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0日,河南省郑州市新郑市三中历史教师刘某某被发现死在家中。她的病历上写着:猝死。
11月2日凌晨,一名网友在微博发文称,自己是刘老师的女儿,刘老师自10月初至死亡前,给学生上网课时多次遭到网暴。
网课录屏显示,刘老师正在讲课时,突然出现了一段音乐,然后出现了一个白色面板,有人在上面打字:“你瞅啥?我是梦泪。感谢发来的会议号。”
另一段录屏中,账号“xx太美”“终极xxxx”反复加入课程会议,过程中不断播放吵闹音乐,并对老师爆粗口、说脏话。
三分钟的录屏,充斥着吵闹和咒骂,视频最后,两个账号互称“同行”。
11月2日,负责处理此事的专班负责人介绍,刘某某猝死和遭遇网暴是否有关联暂无法确定,但黑客入侵网课直播间施暴涉嫌刑事犯罪,公安机关已介入调查。
“网课爆破”是什么?
“网课爆破”指:网课参与者泄露网课会议号和密码,随后不法分子有组织地“入侵”在线课堂,通过强行霸屏、刷屏骚扰信息,乃至辱骂师生、播放不雅视频等极端方式,恶意扰乱教学秩序的行为。
有资深网民介绍,这种“网课爆破”行动,一般有知情人,先泄露网课时间和房间号码,随后有专门的“组织者”下达“爆破”令,在固定的时间集合“爆破”网课,阻止或扰乱正常的网课教学。
在网课爆破群里,群成员们把这种扰乱教学秩序的行为,叫做“爆破”,把自己称为“爆破手”。一次活动多则七八人,少则两三人。
“网课爆破”甚至出现了“专业团队”,公开在社交平台上打广告。
相关广告会明文写出:常见的网课平台皆可爆破,诬陷、表白等需求皆可满足。
(所谓诬陷,其手段包括:“爆破手”自称是某某某、某某家长,栽赃其他学生)
有组织的网络暴力活动,曾一度在网络上掀起阵阵“血色狂欢”。
早些年,某平台曾出现过名为“爆吧”的网络暴力活动,一群网友有组织、有预谋地对某个帖子进行集中言语攻击。
随后,不法分子们转换阵地到了网课平台,扰乱网络秩序。
今年9月,“网课爆破”在网络上一度成为“流行”。
9月5日,沈阳城市建设学院学生上网课时,遭陌生人恶意“入侵”,他们纷纷开麦放歌,刷屏“老师我爱你”。
最初,闯入的是满屏的流行语。部分学生出于“好玩”的意图,对外公布课堂直播的会议室编号。
但这也引来了不怀好意的人士,“爆破”越发没有底线。各种侮辱、谩骂、涉黄信息刷频,甚至开麦、霸屏,整个网课变得乌烟瘴气。
此后,各地网友分享自己的网课“被入侵”经历。
“猪猪侠”、“梦泪”、“终极猎手”等“玩梗”性质的名字是“爆破手”们常用的头像和账号名称
有的“爆破手”会伪装成学生,用学生的姓名和头像,同时,不乏“爆破手”分享自己的“丰功伟绩”。
这些“分享帖”有时也会成为“拉客帖”,有学生会在其评论区留言,发自己的网课会议号,请求网友帮忙实施“爆破”,或询问价格。
9月7日,有记者以“会议”为关键词,在某社交平台发现若干“网课爆破群”。群里,常有人发网课的会议号和密码,或直接转发网课的会议链接,群友之间还会交流入侵情况。
有网友会在群里提醒,不要入侵初三或者高三的学生网课。对此,有“爆破手”表示:“他们考不上高中,考不上大学跟我们有什么关系”。
未成年“乐子人”,要不要负责
在相关文章中,曾有参与“网课爆破”人士表示,自己并不收费,只是“图乐子”。
但根据部分网友曝光,有些“爆破手”不只是“闲散人士”的个体行为,他们甚至有专门的账号、技术,并且收取费用的“强大组织”。
更何况,“乐子人”标签不能掩盖“不法”事实。
有法律专业人士指出,“爆破手”扰乱学校(事业单位)秩序,致使教学不能正常进行,即使尚未造成严重损失,也已经触犯《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
“爆破手”的过激行为,更是触犯多项法律条文。如利用信息网络辱骂特定个人,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承担相应行政责任,情节严重可能构成《刑法》的侮辱罪,将追究相应的刑事责任;在未成年人学生的课堂“刷屏”淫秽视频文件,或构成传播淫秽物品罪,并依规从重处罚。
无论是否盈利,违法已成事实,不法分子就必须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
然而,有媒体曝光指出,参与网课爆破的有未成年人。有的是担任“内鬼”,提供相关信息,有的直接作为“爆破手”,在网课上肆意妄为。
根据法律规定,在我国,未满14周岁的未成年人犯罪,不承担刑事责任。
