就不一样了,再不联系,想看看采访的稿子打电话都没有人搭理了,甚至有记者拿了我们家的照片说扫描一下,然后就再要不回来了。只有一个人不一样,那就是央视的柴静记者。她几年前采访过,以后每到唐山就会给我发个短信息或者打个电话,特别感动。你说其他记者忙,能比人家柴静还忙么?
柴静,作为一名记者兼主持人,节目当中她是冷静客观的,她有一颗炽热的扶持弱者的心灵。她气质优雅,而又锋芒毕露。始终站在离新闻最近的地方,她以她的犀利和敏锐、坚定与坚持,最终历练成为一名优秀的新闻工作者。在非典期间,她曾成功报道“非典”,她本人也因《北京“非典”狙击战》等专题节目,成为著名的“非典前线”女记者。
她矜持冷静,并不多话,亦不善身体表达。镜头里,她只用最清简,真实的新闻语言贴近事实。每每面对镜头,神情淡定,声音柔和。素妆出镜时,清简短发,喜欢系围巾,像个清秀的邻家女孩。柴静在媒体上表现出来的形象也让公众相信她就是一个不食人间烟火的“公知女神”
中国是个有历史的国家,中华民族也是个有智慧有内涵的民族,中国的太极阴阳学说既高深又浅显。没有非黑即白的事物,柴静当然对治理雾霭有贡献,但不代表它她是个好人也不代表她真的只是单纯反雾霾,从纪录片可以清楚看出她的立场不只是反雾霾这么简单,她是站在西方国家的立场反中国,中国14亿人口的国家与弹丸小国享有的排放总量一样,这种荒谬无比的方案柴静看来非常支持,她一再质问中国的院士,逼的老爷子也愤怒了说出那句著名的话“难道中国人就不是人吗?”。所以很清楚柴静不是好人,至少她不配作中国人。现在有总有一些不知是脑残还是带风向的人,不管事实是多么清楚不断重复一句话,柴静是正义之士是中国的良心。没有人否认穹顶之下对中国治理雾霾有很大促进作用,但这绝不代表柴静是中国的良心,中国人五千年的智慧应该会分的很清楚。
二、记者在新媒体时代需要具备哪些技能
1、编程和数据分析。
2、在社交媒体收集和核实信息。
3、学习剪辑音频和视频。
4、直播和VR
三、甲方VS乙方:新媒体运营小白,去哪边更好?
我从2015年开始接触新媒体,做过新媒体记者和新媒体编辑,也负责过比较笼统的全方位新媒体运营工作。
三年多时间,我先后服务于甲方、乙方,从稀里糊涂、一头雾水到慢慢有自己的理解,我逐渐发现了许多服务于甲方和乙方的差别。
在开始讲这些差别之前,我们先来讲讲什么是新媒体。新媒体涵盖了所有数字化的媒体形式。包括所有数字化的传统媒体、网络媒体、移动端媒体、数字电视、数字报刊杂志等。
我的理解:说得更接地气一点,新媒体不只是微信公众号, 而是对大环境的相对于传统媒介形式的一种泛称。
然后,我们再明确一下什么是甲方、乙方。
这实际是一个法律术语,是合同中的一种说法,简单来讲,甲方是主导方,乙方是劳务方。 这种关系并不恒定,取决于具体的合同,而且存在交叉混合的情况。
比如,一个地产公司把自己的新媒体工作外包给一家广告公司,那么地产公司是甲方,广告公司是乙方。
新闻媒体机构通常是独立采编报道,保持中立的立场,但现在很多机构也有新媒体代运营业务,当某个新闻媒体机构服务于某个委托方公司,这个委托方公司就是甲方,这个新闻媒体机构是乙方。
在工作当中,乙方常常需要保持服务者的姿态,非常夸张的时候叫“跪舔”。乙方常常叫甲方爸爸(钱爸爸),并暗自吐槽甲方――啊,好难搞的爸爸。
下面分点讲讲我的感受:
甲、乙方对新媒体运营的认识差异很大
这几年,个人注册个公众号是很稀松平常的事,公司加设新媒体运营岗位更是。
甲方类公司有自己的核心产品,原本的部门架构比较完善, 通常把新媒体相关的工作划分到“市场/品牌营销”中,说白了,就是在原本的宣传/营销渠道中加上“新媒体”这一条。
甲方对新媒体的认识通常都非常混乱,他们最熟悉的新媒体渠道是“微信公众号”,但是他们常常叫成“公众微信号”,并且以为只要写一篇文章放在那里,公司就获得了推广……
