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州黄骅经济特色有些什么

泛旅传媒 2022-05-04 09:23 编辑:梁毓 300阅读

“黄骅十年九旱,地碱水咸。面对这样的自然条件,黄骅视旱灾为结构调整的机遇,也让农民选择了苜蓿种植这一盐碱地上致富的希望。苜蓿让黄骅人面对干旱不再束手无策。更重要的是,通过‘种养加’、‘产加销’一体化,丛丛小草长成产业大树,在盐碱地上开辟了一条‘种草、养畜、治碱、增收’的农业发展新路。” 连续6年遭受旱灾的黄骅市,与枯黄矮小的玉米秸秆形成鲜明对照的是绿浪摇曳的苜蓿方田。在夏粮几近绝收的情况下,苜蓿已经收获了三茬,亩均收入达370多元,是正常年景种粮效益的2至3倍。目前全市苜蓿面积达到18.9万亩,涉及全市70%以上的村、50%以上的农户。黄骅市委、市政府在推进苜蓿产业发展的过程中愈加清晰地认识到,扶持龙头就是扶持农民。2000年,黄骅市投资1010万元建成三利草业有限公司,引进了当时全国最大的苜蓿高温快速烘干生产线,年加工能力3万吨。2002年,又相继建成了白马、绿源、绿苜、农发等苜蓿加工企业,全市年加工能力达到8万吨,

河北沧州市黄骅港有什么当地特产吗?容易携带的。

1.黄骅冬枣介绍:
  黄骅冬枣已有年三千年历史,可以上溯至秦汉之前,史载“燕赵千树枣”,“自古有鱼盐枣之饶”,“柳县章武(秦汉时黄骅域内置柳县、章武 )皆植枣,以此物当食,家酿半斛,殷实富足”。元世祖时,黄骅冬枣形成规模化种植,黄骅市齐家务聚馆村的冬枣林即由此时种植发展形成。如今,这里仍存有全世界面积最大,年代最古老的原始冬枣林,林中百年以上冬枣古树1067株,其中树龄600年以上者198株,这些古冬枣树虽饱经风霜,仍枝繁叶茂,果实累累。
  黄骅冬枣为皇家、贵族所推崇、喜爱,故而在历史上有着高贵品质和传奇色彩。“秦始皇闻之以为长生之果,久寻未得”。汉武帝太初三年东巡得之,谓之“枣中极品”,封为“仙枣”。弘治三年,明孝宗朱祐樘得之,以为神果,谓之“百果之王”,封为“贡枣”。此制沿袭至清,上下500年。
  黄骅冬枣皮薄、肉厚、核小,肉质细嫩而酥脆,酸甜适口,口感极佳,“食之若夏朝雨露,得回肠荡气之益;含之似攀月撷霞,有梦绕魂牵之诱”,为果中珍品。据测定,黄骅冬枣总糖含量32.2%,总酸0.367%,每百克鲜枣维生素C含量354毫克,并富含多种其他维生素和矿物质,营养保健价值极高,有“长寿果”之美誉。1996年10月,在黄骅冬枣论证会上,被与会专家誉为“全国260余个鲜食枣品之冠”。
  黄骅冬枣是国家原产地域保护产品。国内众多专家实地考察分析认为:黄骅靠海,气候条件上光热充足,昼夜温差大,有利于冬枣果实的糖分积累,使其糖分含量较高;黄骅周边土层较厚,耕性良好,土壤中含有丰富的氯、钾离子,这些离子能够使果实增加维生素含量和其他微量元素及多种营养成分的含量,并能使果实增加脆度和硬度。故而黄骅冬枣品质独特,清甜酥脆,营养丰富,“内润六合肝肠,外通八极清气”。
  2、渤海三疣梭子蟹介绍:
  这是黄骅沿海最主要的海产品,3~5月和9~10月为生产旺季,渤海湾辽东半岛4~5月产量较多。
  也是我国最大的一种蟹类。善于游泳,也会掘泥沙,常潜伏海底或河口附近,性凶猛好斗,繁殖力强,生长快。3月末蟹群游向浅水区产卵,怀卵蟹最大个体达750克,4月中、下旬为产卵盛期,从第一幼蟹期到成熟期,一般需3年。近岸产卵场雌蟹占80%以上,外海则雄蟹较多,主要渔期在4月份;据老渔民反映,越冬期间的气温或越冬场的水温高低对梭子蟹的渔获量有较大影响。谷雨前后蟹体最丰满,虽然秋季也可捕到,但不肥满(但越冬前雄蟹特别丰满肥大,有“谷茬公蟹”之说),雄蟹俗称“尖脐”,未成熟雄蟹称“查脐子”,雌蟹俗称“圆脐”,以雌蟹为好,怀卵大蟹又叫“石榴黄”,雌雄蟹市场价格相差悬殊。蟹肉色洁白,肉多,肉质细嫩,膏似凝脂,味道鲜美。尤其是两钳状螯足之肉,呈丝状而带甜味,蟹黄色艳味香,食之别有风味,因而久负盛名,居海鲜之首。
  3、黄骅水貂皮介绍:
  产地:中国河北黄骅。 特点:皮毛弹性好,光泽明亮,针毛与绒毛比例恰到好处。覆盖率高,既保暖而不擀毡。( 黄骅)
  4、黄骅毛蚶介绍:
  产地:中国河北黄骅。 特点:早春或晚秋时毛蚶肉肥体大,肉质细嫩,味道鲜美。熟制清香可口易消化吸收,亦可晒干备用和制作罐头。( 黄骅)