已满14周岁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只对八种较为严重的犯罪承担刑事责任;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应当给予行政拘留处罚的,也不执行行政拘留处罚。
有律师指出,在本次事件中,如果“爆破手”知道刘老师存在潜在疾病,再以“爆破”手段,故意或过失造成刘老师死亡,则可能构成故意杀人罪或过失致人死亡罪。而无论知不知道,“爆破手”都需要承担民事赔偿责任。
同时,联系、提供直播间链接、密码的学生也需要对本案共同承担责任。
网络流氓不是新现象
随着互联网监管越来越严,肆意谩骂、侮辱,乃至动辄人肉、网暴的互联网环境得到整顿,以“狗粉丝”为代表的网络“戾气”和网络不法行为在多项整治行动中遭到打击。
曾经有些网民以“孙某某”等名义,流窜在各直播平台,谩骂主播、侮辱他人,相关平台通过封禁账号等方式予以打击。
如今,“网课爆破”的“爆破手”们多以“梦某”名义,在网络上“找乐子”,自称是“乐子人”,然而其种种不法言行,本质就是一群“网络流氓”。
当网络流氓聚集,有组织地冲击社会秩序,妨害企业营业、学校教学等活动,甚至“收钱办事”,这种线上组织,无异于网络世界的“黑社会”。
针对“网课入侵”等网络时代的新犯罪模式,只有不断提高网络治安管理水平和网课平台专业化水平,才能避免类似悲剧再次发生。
2020年年初,公安部网安局官方微信公众号就曾发文强调网课安全。8月,公安机关启动了中小学网课平台违法有害信息清理专项行动。
今年9月,“网课爆破”事件频发,各方主体很快采取相应行动。比如9月6日,某网课常用平台在其官方公众号发布文章《共同关注!在线课堂“防破”指南》,指导使用者如何及时阻止网课入侵。9月30日,某平台打击“网课爆破”相关违规内容和账号,并鼓励网友积极举报。
不少老师也掌握了相应的“反爆”经验,或关掉会议,或请班干部清理多余人士。在多方合力“阻击”下,“网课爆破”再难有生存空间。
潜藏在“网课爆破”后的互联网黑产
在“网课爆破”事件中,令人震惊的不只是未成年犯罪与网络暴力,更是“学生”在课堂上“逼死”老师,这件事情,完全颠覆了中国传统“尊师重道”的人伦。
让学生拿起“刀”,对着本应尊重的老师捅下去,让人不禁要问,是谁给学生“捅刀”的勇气,是谁在给这群未成年人“递刀”?
我们可以看到,在“网课爆破”的“爆破手”中,有自称不收费的“乐子人”,有组织松散,四处辱骂他人的“网络流氓”,还有收费标准和专门账号的“职业黑子”,甚至可能有专业团队。
在一群看似主要以未成年人为主体的网络暴力案件背后,潜藏着互联网黑产的身影。
网络黑产,即网络黑色产业链,指利用互联网技术,实施网络攻击、窃取信息、勒索诈骗、盗窃钱财、推广黄赌毒等网络违法行为,以及为这些行为提供工具、资源、平台等准备和非法获利变现的渠道与环节。
由于违法获利高、取证难度大,网络水军、职业黑粉、黑公关等已经形成黑色产业链。
2017年5月,有媒体曝光“职业黑粉”,受雇网上辱骂他人,接单按日算钱。
常见的黑粉针对的是影视行业、直播行业的从业人员。由管理员在群里“派活”如:“9:00-10:00开始喷”“人家叫你怎么喷你就怎么喷”。群成员可能只是兼职的普通网民,但跟着去喷人后,可根据截图拿“工资”。
黑产的“黑手”也渐渐伸向校园里涉世未深的学生。
一方面,黑产面向学生提供服务,比如针对未成年的租售游戏账号、“福利姬”、“饭圈”诈骗等。2018年,有媒体曝光“课贩子”代刷网课,一门课从上课到交作业、乃至考试,“一条龙,全包20元”。
另一方面,黑产也引诱学生加入该产业链底端。比如以“大学生兼职”名义让学生担任水军等。
从网传截图看,不少参与“网课爆破”的“爆破手”对事件性质的严重性并没有清晰的认知,对教师职业也缺乏相应的尊重。
尽管目前并无证据表明,“爆破手”们是未成年人或学历较低,但数据显示,互联网黑产已经将手伸向更年轻、学历较低的人群。
今年1月,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检察院发布的《网络安全保护检察白皮书(2016-2021)》指出,近年来,我国互联网黑产行业的犯罪主体呈现青壮年化,本科以下学历占80%。
因此,做好相关的法律知识、法治观念的宣传教育工作,让所有人都清晰地意识到,网络不是法外之地,才能真正预防下一次的“爆破”。
来源:企业观察报
- 相关评论
- 我要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