介于“自己不懂,资金预算又不足”, 甲方需要的是一个“十八般武艺样样具备”的全能型新媒体运营专员: 会选题、会采写、会策划、会编辑、会排版、会推广、会社群运维、会做图、会摄影、会剪辑视频……
甲方理解的运营=全部。
如果你服务于甲方,你可能会听到这样的要求:
“我喜欢在开头放动图,你多放点。”(好的。)
“我要一个煽情的排版。”(鬼知道什么是煽情的排版)
“你多看看杜蕾斯和江小白,人家文案多棒?你就不能学一学吗?”(领导,人家几百个人出一篇,团队操作。我……哎……)
乙方不一样,乙方已经把“爸爸们”手下一个新媒体运营专员的工作拆分了,流水线操作。乙方可能有这样一些岗位:新媒体记者,新媒体策划(线上、线下活动),新媒体编辑(撰稿编辑、审稿编辑、视频编辑、漫画编辑),设计、商务推广……
如果你在乙方,你常常和同事发生这样的对话:
“我觉得那样排版真的很丑,但是爸爸很喜欢。他喜欢就好。”
“等会等会,爸爸还没确认呢,暂时别推。”
“你那个词不能这么用,有语病。”
“最怕推送前几分钟,爸爸说要改。”
总的来说,甲方对个人的综合能力要求很高,乙方对个人专业度要求很高。
如果你是小白,建议去乙方
有人误以为,新媒体的工作门槛低,谁都能做。其实不然。
就说“二更”吧,“二更”制作了不少网络热门新媒体作品,短短一两年时间里已经融资3亿左右,成为当下短视频行业的领军企业。
但是,“二更”的创始人有来自青年时报的,有来自钱江晚报的,还有来自奥一网的,他们都在传统媒体里呆过很长时间,实际上只是把自己对传统媒体的坚持带到新媒体当中来。
所谓十万+,你可以撞运气撞到一次,但你不能撞到几十次,几百次,无数次。新媒体是技术活儿,是创意、营销、策划、采写、设计等等全方位的整合体。
甲方可以给小白无数次干活儿的机会,给不了小白专业性。干杂活儿、烂活儿干出来的经验不值钱!
某些甲方往往不会单独设立新媒体运营的岗位,而是把人安插在其他部门中,比如市场营销部。这时候,你就可能要做一些那个岗位的本职工作,还有可能需要背负那个岗位的业绩指标。
这样的公司对新媒体都没有很好的认知,也通常不会有针对新媒体运营岗位的专门的业绩考核标准,很可能是大坑。
还有一类甲方,他们只是需要一个窗口展示自己,不懂任何传播技巧,没有任何资源支撑,却对新媒体带来的效益抱有很高期望。这样的爸爸通常对新媒体运营有很多莫名其妙的设想,喜欢按照自己的想法框定自家的新媒体――不止坑自己的新媒体运营人员,也坑乙方。
新媒体不是靠着我的自嗨写个文章就能带来流量甚至转化的,它是一个资源整合的节点,靠谱的新媒体已经脱离了“博客”风格(一个人写,靠内容吸粉)。
当然,去乙方也要多加留心。如果团队里没人懂行,大家都是瞎摸索,这十有八九是个不靠谱的公司。
自己做新媒体靠不靠谱?
当你还是一个小白的时候,最忌讳的就是自大。
业余开个公众号自己玩耍一下是可以的,喜欢写东西、做视频……有一技之长想秀一秀也是OK的, 然后你会发现你的作品很快就不能稳定输出了,在用完了亲朋好友之类的关系后,你的“推广”也将难以为继。 也许你会愿意投资一些资金、物料进去,然后你发现,你迟迟得不到你想要的收益。
网上有不少自认为文笔很优秀的人,脑子一热就辞职,开始自己所谓很酷炫的“自由撰稿人”生涯,然后发现“网赚”并没有那么容易,不坚持个两三年,没有资源、文笔并不能干掉千千万万的对手,甚至连每天稳定更新都做不到。
唐家三少能上作家富豪榜是有原因的:日更八千的定力不是随便盖的!!老婆生孩子还能在产房外更帖,有几个人能做到?何况人家对市场的认知叫一个门儿清啊!
搞新媒体不只是要笔杆子好!!!!
我的血泪教训就是: 自己摔成泥讨回来的教训,好师傅一句话就可以避免了。
综合来说,进入乙方会更适合经验不够丰富的人,羽翼够丰满了再飞不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